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对儿科ICU护士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和实施1年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我院109名儿科ICU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儿科ICU护士PSQI得分为(7.79±1.43)分,其中60.73%的儿科ICU护士存在睡眠问题,与儿科普通病区护士相比,在睡眠时间、总分和睡眠质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和实施1年后,儿科ICU护士PSQI得分比较,除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提示干预效果好。结论:儿科ICU护士的睡眠质量低于儿科普通病房护士,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可明显改善儿科ICU护士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8月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170名ICU倒夜班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总均分为9.00(7.00,11.00)分,67.6%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其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3个维度得分最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夜班工作时间长度、夜班对睡眠质量影响程度、经济收入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总变异的25.5%。结论 本组ICU倒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夜班次数、夜班对睡眠质量影响程度、经济收入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对ICU男护士群体给予更多关注,支持12 h制夜班护士在值夜班期间进行短暂睡眠,保证规律的夜班轮转速度,提高护士经济收入水平和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以期改善ICU倒夜班护士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夜班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夜班不同子丑时交班时间点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制调查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459名夜班护士调查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夜班护士在4个不同交班时间(0:00am,0:30am,1:00am,1:30am)的睡眠情况。结果夜班护士睡眠总分得分(7.47±3.05)分。夜班护士不同交接时间点睡眠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不同交班时间点的PSQI总分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了1:00am与1:30am比较外,0:00am与0:30am,0:30am与1:00am,0:00am与1:00am比较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且0:00am0:30am1:00am。结论夜班子丑时段交班,夜班护士睡眠质量0:00am0:30am1:00am。夜班护士子时睡眠长期亏损,倡议管理者对夜班护士实行制订个性化日程,安排人文化管理,夜班交接时间点可根据季节、地域差异适当选择;护士们应做好职业防护,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的状况,探索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可能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与对策,为改善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宜昌市三甲医院的700例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拟的临床医护人员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08份,有效回收率为86.86%。【结果】不同从事职业时间的护士的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因子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工作时间5年以下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较少,不同夜班次数的护士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上有明显差异,夜班次数越少护士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越小,不同的职业态度护士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护士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最少,不同学历的护士的入睡时间因子和日间功能因子及总分上,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结论】睡眠质量障碍与夜班次数,工作态度,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自我睡眠意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昔表对淮安市8所二级医院581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夜班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国内正常成人(P〈0.01);44.92%的夜班护士存在睡眠障碍;夜班护士睡眠质昔的影响因素为科室和有无二线班(P〈0.O1或P〈0.05)。结论准安市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社会、有关管理层及护士自身的重视,建议从社会、医院、护士自身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可反映工作执行力的客观指标反应时间在ICU护士白、夜班上班前和下班后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家医院6个ICU的118名护士,通过自设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测试仪器实施测量。结果 :护士下班后(白班后为296.75 ms,夜班后为310.25 ms)反应时间均长于上班前(白班前为290.64 ms,夜班前为288.44 ms),夜班后(310.25 ms)长于白班后(296.75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睡眠障碍的护士,夜班前(299.64 ms)及夜班后(363.33 ms)的反应时间均长于无睡眠障碍组(夜班前为285.56 ms,夜班后为306.40 ms)(P<0.05)。性别、孩子个数、医院工作年限、日工作时长、摄入咖啡因饮料、摄入甜品会对ICU护士上班前后反应时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建议护理管理者合理运用反应时间指标改善排班方法,识别其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提高ICU护士工作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特点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调查工具对326名临床一线倒夜班的护士进行测试。全部资料用SPSS软件包处理,采用相关和逐步回归、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睡眠质量分析46.32%的临床护士PSQI总分>7分,睡眠质量较差,未婚与已婚护士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因素相关分析护士PSQI总分与E维度、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N维度、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其他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护士PSQI总分与日夜班的频繁改变、业余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能忽略“夜班综合征”对护理人员带来的负性情绪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继而影响护理工作。应重视护士睡眠卫生的宣传与教育,劳逸结合,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ICU夜班护士认知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8月ICU护士样本60名,采用个体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因素调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用以评估情绪状态,数字广度测验用以评估短时记忆水平,注意划消测验用以评估注意力水平,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以评估执行力水平。调查结束后,将调查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夜班过于忙碌状况会造成夜班护士的焦虑情绪;夜班前睡眠时间少、近3个月有生活事件发生、护士处于孕期这3个因素会导致短时记忆水平下降;护士处于孕期、夜班过于忙碌、夜班前睡眠时间短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护士处于孕期、近3个月有生活事件发生、夜班过于忙碌致使执行力减退。结论护士孕期、生活事件、夜班忙碌状况、夜班前睡眠这4个因素对ICU夜班护士认知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90后护理人员夜班工作情况及工作满意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无锡市90后89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90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01±0.78)分,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学历、生源地、有无子女、家庭支持、夜班强度、睡眠情况。结论 90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整体较低,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90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针对性地改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其对职业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增加直接护理时数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护士夜班排班方式。方法根据病房工作量的分类方法,对临床内外科护士三班倒换制、全夜制夜班的间接、直接护理时数统计,比较不同夜班排班方式对直接护理时数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全夜制夜班对比倒换制夜班护士每24h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66min,折算为1.06h,P<0.001;全夜制夜班夜间护理病人综合满意度为95.67%;病区夜间护理质量达标率100%。结论全夜制夜班可减少护士频繁交接班而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改善频繁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稳定护理队伍,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科室夜班护士60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夜班同定时间段内提供咖啡,对照组夜班期间则不供给;根据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结合本项目需要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肾上腺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结果 实验组兴奋性增强,积极性增高,有消除困倦作用而不影响下班后睡眠,肾上腺皮质醇浓度和血糖浓度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供给特定营养素,能人为干预、消除夜班护士困倦疲劳状态,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正萱  余静  李小玉  王诚 《全科护理》2011,(30):2787-2788
[目的]观察护士实施独立早交班对护理晨交班质量、夜间护理质量、交班时间的影响以及医生对护士独立早交班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传统的交班模式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实行护士独立早交班模式为实验组,对两组各269次晨会交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在交班时间、效果、夜间护理质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交班得到医生认可。[结论]护士独立早交班,能有效地提高早交班的质量与效率,达到护理交班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护士岗位级别分类式排班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后护理排班管理,尤其夜班、节假日班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保证病人安全。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和2008年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日,同年1~6月的6个护理单元护士长排班表,比较主管护士或护士长关键岗夜班和节假日值班情况。结果:①护士总人数无明显增加,但大专学历以上护士和主管护士比例增加,出院病人数增加,平均住院日缩短。②主管护士值夜班人数明显增加。③主管护士总值班数量(夜班、节假日班)显著增加(P〈0.01)。结论:护士岗位级别分类式排班优化护理人员结构,保证夜班及节假日班人力配置,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考核模式对夜班准入新护士的影响,帮助临床寻求更好的评价模式。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前后的夜班准入护士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护士长评价、医生评价、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方式的新护士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护士长评价、医生评价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是一种能真正评价新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模式。在新护士的夜班准入系统中,应推广使用这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ICU女护士不同工作时长(8 h和12 h)昼夜活动节律相关指标与工作前后疲倦的差异,并分析疲倦程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28名ICU女护士,通过一般资料问卷、李氏疲倦量表(Lee's Fatigue Scale)进行调查,使用活动记录仪实施客观测量。 结果 护士昼夜活动节律相关指数中静息-活动周期(r24)和昼夜节律整体偏低,8 h轮班制护士总睡眠时间明显低于12 h轮班制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 h轮班制护士在值夜班前的疲倦程度比12 h轮班制护士高,但12 h轮班制护士在值夜班后的疲倦程度比8 h轮班制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昼夜活动节律指标中的工作时活动水平、总睡眠时间、静息-活动周期(r24)是工作后疲倦度的显著预测因子,尤其是ICU12 h轮班制护士。 结论 通过昼夜活动节律相关指标与工作前后疲倦度相关性探讨,有助于护理管理者了解护士工作状态,为改善ICU护士轮班方式、限定夜班数量及量化工作负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过实行夜班加强辅助班及护理二线住院总查房制度,对减轻妇产科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夜班实行加强辅助班及开展夜间护理住院总值班制度,实施前后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48名一线夜班护士进行的压力状态比较.结果 实施后护士在患者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得分分别为(1.91±0.32),(1.73±0.48),(1.48±0.61)分,均低于实施前的(3.35±0.76),(3.35±0.47),(2.92±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2.35,2.25;P <0.05),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加强班和护理住院总值班后,夜班护士前5位压力源均减轻,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行夜班加强辅助班和护理总值班制度,减轻了妇产科一线夜班护士的压力,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