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上浮脱险是国际上先进的单人脱险方式,而且是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唯一的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方法。为了提高各国海军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和水平,世界上很多国家均建立了潜艇艇员脱险训练基地。英国皇家海军在近朴茨茅斯的戈斯波特建立了潜艇艇员脱险训练塔(训练基地),面向世界各国海军开放,接受英国皇家海军和其他国家的海军潜艇艇员进行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由于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时,参训艇员将暴露于0.40MPa(4.0ATA)的压力下,并进行快速减压,为了保证训练能顺利进行,保证潜水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潜艇艇员水下出艇即潜艇脱险是我潜艇部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强化学员的实战技能,近年来每年均组织学员进行潜艇脱险练习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潜艇脱险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脱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如何才能使学员正确使用脱险装具,以保证脱险训练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此针对潜艇脱险实验课教学的安全问题谈几点体会。1确保装具的安全1.1装具使用前的检查由于潜艇脱险实习课需要学员自己穿戴装具从鱼雷发射管脱险,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脱险装具才能顺利完成整个…  相似文献   

3.
<正>减压脱险是潜艇艇员水下自救脱险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目前相关部队、院校和训练单位开展较为普遍的自救脱险训练内容。在10 m以浅水下出现紧急情况时可直接减压出水,发生严重潜水疾病的概率也较小。因此,为兼顾训练效果和安全,大多训练将深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即通常所指浅深度。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组织实施以及艇员自身原因等,仍然经常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对参训艇员身心健康和训练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结合训练工作实践科学分析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提高训练安全。  相似文献   

4.
潜水减压病、潜水肺气压伤等潜水疾病是潜水作业或潜艇艇员脱险过程中较易发生的疾病,现场诊断和治疗潜水疾病是潜水现场医学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基层部队潜水军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某新型移动式救生钟实兵演练积累医学保障经验,完善某潜艇三级援潜的医学保障。方法:36名参训人员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的潜水训练,其中1名艇员参加三级援潜实兵演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三级援潜实兵演练等方面进行医学保障。结果:潜水训练和三级援潜实兵脱险演练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氧中毒、气压伤等潜水疾病,脱险演练艇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医学保障是潜水训练和三级援潜安全顺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潜艇艇员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医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部队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提供医学保障。方法:10名参训人员首先在潜艇艇员脱险舱内进行了3、10、30、50m共计50人次的实验室训练,然后在海上实艇进行了5人次30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训练过程中,从参训人员选拔、脱险设备医学监督、加压锻炼、脱险方案确定及脱险前后体格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医学保障。结果:本次实验室训练和海上训练均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和气压伤等潜水疾病。结论:合理、恰当的医学保障方案可保证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单人脱险方式之一,具有加压速度快、高压下暴露时间短、上升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容易掌握等优点,因此被许多国家海军采用[1]。为做好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设备保障,提高艇员的自救能力,笔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水下脱脸训练的安全程度。方法:分析1例因潜水装具呼吸袋破裂而致呼吸道化学烧伤的致伤原因和致伤情况,以及海上医疗队对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救治结果。结果:水下脱险训练不足,潜水装具保养检查不良,可使艇员水下脱险造成极大危险。结论:加强水下脱险的各阶段训练,严格潜水装具的保管、维护及使用前的检查,可避免呼吸道烧伤的发生,海上救护力量的合理配置是水下脱险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我们在某海区进行了援潜作业训练,海区水深20m,海底泥质,当时气温35℃,海水流速0.2~0.5m/s,风浪3~4级。4名潜水员着十二螺栓通风式重潜水装具下潜,水下工作时间每人平均2h;6名潜艇艇员着2-8型脱险潜水服,经鱼雷发射管水下脱险成功。在医学保障方面所见:协助输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3月 2 4日至 4月 2 6日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军潜水军医学习班”。本期学习班有学员 12名 ,他们来自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我院突出了 :(1)加压系统操作技能训练和高气压适应性训练 ;(2 )潜水员心理学及心理干预方法学习 ;(3)潜水基本技术训练 ;(4)潜水疾病临床治疗实习。经过 34天的学习 ,学员们较好地掌握了潜水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潜水技术、潜水医学保障技能及部分治疗潜水疾病的经验 ,成为新时期我军首批掌握潜水技术的潜水军医 ,为在今后的潜水医学保障中更准确把握潜水员的技能、心理状态和有…  相似文献   

11.
牙周病的发病情况,旨在说明潜艇艇员中龋病。我们于1990年11月随机抽样对南海潜艇某基地的×条潜艇的265名艇员,进行了龋病、牙周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从事潜艇工作2~5年以上的潜艇艇员。 1.2方法由两名口腔科医师检查登记。龋  相似文献   

12.
MK10配套头罩充气系统(hood inflation system,HIS)是固定在潜艇艇员脱险舱内的装置,用于为使用MK10潜艇艇员抗浸脱险服实施快速上浮脱险的艇员供气.本文主要介绍英国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头罩充气系统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快速上浮脱险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加压速度快、高气压环境下暴露时间短、上升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容易训练和掌握等优点。为了提高我海军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水平,我们进行了潜艇艇员海上30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在试验中,观察了参试潜水员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以保障参试潜水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执行任务海域辽阔,海上水文气象条件、地域、疆界等因素的影响,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潜艇失事,都可能使救援部队舰船的就位、实施救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潜艇艇员应熟练掌握自救技术。经鱼雷发射管脱险是比较常用的艇员自救方法之一。为了提高艇员脱险技术水平,2005年我部进行  相似文献   

15.
快速上浮脱险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潜艇单人脱险方法之一。它是应用不减压潜水原理使艇员从大深度失事艇中脱险。由于其设备简单,方法易行,已为许多国家采用。但由于减压病是该法向更大脱险深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本文拟以预防减压病为目的,用山羊研究模拟快速上浮脱险高压允许暴露时间,为我海军潜艇部队实际应用快速上浮法脱险提供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快速上浮脱险后潜艇艇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模拟3~30 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的艇员进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3、10、30 m训练深度,双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在正常范围,并随着训练深度的加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浅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本次试验的训练方法及保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潜艇失事艇员水下逃生是件罕见的事情 ,作为唯一的幸存者 ,患潜水减压病后遗症 41年确属少见报道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6 7岁 ,我院干休所退休干部 ,于 2 0 0 0年 9月因心脏骤停去世。原系海军某艇军士长。于 195 9年 12月 2日在东海某海域训练时不慎潜艇失事 ,潜艇下潜深度 40m ,停留 1.2h ,脱险后成为唯一幸存者。经救生船送入加压舱(未加压 )急救 ,当时意识清醒 ,能说话走路 ,主诉胸闷 ,无其他不适 ;当夜 11时加压 496kPa(5kgf/cm2 )治疗 ,于 12月 3日上午 9时出舱 ,后送医院途中病情恶化 ,颜面苍白 ,呼吸频…  相似文献   

18.
1851年潜艇问世以来,失事潜艇内幸存艇员(下称艇员)脱险救生的问题,一直受到各国海军关注。通过史料,了解失事潜艇的总艘数、失事原因、沉没深度、艇员脱险人数及其死亡率与成功的存活率、以及艇体破损而致艇内气压升高等资料,对深入开展脱险救生决策的研究,当有裨益,现综合介绍如下。1 史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ET-100咽鼓管开放功能测试仪测试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中咽鼓管的开放功能,为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对10名潜艇艇员的开放功能测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将这些相关指标所蕴藏的信息集中到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因子,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再用SPSS(V9.0) 软件按不同加压深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脱险深度的不断增大,艇员咽鼓管开放功能的开放等级值并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本测试结果可消除艇员脱险前的紧张、慌乱、恐惧,对艇员脱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岸港训练是提升潜艇艇员援潜救生能力的有效举措。针对目前我国潜艇艇员援潜救生岸港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直辖式潜艇艇员援救综合训练基地。本文从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主要功能和职能定位、设置数量和配置地域、保障体系和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总体构想,并介绍了相关配套建设措施,以期为创新援潜救生训练机制、全面提升我国海军潜艇艇员援潜救生训练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