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自体骨骨组织来源有限,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异体骨移植解决了骨组织来源不足,同时具备手术方式比较简单,与自体骨结构类似且排斥反应不明显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异体输血的第二位最常用的组织移植.在以往治疗方法中,应用自体修复骨游离移植骨缺损,虽然并不具有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较容易愈合,但是仍然存在着二次损伤与骨组织来源有限的缺陷.虽然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骨延长转移术与人工替代物置换等技术,但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缺憾.由此,最近几年在临床治疗骨缺损时带血管骨膜同种异体骨移植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使骨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炎症、外伤、肿瘤或先天性畸形引起的骨缺损十分常见,治疗上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临床一般采取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修复。但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取骨区会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HIV和肝炎病毒的可能。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可用作骨替代物的人工生物活性材料,这些材料符合以下要求:①无细胞毒性,②无免疫原性或低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骨缺损是目前骨科难治病之一,严重的创伤、肿瘤、或感染是造成骨缺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是植骨结合内、外固定术。植骨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以及异种骨,其中自体骨移植是目前骨移植术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存在供区出血、感染、疼痛、瘢痕等并发症,并且受到取材数量及形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要。同种异体骨因来源广泛、可塑性强以及良好的生物活性等特点,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治疗伴骨缺损的四肢长骨陈旧性骨折患者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感染后大段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移植修复骨感染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对15例长骨感染后大段骨缺损患者采用锁钉固定并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移植。结果经14个月至5年随访,术后1例感染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其余骨折愈合良好,感染无复发。结论同种异体骨为一种良好骨植入材料,由于其来源较广,应用方便,复合自体骨可应用于骨感染后造成的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多由创伤、感染、肿瘤等所致。目前临床上用于骨缺损修复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各种人工合成材料等。自体骨移植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应用受到限制。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在修复骨缺损上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其可不受数量和形状的限制,但其存在排异反应和潜在的疾病传播危险等特点。而有效的血管生成是各种人工合成材料移植的关键。不管骨缺损以何种方式修复,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问题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骨科(410008)王东华,周江南,邓展生临床上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的修复及病损骨关节的替换,以自体骨移植效果最好。但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其获取伴有较多的临床问题。同种异体骨作为其替代物,由于其骨源丰...  相似文献   

7.
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栋  蒋卫平 《医学综述》2009,15(13):1984-1986
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自体骨移植是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具有骨生成能力强、愈合快的特点,但来源有限,可能二次手术创伤和增加感染机会。同种异体骨不具有自身成骨能力,其愈合主要靠骨传导作用和骨诱导作用,移植骨的抗原性是影响其与宿主愈合的重要因素。异种骨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是免疫排异反应。人工骨及其替代材料成骨方式单一,缺乏生物活性,修复不彻底,愈合缓慢,与自体骨髓及细胞组成的复合物能克服上述缺点。骨迁移延长术是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四肢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是矫形外科及材料学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治疗方法较多。有游离的和带血管的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骨移植。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异种骨有传播疾病、免疫排斥反应之虞。单用人工骨因骨诱导活性不足或缺乏,临床应用均受到很大限制。组织工程骨移植是骨修复重建的热点和难点,代表未来骨缺损修复的发展方向。生物衍生成骨材料珍珠层骨诱导作用不肯定。在体内主要借助骨传导方式,通过“爬行替代”作用成骨。为加快成骨速度,改善成骨效果,我们采用珍珠层人工骨复合同种异体OBs。修复新西兰白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为212例颌面骨缺损畸形患者进行整复手术,其中新鲜自体骨147例,冷冻自体骨2例,煮沸自体骨1例,同种异体骨6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本文还分别对自体游离骨、带血管复合骨、带衬里组织的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的适应症,以及移植骨失败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骨科界面临的棘手的难题之一[1~3]。长期以来,骨缺损的修复主要采用自体骨移植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方法。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公认的自体骨移植疗效最佳,但骨源有限,且供区有潜在的合并症。同种异体骨是临床上常用的替代自体骨移植材料。但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排异反应,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冷冻、冻干、脱钙或其它化学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其细胞成分多已坏死,因此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成骨机理、愈合过程中的表现、免疫反应等方面与自体骨移植有一定的差异。本文…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良性骨缺损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长明 《重庆医学》2004,33(12):1905-1906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所致的骨缺损多在长骨干骺端和骨端上,对关节功能有较大影响手术难点之一就是修复骨缺损.除自体骨移植外(自体骨量常常受限),最佳办法就是同种异体移植骨.由于骨移植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低,是最先移植成功的组织,最早记录骨移植成功病例是1688年.如果说异体输血是首位组织移植,那么骨移植就是第二最常使用的组织移植.随医用组织库的建立,提供的各种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解决了骨缺损修复问题.现代骨组织库能提供的各种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无明显外源性抗原免疫反应,保存了骨的生物特性,有活跃骨诱导能力,有一定生物力学特性及无菌、无致病性的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1],满足各种手术修复骨缺损的需要.我院1998~2000年用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移植充填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因创伤、肿瘤所致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自体骨移植由于其来源有限且增加创伤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则有成骨能力受限、费用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恶性骨肿瘤及感染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关节及大段骨缺损在骨科疾病中常有发生,治疗上主要采用不同方法和材料来替代重建,从而使肢体功能得到最大化的保留或重建.通过医学发展和不断探索,产生了人工假体置换、肿瘤切除骨灭活再植以及自体或异体骨移植等方法.其中同种异体骨移植尤其是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其来源丰富、机械强度高、血供好愈合快、修复重建后功能理想等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异体骨的免疫排斥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因此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考虑.有学者对带血管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从基础免疫学、实验性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如何有效降低及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该从哪方面寻找突破口更切实际,对此问题本文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家钟  王新家 《医学综述》2009,15(6):877-880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传统的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替代物置入及骨延长术等修复技术虽都已在临床得以应用,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近年又有了不少改进,如新的取骨技术、新的复合材料、纳米人工骨等的出现以及组合式外固定架的应用。另一方面,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体外预购的组织工程活骨很可能成为大段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方式。本文拟就这方面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骨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其移植愈合过程主要依靠骨传导实现成骨,同时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而灭菌、降低抗原性、保存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是确保同种异体骨移植成功的必要措施.现对同种异体骨制备保存、灭菌、愈合机制、排斥反应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25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其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38.7岁,采用临床表现、X线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无免疫排斥反应,X线片显示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无骨吸收。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在牢固内固定下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缺损,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无免疫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患,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为自体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主要存在取骨量有限,造成附加损伤,感染,出血等缺陷.同种异体骨存在价格昂贵,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此外,多种骨材料替代物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比如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等.近年来,多孔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抗压强度和与骨接近的弹性模量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多孔镁、多孔铁、多孔镍、多孔钽、多孔钛等不同材质的多孔金属材料,对其构建方法、理化特性、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同种异体骨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骨囊肿,术后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骨囊肿手术刮除后骨缺损部植入甲基强的松龙浸泡过的同种异体骨后愈合良好,排异反应小,避免了取自体髂骨对患者造成的痛苦.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骨囊肿效果满意,与自体骨移植无显著区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骨缺损病人,年龄7至56岁,创伤性骨缺损15例,肿瘤性骨缺损6例,采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其中大段骨移植1例,骨块 骨条移植11例,骨条移植9例,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等级,免疫排斥反应的表现,骨缺损愈合情况及异体骨移植的并发症。结果 21例病人随访2至18个月,切口甲级愈合16例,乙级愈合4例,术后感染丙级愈合1例。移植骨愈合19例,移位骨部分吸收1例,1例随访时间65天,移植骨尚未愈合。结论 小块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自体骨移植的同样疗效,未观察到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大段骨移植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治疗骨缺损材料的优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佰弘  徐军  丁文  迟明军 《医学综述》2008,14(12):1871-1873
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骨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传统的移植材料是自体骨,具有骨生成能力强、容易愈合的特点,但因来源有限、二次伤害、增加感染机会等原因限制其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不具有自身成骨能力,其愈合主要靠骨传导作用和骨诱导作用,移植骨的抗原性是影响同种异体骨与宿主愈合的重要因素。异种骨主要障碍是免疫排斥反应,人工骨成骨方式单一,修复不彻底,愈合过程缓慢,缺乏生物活性。本文就治疗骨缺损的各种骨移植材料优缺点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