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通过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生长因子-I)水平在癌性恶病质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悬液接种于肝脏特异性IGF-I基因缺失(LID)组鼠和对照组鼠皮下,各30只接受了肿瘤细胞接种.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皮下肿瘤大小以及自然生存时间.结果 LID鼠和对照鼠进入恶病质的时间分别为(14.6±1.3)d、(24.1±2.5)d;生存时间分别为(19.3±1.3)d、(31.9±2.7)d,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清中低水平的IGF-I虽然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但是却促进了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小鼠肿瘤模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及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血清中IGF-Ⅰ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将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接种于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缺失(LID)组和对照组小鼠皮下,总共60只6~8周龄的雄鼠(其中30只对照,30只LID小鼠)接受了肿瘤细胞接种。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体重和皮下肿瘤大小。分别在第14天和第21天每组各处死15只小鼠,处死前收集血清标本并测量血清中IGF-Ⅰ、葡萄糖、白蛋白和总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LID组小鼠血清中IGF-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LID组小鼠血清中葡萄糖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鼠,而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两者血清中葡萄糖和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GF-Ⅰ水平与发生肿瘤时机体的营养状况之间呈正相关,提示IGF-Ⅰ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可能对肿瘤机体的营养状况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病质小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小鼠营养状况的关系,寻找外源性生长激素(GH)干预时间。方法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皮下接种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20只和非IGF-1基因缺失鼠20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分别又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1mg/kg,其余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GH注射的两组与盐水注射两组比较,血清IGF-1明显升高(P〈0.01),肿瘤大小和肿瘤重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对处于肿瘤生长期但尚未进入恶病质状态的小鼠进行GH注射可引起IGF-1明显升高,并明显促进肿瘤生长,但不能改善恶病质机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基因缺失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乳腺癌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血清中IGF Ⅰ水平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研究平台。方法 实验中所用的肝脏特异性IGF Ⅰ基因缺失 (LID)小鼠 ,其循环中IGF Ⅰ水平仅为正常小鼠 (对照组小鼠 )的 2 5 %。用化学致癌剂 7,12 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原发性乳腺肿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ID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LID小鼠可触及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 (2 6 3% /5 5 8% ) ,其肿瘤的出现也明显延迟 [(74 0± 1 2 )d/(5 9 5± 1 1)d]。对照组 6 0 %小鼠有 2个或者 2个以上肿瘤 ,而LID鼠仅 30 %有 1个以上肿瘤。结论 在致癌剂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中 ,IGF Ⅰ作为一种危险因子 ,其血液中的水平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 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1 mg/kg),每天1次,从肿瘤种植后第14天开始至第22天实验结束;其余小鼠接受皮下生理盐水注射至实验结束.统计各组小鼠进食量、肿瘤大小和重量、除瘤后体重、腓肠肌重、腓肠肌总蛋白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rhGH注射的LID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GF-1水平较高的小鼠与血清IGF-1水平较低的小鼠比较,腓肠肌重和腓肠肌总蛋白量均高于后者(P<0.05),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低于后者(P<0.05),肿瘤大小和进食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从恶病质早期开始进行外源性的GH注射可引起恶病质小鼠血清IGF-1水平的明显升高,并可以改善癌性恶病质机体骨骼肌蛋白代谢,缓解恶病质症状.IL-6和TNF-α水平与恶病质机体营养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 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由于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而得名,它是一类既有胰岛素样合成代谢作用,又参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细胞增值分化等方面的多肽。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IGFs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诊断与疾病治疗的新阶段,本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有关.本文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生理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金荣 《医学综述》2006,12(7):396-39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它可促进细胞分化,刺激RNA、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分化后功能的表达,促进脂质和糖原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临床上可用于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和慢性肾衰竭、分解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9.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是20世纪70年代末被发现并成功分离的一种多肽,一级结构显示它与人胰岛素原(proinsulin)有高度同源性,它与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及至少6种IGF结合蛋白(IGFBPs)一起,形成完整的IGFs轴。近年的研究发现,IGF-Ⅱ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潘革  韦香妮  罗建明 《广西医学》2006,28(6):869-871
1957年在研究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的作用时发现,在动物体内注射GH后产生了一种血源性的物质,此物质介导了GH的促生长作用,遂提出了生长介素学说。1978年成功地从血清中分离出两种生长介素,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随后的研究明确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结构和作用,并发现了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及其在调节IGF作用中的功能,在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双重效应学说和IGFBP调控学说,Spagnoli等又提出了生长过程由GH、IGF-Ⅰ和IGFBP系统共同调控的学说。现将近年来研究该轴在新生儿的表达及调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英  刘俊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3,(23):2098-210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HSP的患儿44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3、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尿常规、便常规,计算IgA/C3。结果 HSP组较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WBC、PLT、FIB、CRP、ESR、C3、C4、IgA、IgG、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蛋白尿组较不伴蛋白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尿组较不伴血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ESR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大便潜血阳性组较不伴大便潜血阳性组HSP患儿血清IGFBP-3、WBC、PLT、FIB、ESR、IgA、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与尿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和0.212,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IGF-Ⅰ和IGFBP-3水平可能将作为HSP累及肾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类与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有广泛联系的多肽物质 ,对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GF Ⅰ)在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观察了应激小鼠血清IGF Ⅰ的含量变化。结果应激小鼠血清IGF Ⅰ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约减少了58 %(P<0 01) ,并且随着应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P<0 05)。结论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应激机制和IGF Ⅰ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方法将212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糖耐量受损组(IGT 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 组),比较血糖与胰岛素之间的关系。将IGT 组和 T2DM 组根据胰岛素抵抗程度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血清 IGF-Ⅰ水平的不同。结果 IGT 组和 T2DM 于 NC 组比较,血清 IGF-Ⅰ水平较低,T2DM 组血清 IGF-Ⅰ水平更低(P <0.05)。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血清 IGF-Ⅰ水平则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 <0.05)。结论 IGF-Ⅰ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胎儿生长受限 (FGR)与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的关系 ,探讨脐血瘦素、IGF Ⅰ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和 2 4例FGR孕妇 (FGR组 )的血清与脐血 (脐A和脐V)中瘦素和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FGR组血清瘦素及IGF 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FGR组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3 )两组孕妇血清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2 9,r =-0 .0 5 9,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0 .60 0 ,P <0 .0 5 ) ,与胎盘重量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4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 =0 .469,P <0 .0 5 )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关系 (r=0 .3 0 ,P >0 .0 5 )。 (4 )脐A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相应脐V瘦素和IGF 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脐血瘦素与IGF Ⅰ水平无相关关系 (r=0 .3 97,P >0 .0 5 )。结论 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 ;脐血瘦素或IGF Ⅰ水平降低可能是FGR发生的原因之一 ;瘦素调控胎儿生长发育没有IGF Ⅰ的直接参与 ;脐A与脐V血瘦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改变特征。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80例PD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O、GH、IGF-Ⅰ和IGFBP-3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3.3±0.4)(5.2±0.4)mol/L,〈0.01];PD组的血清IGF-Ⅰ浓度高于对照组([166±43)(136±35)ng/mL,〈0.01],但两组血清GH和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NO水平降低,IGF-Ⅰ水平上升,这可能与PD时机体对潜在的病理紊乱产生的局部适应反应和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孙青  李海浪  郑意楠 《现代医学》2006,34(5):316-319
目的探讨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影响。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性早熟模型组、亮丙瑞林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40 mg.kg-1皮下注射建立性早熟模型,其中亮丙瑞林组用亮丙瑞林干预,中药各组用不同剂量的滋阴泻火方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性早熟模型大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及血清IGF-Ⅰ水平的影响。结果性早熟模型组和中药小剂量组的卵巢指数[分别为(6.37±1.61)×10-4、(5.10±2.59)×10-4]和子宫指数[分别为(8.91±2.32)×10-4、(7.86±1.98)×10-4]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亮丙瑞林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早熟模型组的血清IGF-Ⅰ水平显著升高[(327.08±46.15)vs(239.40±61.92)m IU.m l-1,P<0.05],而4个干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早熟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218.83±77.06)m IU.m l-1]和中剂量组[(207.09±53.00)m IU.m l-1]的血清IGF-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药小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与亮丙瑞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能降低性早熟模型大鼠的血清IGF-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对照25例及宫颈癌患者29例治疗前后的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标本中IGF-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IGF-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治疗后3月血清IGF-Ⅱ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GF-Ⅱ水平的变化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可提供一定的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 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河南省医学高新技术发展扶持项目 2006001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320076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70.18%和75.44%)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37.50%和25.00%,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状腺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其稳态受到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物质的调控,其中生长因子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能以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方式,广泛而精细地调节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分化功能,并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观察和研究了不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IGF-I水平的变化,探讨IGF-I与Graves病(GD)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