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2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认为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可能与腋淋巴结清扫、腋静脉狭窄、淋巴回流受阻及手术术式等有关 ,从而提出若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乳腺癌根治术中一期行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在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需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随机分配方案隐藏.两组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一期行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上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82±18.76) min、(78.92±10.33) min,出血量分别为(416.64±94.65)ml、(250.84±63.1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0,t=-4.48,P=0.00).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91±5.44)d、(13.45 ±2.36)d,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4.63±3.37)个、(14.37 ±3.18)个,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分别为9例(20.00%)和5例(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4;t =0.75,P=0.46;x2 =1.35,P=0.3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更低(13.95%:40.91%),肿胀程度减轻,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48,P =0.03).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中一期行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可以有效地转移淋巴分流至静脉循环,降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0%~30%,差异较大。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文着重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而又顽固的并发症,由于手术或放射治疗等损伤了腋窝淋巴管,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造成上肢浅层软组织内淋巴液积聚引起组织水肿.其临床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由于其病程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按摩、加压、微波等保守疗法,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经过长期反复治疗后,淋巴水肿继续加重,导致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蜂窝织炎、肢体肿胀变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或改良根治术的3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通过臂围测量的方法,诊断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从术后1个月开始由患者自测臂围,每月2次,再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双上肢臂围数据。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和非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结果在随访期内,18例发生同侧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组),287例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非上肢淋巴水肿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是5.9%(18/305)。上肢淋巴水肿组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患者在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放射治疗、BMI、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32,P<0.001;χ2=66.391、4.935、8.196,P均<0.0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放射治疗、BMI≥25和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4.661,95%CI:1.359~15.990, P=0.014;OR=3.548,95%CI:1.311~9.794, P=0.013;OR=4.580,95%CI:1.795~11.628, P=0.001;OR=4.404,95%CI:1.663~11.660, P=0.003)。 结论接受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腋窝放射治疗、BMI≥25及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较高,应尽早干预,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主要是由于淋巴系统结构受损,导致淋巴系统的负荷量超过其运转能力,从而使淋巴液在组织间积聚,主要表现为患肢的肿胀、沉重感和紧绷感、疼痛以及活动受限。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术式、化疗、肥胖、高血压以及个体基因改变相关。为了防止淋巴水肿的发生或加重,应避免患肢过度使用,功能锻炼强调循序渐进,然而仅循序渐进是不够的,在为患者选择锻炼方法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方式,根据患者暴露的危险因素情况,科学的选择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并准确选择淋巴水肿的评价标准,实时评价效果,以达到最佳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乳腺癌或乳腺肿瘤(breast canc-er)、淋巴水肿(lymphedema)、危险因素(risk factor)"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数据库中2005-01-2011-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216篇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2)危险因素中报告RR或OR值。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14篇文献。结果: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生理因素、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手术侧是否主力手、高血压病史;疾病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和位置、局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腋窝淋巴结浸润和浸润的个数;治疗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术后并发症、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辅助治疗;行为因素包括患肢功能锻炼情况、患肢使用频率和强度、患肢的感染和损伤。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性病态,关键在于预防。预防主要从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入手,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预防淋巴水肿的认知和行为。方法以95例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客观测量法及主观调查问卷进行逐一调查。结果根治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为33.7%。患肢为优势手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高于非优势手。对生活质量的自评得分为中等水平,对其满意度得分为基本满意。水肿者与未水肿者在患肢是否感到“沉重”及“僵硬”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淋巴水肿知识及行为的5项子条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普遍缺乏对淋巴水肿的正确认知,预防行为发生频率较低。结论护士应在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其有关淋巴水肿的教育,加强其识别淋巴水肿的能力,并指导预防,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行为的管理,以期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控制症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自19世纪80年代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术式如何变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始终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LND后可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其中上肢淋巴水肿(upper limb lymphedema)迄今尚无良策,严重影响中重度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6% ~49%不等[2-3],即使仅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其发生率也波动于4% ~10%之间[4-5].因此,本文就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340例乳腺癌术后86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中,179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病例56例,发生率31.28%(56/179),其中Ⅰ级28例、Ⅱ级19例、Ⅲ级9例;161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30例发生淋巴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8.63%(30/161),其中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4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1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59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17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分析乳腺癌治疗后,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方法 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2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按照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0.0以及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描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2篇,共包含10106例患者。与乳腺癌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因素主要为腋窝淋巴结清扫(OR=2.72,95%CI=1.06~6.99,P=0.038)、高血压(OR=1.84,95%CI=1.38~2.44,P=0.000)、体重指数(OR=1.68,95%CI=1.22~2.32,P=0.001)、放疗(OR=1.65,95%CI=1.20~2.25,P=0.002),而化疗、年龄、阳性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因素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压力泵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压力泵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并以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患者进行压力泵治疗 ,治疗前已随机抽选 14人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观察淋巴流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侧肢体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肢体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经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证实 ,治疗后健侧淋巴流量与患测淋巴流量的差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患侧肢体淋巴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 ,压力泵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乳癌手术及术后放疗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乳癌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微波治疗.结果:总缓解率100%;完全缓解率64.3%(36/56);部分缓解率30.4%(17/56),轻度缓解率3.6%(3/56).轻/中度水肿缓解率100%(48/48);重度水肿缓解率62.5%(5/8).单纯手术后水肿缓解率100%(29/29);术后放疗后水肿缓解率88.9%(24/27).统计学分析,轻/中度淋巴水肿和重度淋巴水肿缓解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手术后淋巴水肿和术后加放疗淋巴水肿缓解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放射治疗发生重度淋巴水肿患者无完全缓解病例.结论:微波治疗能使乳腺癌手术及术后放疗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减轻、消退,淋巴水肿程度愈轻疗效愈好,术后放疗且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延迟出现的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BCRL与术后立即发生的上肢水肿不同,其发病机制不清,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笔者就近年来BCRL在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早期介入干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干预中实施气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早期介入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上肢腕横纹臂围值、腕上10cm臂围值、肘横纹臂围值和肘横纹上10cm臂围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压治疗早期介入干预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肿瘤杂志》2022,(5):430-435
目的评估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施行识别并保护上肢淋巴系统技术(DEPART)对预防或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外科拟行乳腺癌手术的265例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ALND+DEPART组(132例)和标准ALND组(133例)。ALND+DEPART组患者术前注射示踪剂吲哚菁绿和亚甲蓝, 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 采用分级显影方法示踪上肢淋巴系统, 对长径>1 cm、质硬可疑转移的上肢淋巴结做1/4部分冰冻切片, 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及淋巴管。标准ALND组患者行标准ALND。术后分别采用5点周径测量体积法和Norman问卷调查, 对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进行客观和主观指标评估。结果 ALND+DEPART组132例乳腺癌患者中, 121例(91.7 %)完成DEPART。ALND+DEPART组和标准ALND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N分期、TNM分期、分子分型、区域放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24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的缺血坏死。[方法]对8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中、术后应用横形切口、手术刀锐性分离、双套管引流、皮瓣的多点缝合以及PGE1脂微球的应用等方法。[结果]85例中仅有2例发生皮瓣坏死,坏死率仅为2.4%,而对照组坏死率为2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的术中、术后应用横形切口、手术刀锐性分离皮瓣、双管引流、皮瓣的多点缝合PGE1脂微球的应用等方法预防皮瓣坏死,效果显著.缩短了愈合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影响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预后及效果的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乳腺癌的不同分期、不同亚型、激素水平以及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等均与其密切相关.此外,从三维适形放疗到螺旋断层放疗,放疗技术的发展也有了质的突破,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精确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5年2月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均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查阅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对疼痛、上臂与前臂状况进行记录。[结果] 2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0例,发生率为12.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是导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0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为5.33±0.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87±0.45分(P<0.05)。同时术后3个月的上臂差值与前臂差值分别为0.70±0.30cm和0.98±0.64cm,与术后1个月的1.19±0.40cm和0.73±0.72cm对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比较高,可导致患者疼痛加剧,上臂与前臂状况异常,放疗、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