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仲  袁娟  黄拔群 《现代肿瘤医学》2020,(11):1891-189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新辅助放化疗后再手术)与对照组(手术后再辅助放化疗)各30例,对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4~6 cm、>6 cm进行分层,每个层别分别为10、30、20例,比较两组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与OS。结果:肿瘤下缘距离肛门4~6 cm的患者治疗组的保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6 cm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保肛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OS与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能会给肿瘤下缘至肛门距离4~6 cm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带来保肛率上的获益,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扩大病例数将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2年间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随后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盆腔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同期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完成治疗休息4~8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应用 Logistic法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 共20例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后达pCR,pCR率为17.2%。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犯直肠管腔周径范围达75%以上(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T分期、N分期、肛缘距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pCR水平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和T分期是影响放化疗后肿瘤pCR预测因素。结论 非全周肿瘤、低CEA水平和早T分期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应用疗效。方法选取45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组患者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比较联合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分期(TNM)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3个月保肛率、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新辅助治疗后联合组TNM分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率,降低复发率,改善肿瘤TNM分期,降低CEA、CA19-9、CA242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基因LGR5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放疗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对新辅助放化疗效果预测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9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新辅助放化疗前肠镜活检组织及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LGR5 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和Cox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病理退缩反应良好,肿瘤退缩有效率达87.2%,其中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8.1%。直肠癌癌组织中LGR5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从新辅助放化疗前的14.396±9.924减少到手术后的8.847±6.664,总体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放化疗后LGR5 mRNA表达上调者27例,表达下调者67例,表达下调组肿瘤病理退缩程度(TRG)和1、2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表达上调组(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疗前血清CA19-9水平、临床分期、TRG分级和LGR5 mRNA表达差异为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放化疗前CA19-9水平和放化疗前后LGR5 mRNA表达差异是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3和0.01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以诱导LGR5 mRNA表达的改变,检测其表达对于判断直肠癌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新辅助放化疗前后LGR5 mRNA表达变化和放化疗前CA19-9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切缘无癌细胞切除率、保肛率、随访1年的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缘无癌细胞切除率和保肛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CEA、CA19-9、CA24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和转移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玉霞  黄文伟  刘俊  熊芹 《癌症进展》2018,16(7):897-900,916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lncRNA CRNDE)对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OX方案)化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于汉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对一线FOLFOX方案化疗的疗效分为两组(反应良好组和反应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lncRNA表达谱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选择CRNDE进一步分析.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汉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血清CRNDE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RNDE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反应良好者4例,反应不良者3例,分析患者的血清lncRNA表达谱,共筛选出356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反应良好组上调lncRNA共125个,下调ln-cRNA共231个,选择CRNDE进一步分析.74例晚期结直肠癌中,反应良好者43例,反应不良者31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CRNDE预测晚期结直肠癌一线FOLFOX方案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1(P=0.005);血清CRNDE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初始肝转移数目无关(P>0.05).以CRNDE相对表达量6.6作为最佳分组截点,CRNDE低表达组患者的反应良好率高于CRNDE高表达组(P<0.05),CRNDE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CRNDE低表达组.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CRNDE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单核苷酸替换途径拆分AP位点和5'→3'的mRNA的降解外切等信号通路上.结论血清CRNDE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对一线FOLFOX方案疗效预测的潜在无创血清标志物,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使用Chi-Square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lncRNA RP5-1185K9.1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关系和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结肠癌:6.850±0.420;直肠癌:7.180±0.380) vs(癌旁组织:1.080±0.220;正常组织:0.980±0.140),P<0.01],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血清CEA水平及生存状态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关系(均P>0.05);lncRNA RP5-1185K9.1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OS:(25.45±4.28)月vs (42.69±3.72)月;PFS:(13.88±2.97)月vs (26.65±5.33)个月均P<0.01];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 RP5-1185K9.17可能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11例局部进展期(T3~4 N0~2 M0)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50 Gy,化疗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及不含铂类药物的单药化疗方案。共105例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10周内完成了肿瘤根治性(R0)手术,可进行疗效的病理学评价。结果105例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切缘均阴性,42例(37.8%,42/111)患者成功实施保肛手术;18例临床-影像分期为T4期患者中,15例(83.3%)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根治性切除(R0)。所有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肿瘤完全消退15例(14.3%),重度消退26例(24.8%),中度消退40例(38.1%),轻度及无消退24 例(22.8%)。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手术安全可行,可提高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与保肛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优选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螺旋CT图像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分析放化疗前后肿瘤最大浸润深度、肿瘤长径、肿瘤外缘距直肠筋膜的最短距离、肿瘤下缘距肛缘最短距离、淋巴结数目及短径的差异,分析放化疗后短径≥5mm淋巴结数目与术后病理检出阳性淋巴结数目的相关性。[结果]CT图像显示,放化疗后较放化疗前的肿瘤最大浸润深度、肿瘤长径显著性减小,肿瘤外缘距直肠筋膜的最短距离、肿瘤下缘距肛缘最短距离显著性增大,淋巴结数目显著减少。病理检出阳性淋巴结个数与放化疗后CT图像所示短径≥5mm淋巴结数目呈正相关(r=0.287,P=0.013)。[结论]螺旋CT在评价放化疗对直肠癌T、N分期的治疗效果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逐渐变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新辅助放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病理缓解率和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 ESMO )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制定了治疗指南,并作了相关推荐[1]。  相似文献   

11.
李海文  彭琼  甘惠中  程元光  杜敏  戴夫 《癌症进展》2019,17(9):1065-1067,1111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胃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9例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和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SC粒细胞来源(G-MDSC)和单核细胞来源(M-MDSC)两个表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G-MDS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中G-MDSC的相对表达量为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M-MDSC相对表达量,及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DSC相对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DSC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可能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  相似文献   

12.
薛鹏  沈洁  李莉  赵静  陈汶  乔友林  江宇 《癌症进展》2019,17(10):1160-1163,1177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212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和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测技术诊断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北京市迪安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市怀柔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均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技术检测同一批标本,评价实验室间检测的一致性。结果HPV E6/E7 m 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8.7%,与HPV DNA的阳性率4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和HPV DNA的检测阳性率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1)。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灵敏度为92.96%,与HPV DNA的90.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特异度为88.65%,高于HPV DNA的7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实验室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阳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78,阴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121,总一致率为93.87%,Kappa=0.872,一致性较好。结论与HPV DNA检测技术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更具优势,实验室间重复性检测的一致率较高,有望成为中国宫颈癌HPV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赟  王昕炜  尹必俭  沈政洁 《癌症进展》2019,17(11):1306-1309
目的探讨CD151和uroplakin 1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6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CD151和uroplakin 1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CD151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织(P﹤0.01);有吸烟史、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CD15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1);有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的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及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80例,同时阴性表达的患者26例,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患者50例;CD151阳性表达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7,P﹤0.01);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和同时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2%,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0%;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上述另两种情况(P﹤0.05)。结论与肺部良性病变比较,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其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5年生存率有关,有利于指导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shRNA文库筛选肺上皮细胞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功能,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用GP2-293病毒包装细胞系建立shRNA逆转录病毒文库,感染永生化肺上皮细胞BEAS-2B,经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筛选转染的上皮细胞克隆,选择转化细胞克隆经PCR扩增出所插入的shRNA片段,经Sanger法测序和比对确定相应shRNA的靶点基因。通过软琼脂克隆及裸鼠成瘤实验验证候选肿瘤抑制基因INPP4B的肿瘤抑制功能。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筛选出6个候选基因,选取INPP4B进行功能验证。在BEAS-2B细胞中沉默INPP4B基因可促进细胞的克隆形成,细胞增殖速度加快,沉默细胞系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增强,说明INPP4B参与肿瘤形成。结论 shRNA文库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是筛选肿瘤抑制基因的一个有力工具,INPP4B是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成年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SET-NUP214分子标志物监测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伴有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成年T-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判断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对其中2例有随访标本的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T-NUP214基因水平对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免疫标志CD5、CD7、胞质CD3(cyCD3),同时表达一些髓系特异性抗原。4例患者SET-NUP214均具有相同的融合位点。在4例患者肿瘤细胞中,共检出5个TCRB基因重排,均为DB-JB不完全重排;均检测到TCRG和TCRD基因重排,且均为完全重排。以SET-NUP214融合基因进行的MRD监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T-ALL具有独特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SET-NUP214融合基因为分子标志物进行MRD监测可用于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张岳宇  孔繁云  陈成辉 《癌症进展》2019,17(10):1170-117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乳腺癌患者,均有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行SLN活检术,病理组织经超薄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70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不同SLN转移情况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超声参数[长径、短径、长径/短径、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变化。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0例患者的SLN活检结果显示,12例SLN宏转移,8例SLN微转移,50例SLN正常。SLN正常、SLN微转移和SLN宏转移患者的内部回声和血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N微转移和SLN宏转移患者的SLN长径、短径均长于SLN正常的患者(P<0.05),Vmax均快于SLN正常的患者(P<0.05),RI均大于SLN正常的患者(P<0.05),而长径/短径均小于SLN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癌SLN转移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彭亚  柳岸  彭小伟 《癌症进展》2019,17(13):1531-153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开始进食时间、颈部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71.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较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媛  惠双  张成辉  郭宏强  贺海发  杨如玉 《癌症进展》2019,17(8):965-967,985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和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探讨GINS2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NS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GINS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P<0.05),生存期长于GINS2蛋白阳性患者(P<0.05)。结论 GINS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类癌(P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收集48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和TNM分期等与P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8例PC患者中,典型类癌(TC)30例,不典型类癌(AC)1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3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48例P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3.3%、7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P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P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手术切除为PC的主要治疗手段,TNM分期是P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在PC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0.
李思维  张显玉  庞达 《癌症进展》2019,17(11):1286-1288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使用电刀清扫腋窝淋巴结,观察组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7天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使用电刀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