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欢  胡晓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69-347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疾病[1].我院在2009年对收治的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对家属均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60例均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病例,男51例,女9例,年龄28~90岁,均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山西省儿童医院近一年来通过高频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8例。结果:18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后经临床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可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应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腹症检查中,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予以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以往诊断主要靠临床包块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像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度〉17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高频超声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提高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确诊率,应是目前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致管腔狭窄引起的输出道不完全梗阻。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为我院治疗先天肥厚性幽门梗阻的常规方法,由于新生儿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9月采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6例,其中男91例(78.25%),女25例(21.75%);平均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指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病。现将8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6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至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2例,回顾性分析其幽门管超声检测资料.结果 2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幽门管超声测量,数据为幽门管长径(18.65±2.11)mm,幽门肌厚度(4.84±0.36)mm,幽门直径(17.33±3.01)mm.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高频超声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馨 《江西医药》2005,40(8):488-489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特征。方法对36例拟诊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局部进行全面的横断及纵断扫描,仔细测量、详细记录幽门管长度、厚度、幽门肌层厚度等,并对超声诊断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6例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34例,诊断符合率94%。结论超声对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通顺 《淮海医药》2003,21(1):45-4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胃幽门环状肌高度肥厚所致 ,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症状。本病为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笔者自 1996年以来 ,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9例 ,与 X线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基本一致 ,并均经手术证实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孙瑞平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114-11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为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我院自2005年以来,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2个月。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在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先天性幽门肥厚的患儿在超声下进行幽门管直径、显示长度及幽门前壁肌层厚度的测量,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33例患儿在超声下的幽门前壁肌层厚度及幽门管直径的测量数据均与手术中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唯有超声下幽门管显示的长度数据比手术中测量的数据短(P<0.05).结论 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超声是重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新生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的原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外科疾病。本文对51例经于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诊断具有肯  相似文献   

15.
<正>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胃幽门环肌高度增生肥厚所引起的幽门狭窄,并出现梗阻症状,多见于男性新生儿[1]。2004年1月我院收治1例出生仅3d的患儿,被确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第一次行幽门成形术,保温不佳,术后低温(32.7℃)达4h之多,第二次行胃空肠吻合术及  相似文献   

16.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时期胃幽门肌层肥厚造成的机械性梗阻。为不全性梗阻。是新生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早采用手术治疗成功的小儿外科疾病。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首都医药》2009,16(18):41-41
目的讨论超声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30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9例经手术证实,1例手术证实为胃窦部隔膜型狭窄。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围手术期临床特点。结果 21例均治愈,伤口感染、裂开1例。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围手术期治疗应仔细、全面。综合治疗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以喷射状呕吐、上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经上消化道造影和腹部B超检查可确定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此病经典的手术方法为Fredet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有效。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腹腔镜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广泛运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被证明是安全且行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昱  李松年 《淮海医药》2010,28(5):388-38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表现,并与X线片对照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幽门的增厚程度,2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确诊率100%,X线片诊断确诊率5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单易行,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