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术后椎间盘炎是由Tumbull于1953年第一次报道的,它是一种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见于多种脊柱的侵入性操作中.各种不同侵入性操作中其发病率在0.26%~44%.  相似文献   

2.
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柱创伤及脊柱手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并发症是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见原因。脊柱手术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发生于数年之后。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有关问题作一概述。1感染1.1脊柱手术后感染脊柱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其中在腰椎手术的发生率为0.5%~4%。可表现为不同形式如椎间盘炎、骨髓炎及硬膜外脓肿。手术后椎间盘炎主要表现为患处的剧烈疼痛,多数病例可经保守治疗痊愈,很少需要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虽然在早期与椎间盘炎相似,但病理过程却更容易向慢性演变。如椎体塌陷导致脊柱不稳或有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 872例椎间盘手术后并发椎间盘炎 9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全部经临床治疗痊愈 ,随访 6月以上未见复发 ,均恢复原来工作。结论 :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的严重并发症 ,应引起骨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38例术后椎间盘炎病人的资料,对远期效果进行了随访,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椎间盘炎临床表现为术后原手术前腰腿痛症状缓解后,又突然发生剧烈腰痛,血沉增快。X线片2周后出现软骨板破坏。术后椎间盘炎一旦作出诊断,应立即采用石膏腰围外固定;对有发烧、血沉增快明显、白血球增高的病人,可选用抗生素。术后初期发病的病例,可顺原切口显露,行冲洗与引流。经皮穿刺椎间隙冲洗引流,是一简单、可靠,效果较好治疗方法。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术后椎间盘炎发生率。本组长期随访资料显示两组在客观症状、生活能力方面没有差异,作者认为脊柱良好的稳定性与早期诊治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新梅  刘艳芳 《新疆医学》2007,37(2):147-147
椎间盘炎是椎间盘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旦出现将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术后的治疗及处理很棘手,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7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对椎体、椎间盘改变、椎旁脓肿及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将高负压封闭引流术(hig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对该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经病理诊断结果为化脓性脊椎炎、化脓性椎间盘炎以及继发硬模外脓肿分别为15例、14例及21例;经MRI诊断,化脓性脊椎炎、化脓性椎间盘炎以及继发硬模外脓肿分别为14例、12例及1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0%。2经VSD术治疗后,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22例、25例、3例、0例,治疗优良率为94.00%;非感染组(n=120)患者治疗后,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56例、58例、6例及0例,治疗优良率为95.00%。3VSD术治疗前掌倾角与尺偏角分别为(4.23±0.72)°与(10.22±1.34)°,治疗后掌倾角与尺偏角分别为(5.78±1.32)°与(13.13±2.11)°,治疗前后掌倾角与尺偏角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VSD术治疗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探讨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病原因.方法总结该院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在新医院采用垂直层流、中央空调手术室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384例后的椎间盘炎的发生率并与1990年1月至1998年7月在旧医院普通手术室治疗的556例作比较.结果新医院层流手术室较普通手术室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椎间盘炎发病率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腰椎术后椎间盘炎的病因与细菌感染呈显著性相关,该病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漏是由于手术操作导致硬脊膜破裂,引起术后脑脊液通过引流管或手术切口流出体外,若处理方式不当,可导致术口不愈合、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椎管内感染是脑脊液漏的严重并发症,因脑脊液循环涉及颅内,故感染可能波及神经中枢,导致颅内感染等,McClelland等报道脊柱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0.4%[1].脑脊液漏常见于腰、颈椎手术术后,胸椎手术脑脊液漏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36例胸椎手术且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病例,其中7例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炎的诊断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炎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见 ,一般可分为原发性椎间盘炎和术后椎间盘炎。文献报道中以术后椎间盘炎为多 ,其发生率为 0 .3 7%~ 3 .2 % [1,2 ] 。由于目前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往往发生误诊和漏诊 ,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若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笔者就其发病的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椎间盘炎的真正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有争论 ,文献中有三种学说 :即细菌性感染、无菌性炎症和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3 ] 。1.1 原发性椎间盘炎 多发生在 13岁以下少年儿童。因为婴幼儿时期椎间盘有…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炎是指发生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相邻近椎体的炎症性病变,曾被称为椎间隙感染或化脓性椎间盘炎.椎间盘炎分术后椎间盘炎和自发性椎间盘炎.本文主要讨论术后椎间盘感染.术后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严重并发症,感染率为0.1%[1],一旦发生感染,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患者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病程长和椎间盘自身的生理特点,一般的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疗效差,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11.
手术后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措施不理想,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中我们应用高压氧治愈2例(1例为脊柱滑脱手术后),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炎的发病率较低,尤其是原发性椎间盘炎的发病率更低,文献[1]报道约为1.1/(10万·年).然而,无论是原发性椎间盘炎还是继发于各种脊柱手术引起的继发性椎间盘炎,一旦发病,往往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我院自1996年2月~2009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炎24例,总体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椎间盘炎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自1999年至今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发生椎间盘炎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该并发症发生相关原因,对椎间盘炎患者采取抗炎、制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椎间盘炎的密切相关因素有糖尿病4例(17.4%),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4例(17.4%),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3例(13.0%),椎管内血肿形成6例(26.1%),脑脊液漏2例(8.7%),其他原因4例(17.4%)。治愈20例,治愈率87.0%。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规范、细致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椎间盘炎的发生。制动、椎间盘病灶清除、置管冲洗、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椎间盘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EDR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病因素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例MEDR术后腰椎间盘炎的致病因素及治疗过程。比较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在腰痛缓解时间,下床时间及CRP和ESR恢复正常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部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早期手术治疗组在腰痛缓解时间、下床时间及CRP和ESR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结论 术后椎间盘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断,手术治疗能迅速解除症状。治疗效果优良.是治疗术后椎间盘炎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椎间盘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术式,虽然术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完全或明显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要再次手术.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改善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我们在术中局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简称甲强龙),并以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以明确这一方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术前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护理操作,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术中膀胱空虚,预防盆腔器官的损伤,尤其多用于妇科手术.同时其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膀胱尿道黏膜损伤引发拔管后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临床实践表明,在医院内的尿路感染中与导尿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5%~56.0%,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于麻醉实施后行导尿术,术后24h拔除导尿管.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我们将拔管时间提前至手术后6h,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大多患者意识丧失,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1].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原发病、营养状况、广谱抗菌药物、大剂量激素、使用呼吸机、血制品、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尿管、手术、昏迷等.术后感然常见部位多为下呼吸道、泌尿道、颅内感染.有研究发现[2]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4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64.29%),其次是泌尿系(14.29%),颅内感染(9.52%).本文从术后感染的部位、常见高危因素两大方面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经小切口用内窥镜在荧屏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术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手术经3厘米的后正中切口,借助于一些特制的手术器械和一只视角为70度的内窥镜及其相连的医疗影象监视系统,对椎间盘,黄韧带和骨赘作相应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均消失,于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有9例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感腰部酸胀。2例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 微损伤荧屏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创伤小,疗效好,对脊柱稳定影响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本院300例收治的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感染情况、不同术后感染症状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患者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为23%,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和涎腺手术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体内共有病源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7.11%,革兰阳性菌占66.10%,真菌占6.78%;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误吸都是导致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在23%,其病源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患者的年龄执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是改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椎间盘突出144个.透视引导下将激光光纤顺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汽化过程中行负压抽吸.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优良率达78%,术后再穿刺率为3.4%,术后外科手术率为5.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