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开颅前将刺激电极刺入患侧眼轮匝肌用以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电极刺入患侧El轮匝肌用以记录诱发肌电图,分别在硬脑膜切开前、排放脑脊液、剥离压迫血管、垫入Teflon棉后、硬脑膜缝合完毕后行电刺激及记录诱发肌电图。结果39例于术前记录到潜伏期约10毫秒的异常诱发肌电图波形,手术后38例异常诱发反应消失。术后随访5年2个月至6年4个月,平均5年8个月,手术治愈率94.7%,好转率2.6%,复发率2.6%。结论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可客观地指导和判断责任血管和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面肌诱发肌电图评估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效果的意义。方法 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术中、术后采用面肌诱发肌电图进行检测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微血管减压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中下颌缘支—眼轮匝肌反应即刻消失者,相比较于仍然存在者,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 面肌诱发肌电图可作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预后评估的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用以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HFS)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51例HFS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术前常规行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术中常规行诱发肌电图监测,以指导是否实施了有效的微血管减压。结果出院时32例(62.7%)HFS消失,17例减轻,2例无效。术后随访6个月,45例中41例HFS消失,2例手术无效,2例术后约1年复发。4例(7.8%)术后出现同侧耳聋。结论MVD治疗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8例面肌痉挛患者,均行MVD治疗,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AMR波指导手术。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监测到AMR波,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减压后76例(86.4%)AMR波消失,12例(13.7%)AMR波未消失。术后随访结果6个月,AMR波消失的76例患者中,75例面肌痉挛消失,1例痉挛程度较术前明显缓解;AMR波未消失的12例患者,8例面肌痉挛消失,3例较术前明显缓解,1例无效。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MVD术中监测AMR波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价手术减压效果、判断手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记录到特征性的AMR波形。面神经根减压后AMR消失20例,AMR未消失4例。AMR消失的20例患者术后1周17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0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术中AMR未消失的4例患者术后1周1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经统计学分析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结论术中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即刻减压效果,有助于判断手术的预后,能够显著提高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系面神经受激惹后产生的功能障碍症状群,保守治疗效果差,国外[‘咱报道采用颅内纵向分离面神经即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治疗该病。自1993年一lop年我们采用该方法治疗3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为24岁一56岁,平均36.2岁,女24人,男8人,术前进行肌电图描记。手术采取局麻下耳后切口,在乳突内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将其由外向内纵形剖开Icm-3cm,纵向分离面神经干,将其梳理成均匀细丝,分离层面10一刀个*。如遇血管压迫,应予避开。结果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3人,一周内消失4人,二周内消失3人,2人出现轻度面瘫,一年后随访复发…  相似文献   

8.
MR导向丘脑、苍白球毁损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1.0tesla超导磁共振导向,对34例(男21例,女13例)锥体外系疾病(PD27例,扭转痉挛3例,意向性震颤4例)进行靶点毁损术,通过临床效果和术前、后MR复查,证实MR导向三维误差<1mm,MBI导向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几何图像失真小,清晰,靶点易辨认,术后反应小,若在电生理监测下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理、防治与预后。方法 对478 例ACVD患者分为MODS组124例,无MODS组354 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ODS发生率25.9% 。MODS死亡率58.5% ,对照组死亡率6.5% ,(P< 0.05)。随着所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脑损害,脑疝和继发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为降低MODS的发生率,对ACVD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DS则应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同时术中实时行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观察MD-OC反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且均为动脉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31例(54.4%),小脑后下动脉(PICA)14例(24.6%),椎动脉(VA)3例(5.3%),复合型压迫9例(15.8%)。至手术结束时有49例MD-OC反应消失,经随访42例临床痊愈,6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另有8例手术结束时MD-OC反应仍未消失,经随访3例临床痊愈,5例无效或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完善的术前评估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并显著提高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