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张生梅  郭起贤  王成 《癌症进展》2019,17(7):862-86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管理办法的不同将12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关指标及生存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0.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目标管理路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实施目标管理路径后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半流质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切口渗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路径护理方案可提高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冉丽娜  梁永红  陈素贞  于耀洋 《癌症进展》2021,19(24):2574-2577
目的 探讨疼痛个案管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依据术后干预方案将129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相关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术后康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NGF、P物质、PGE2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NGF、P物质、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氧疗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88%(P﹤0.05).结论 疼痛个案管理能够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疼痛相关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5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后6、12、24、48 h安静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恢复进饮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术后3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恢复进饮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早期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田德福  吴宏  祝普利 《癌症进展》2021,19(12):1261-1264
目的 探讨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将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表达情况、胃肠激素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辅助性T(Th)1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Th2、Th17、调节性T(Treg)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Th1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Th2、Th17、Treg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血管损伤率较低,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赵德余  王剑峰  郭旭 《癌症进展》2021,19(5):515-518
目的 研究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情况、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优化手术各项指标及术后指标,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且对预防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崔卓  马世军  陆星  狄亚楠 《癌症进展》2021,19(18):1921-192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纤溶功能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2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的纤溶功能指标[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麻醉恢复效果(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烦躁、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镇痛效果(术后24 h镇痛泵用量、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4~T5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5 min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A、PAI-1、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镇痛泵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对于患者纤溶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将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采取MDT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量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3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腹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两组患者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的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模式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乔晓利  尹超  张澎波 《癌症进展》2021,19(23):2432-2435
目的 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82例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给予患者0.6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0.9%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5 min(T0)、术后1 h(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围麻醉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1时间点,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对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放疗间歇期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放疗间歇期,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可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流程化沟通在原发性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1例和观察组(流程化沟通干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素养评分及焦虑、特质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素养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评分及健康素养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特质应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消极应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化沟通可有效提升原发性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素养,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杜妍  王宇光 《癌症进展》2019,17(11):1361-1364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存在团体干预。采用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Mini-Mac-19)、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无助/无望、焦虑、消极应对方式、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态度、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无助/无望、焦虑、消极应对方式、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积极态度、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积极态度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干预能够增强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肿瘤复发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shRNA文库筛选肺上皮细胞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功能,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用GP2-293病毒包装细胞系建立shRNA逆转录病毒文库,感染永生化肺上皮细胞BEAS-2B,经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筛选转染的上皮细胞克隆,选择转化细胞克隆经PCR扩增出所插入的shRNA片段,经Sanger法测序和比对确定相应shRNA的靶点基因。通过软琼脂克隆及裸鼠成瘤实验验证候选肿瘤抑制基因INPP4B的肿瘤抑制功能。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筛选出6个候选基因,选取INPP4B进行功能验证。在BEAS-2B细胞中沉默INPP4B基因可促进细胞的克隆形成,细胞增殖速度加快,沉默细胞系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增强,说明INPP4B参与肿瘤形成。结论 shRNA文库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是筛选肿瘤抑制基因的一个有力工具,INPP4B是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李思维  张显玉  庞达 《癌症进展》2019,17(11):1286-1288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使用电刀清扫腋窝淋巴结,观察组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7天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使用电刀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海文  彭琼  甘惠中  程元光  杜敏  戴夫 《癌症进展》2019,17(9):1065-1067,1111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胃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9例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和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SC粒细胞来源(G-MDSC)和单核细胞来源(M-MDSC)两个表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G-MDS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中G-MDSC的相对表达量为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M-MDSC相对表达量,及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DSC相对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DSC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可能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思宇  张强  李妍 《癌症进展》2019,17(10):1156-1159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32(CX32)对结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7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取得结肠癌组织标本,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肠癌患者CX3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通过TCGA数据库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网站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将CX32过表达载体转染至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研究组,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Src和磷酸化的Src(p-Sr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Transwell小室检测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基因富集分析发现,与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的基因子集多数富集在CX32低表达区的蓝色区域,CX32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侵袭呈负相关,标准化富集得分(NES)=-1.034,标准化P值=0.04。研究组LoVo细胞CXCR4和p-Sr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研究组细胞阳性着色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X32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CX32表达与CXCR4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上调CX32的表达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X32可能通过抑制CXCR4的表达,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在CCR3对乳腺癌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6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CR3的表达情况;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EOS的计数及及其所占白细胞比例;运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法分析CCR3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通过GEO数据库选取914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基因芯片数据分析CCR3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OS的计数及其所占白细胞比例中位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呈正相关。CCR3低、中、高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比较,CCR3高表达患者的RFS情况更优(P<0.01)。结论CCR3可能通过调节EOS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且CCR3与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药物代谢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检测CYP2D6基因上rs16947,rs1065852和rs28371725三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及他莫昔芬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YP2D6基因上rs16947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间他莫昔芬代谢产物4-OH-N-D-TAM和4'OH-N-D-TAM在血液中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9),表明CYP2D6基因上的rs16947位点影响他莫昔芬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结论 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rs16947位点的基因型与部分他莫昔芬代谢产物的血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曾赟  王昕炜  尹必俭  沈政洁 《癌症进展》2019,17(11):1306-1309
目的探讨CD151和uroplakin 1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6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CD151和uroplakin 1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CD151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织(P﹤0.01);有吸烟史、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CD15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1);有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的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及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80例,同时阴性表达的患者26例,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患者50例;CD151阳性表达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7,P﹤0.01);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和同时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2%,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0%;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上述另两种情况(P﹤0.05)。结论与肺部良性病变比较,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其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5年生存率有关,有利于指导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