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ZIP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70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ZIP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ZIP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7/70)及92.9%(65/70)。与癌旁组织相比,68.6%(48/70)病人的胃癌组织中ZIP4表达明显下降;ZIP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Lauren’s分型、TNM分期明显有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Lauren’s分型、TNM分期及ZIP4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ZIP4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ZIP4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s分型、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蒋燕明  杨岚  弋文娟 《癌症进展》2016,14(6):597-60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 DNA表达检测对于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予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染料法识别SLN的宫颈癌患者有46例,应用基因检测法(FQ-PCR)检测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SLN病理阴性的33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分析SLN中HPV16/18 DNA阳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6例宫颈癌患者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者共22例,其中13例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阳性,而33例淋巴结病理阴性患者中仅12例阳性(P=0.013);46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02枚,均用FQ-PCR法检测HPV16/18 DNA,结果13例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检出的37枚SLN中有29枚HPV16/18 DNA阳性,而33例淋巴结病理阴性患者检出的65枚SLN中仅有36枚阳性(P=0.033);分析46例成功检出SLN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仅与临床分期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长期随访33例SLN病理阴性的患者,发现HPV16/18 DNA阳性的患者复发率高于HPV16/18 DNA阴性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检测宫颈癌SLN组织中HPV16/18 DNA表达可能是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STMN1及UBE2C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联及两基因表达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0例胃癌病理标本及对应180例正常胃部黏膜标本中STMN1及UBE2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TMN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6%,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6.1%(P<0.05),STMN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明显相关(P<0.05)。UBE2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仅为24.4%(P<0.05),UBE2C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关联性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TNM分期与STMN1及UBE2C表达相关(P<0.05)。STMN1与UBE2C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288,P<0.05)。结论:STMN1的表达与胃癌的产生、进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UBE2C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道调节STMN1。  相似文献   

4.
CDX2和p120-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88例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cm者、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I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45.8%、70.0%、71.4%、66.6%,均相应高于肿瘤直径〉2cm者、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8例胃癌患者中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I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p120-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50.0%、53.5%、58.3%,均相应高于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CDX2和p120-catenin,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胃癌患者共850枚淋巴结采用CK-20 mRNA RT-PCR扩增检测转移.结果 14例(46.7%)患者共77枚(12.5%)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其中7例TNM分期提高:IB期→Ⅱ期、IB期→ⅢA期、Ⅱ期→ⅢA期、ⅢA期→ⅢB期、ⅢA期→Ⅳ期各1例ⅢB→Ⅳ2例.HE染色法的重新分期率为23.3%(7/30).淋巴结微转移与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00+7.48)月,明显短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的(22.86+3.17)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杜洁  柯洋  郜辉  易善永 《癌症进展》2021,19(21):2210-2213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YA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YAP1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3.46%(P﹤0.01).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为T3~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是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AP1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随访6个月,104例胃癌患者病死9例,病死率为8.65%,其中YAP1阳性表达患者的病死率为9.86%,与YAP1阴性表达患者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YA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为33.6%(45/134),癌旁组织为21.6%(2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1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07,P=0.010),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IN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5.7%,阴性患者为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IN1表达不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PIN1阳性表达,并与TNM分期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胃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激酶B1(LKB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胃癌组织、20例胃正常组织中LKB1和p53的表达.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9%(24/115),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95.0%(19/20)(P< 0.01);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2 %(52/115),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5.00%(1/20)(P<0.05).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预后有关(均P<0.05);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 LKB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群  李勇  乔喜 《肿瘤学杂志》2015,21(5):360-36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咬检、术后标本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一致性,探讨术后标本组织中Her-2蛋白的过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277例直接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其术前胃镜活检、术后标本组织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2+和3+认为是Her-2蛋白过表达(简称Her-2的过表达),并分析Her-2过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胃癌患者中术前胃镜咬检组织的Her-2的过表达率为32.85%,其中3+的有23例;术后标本组织的Her-2的过表达率为29.60%,其中3+的有21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所有术后患者的Her-2过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等存在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Lauren分型、远处转移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术前胃镜咬检、术后标本组织中Her-2表达基本一致;随着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增加,Her-2蛋白过表达率随之增加,并且Her-2蛋白过表达率在中分化胃癌中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癌切除术后组织标本80例,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及弥漫型癌四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Cad检测,对E-Cad表达阳性与胃癌的分化、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r=0.4978,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肿瘤常有E-Cad表达,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肖虹  郭健  潘晓蕾 《癌症进展》2019,17(13):1595-159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75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VEGF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基线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为(213.52±77.4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43.47±141.05)ng/ml(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患者(P﹤0.01);不同年龄、绝经情况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较低,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UPMWA)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种类、发生率、症状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干扰程度,并分析症状群种类及群内症状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接受UPMWA治疗的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MDASI-C)、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症状模块(TSM-PLC)对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Cronbach’sα系数评估症状群信度,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和Cronbach’sα系数探索症状间相互关系并确定症状群。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共经历19个症状,症状评分最高的3个症状为疼痛、疲乏和口干,症状发生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干扰程度均为轻度,干扰以情绪、一般活动和行走为主。聚集为4个症状群,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分别为0.61、0.70、0.70和0.78,总方差贡献率60.27%,分别为疼痛症状群(疼痛、疲乏和气短)、病感症状群(黄疸、麻木、悲伤、瘙痒和健忘)、消融相关症状群(发热、体重减轻、呕吐、食欲下降和腹胀)、消化系统症状群(腹泻、睡眠不安、苦恼、恶心、口干和昏昏欲睡)。结论 UPMWA治疗肝癌患者所经历症状程度评分最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疼痛、疲乏和口干,对日常生活干扰程度均为轻度,但症状有普遍性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昂丹司琼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IFN-γ、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IL-10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媛  惠双  张成辉  郭宏强  贺海发  杨如玉 《癌症进展》2019,17(8):965-967,985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和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探讨GINS2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NS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GINS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P<0.05),生存期长于GINS2蛋白阳性患者(P<0.05)。结论 GINS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生梅  郭起贤  王成 《癌症进展》2019,17(7):862-86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管理办法的不同将12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关指标及生存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0.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王苗苗  魏莉  王春琦 《癌症进展》2019,17(2):231-233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文钰  车向明  韩超 《癌症进展》2019,17(11):1302-1305
目的探讨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95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NP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羟考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用自制疼痛积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1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止痛效果。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范围、分支数量、疼痛触发状况、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次、抽搐症状维度疼痛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范围、分支数量、疼痛触发状况、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次、抽搐症状维度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止痛缓解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2年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MNP,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缩短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陈丽丽  李艳萍  冯宇 《癌症进展》2019,17(7):859-86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圆盘量角器比较两组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干预前,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贾志伟  邢贺楠  刘晓川  褚云香 《癌症进展》2019,17(13):1583-1585,1589
目的探讨密封蛋白1(claudin 1)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laudin 1 和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 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7.5%(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5%(34/8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的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未侵及浆膜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的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未侵及浆膜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laudin 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的急性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8例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分为IMRT组(n=23)和VMAT组(n=25),两组患者均行两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例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中,未出现因急性不良反应而中断放疗的患者,且主要发生1~3级急性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下降、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乏力、放射性肺损伤、恶心、贫血、食管黏膜损伤等较为常见。VMAT组患者1~3级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IMRT组(P﹤0.05);VMAT组和IMRT组患者的其他1~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采用IMRT和VMAT治疗的总体耐受性均较好,IMRT和VMAT均可作为常规放疗手段在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