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晓娜  温晶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528-4531
目的:观察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6岁,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TO组,n=30)和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O组,n=30)。TO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TO组和O组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配方为羟考酮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输注速率为0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态、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O组比较,TO组术后12 h静态VAS评分、术后6、12、24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O组比较,TO组羟考酮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耿冲  林鹏辉  周纷  李慧 《癌症进展》2021,19(8):833-836,851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TAP组和对照组,各40例.TA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术后1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1天、术后3天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镇痛(PCA)输注量、每24小时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TAP组患者T1、T2时刻MAP、HR均低于对照组,T1、T2、T3、T4时刻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对照组患者QoR-40量表中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维度的评分均低于TAP组患者(P﹤0.05).术后,TAP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PCA输注量、每24小时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TAP组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超声下TAP阻滞能够使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维持较稳定的血流状态,减少术后麻醉药物用量,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术后平稳镇痛.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Sufentanil,简称SF)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强度、镇静效果、副作用.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SF)组和芬太尼(F)组,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药物配方:SF组为舒芬太尼200μg 生理盐水至100ml;F组为芬太尼2mg 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流量1.0ml/h,自控剂量(SCA)1.0ml/15min.结果: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满意度(优良率)均在90%以上(P>0.05);镇痛评分(VAS)SF组各时段均低于F组,其中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R-VAS)除术后4h外其它各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M-VAS)在术后8、12、48、72h明显低于F组(P<0.05);镇静评分(SS)SF组各时段均高于F组,其中在术后4、8、12、24h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相似.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镇静作用强,呼吸抑制轻,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与芬太尼的镇痛效价比相当,甚至略大于1:1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0例腹部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行自控静脉镇痛.布托啡诺组(B组):布托啡诺12mg;舒芬太尼组(S组): 舒芬太尼150μg;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BS组): 布托啡诺4mg+舒芬太尼100μg.三组均加入胃复安30 mg及生理盐水总共配制成200ml.监测并记录用药后4、8、12、24、48小时患者的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和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总的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按压次数.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三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小时后 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12小时后B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1),用药全程S组和BS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显示B组头晕较S组和B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具有与单用舒芬太尼相似的镇痛作用,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以作为临床术后镇痛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68)和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组(LS组,n=67),术后的疼痛管理使用PCIA装置。S组(PCIA:舒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16 mg+0.9%盐水配至300 mL),LS组(PCIA:利多卡因48 mg/kg+舒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16 mg+0.9%盐水配至300 mL)。主要结果是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次要结果包括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恢复质量(QoR-15)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发生率;局麻药中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LS组患者在术后6 h、12 h、24 h、36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TAP)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治疗,B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吗啡PCIA治疗,C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生理盐水(安慰剂) PCIA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h补救镇痛率、48h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患者不同状态下不同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24h补救镇痛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48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和B组,且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应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林琳  刘立鹏  马松梅 《癌症进展》2021,19(14):1485-1488
目的 探讨胸椎旁入路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3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3),对照组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术中给予胸椎旁入路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中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诱导后30 min,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24、48 h,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1).结论 胸椎旁入路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镇痛效果较好,且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苗杨  张金良  孙燕 《癌症进展》2019,17(1):90-92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组(Ⅰ组)、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1、6、12、24、48 h两组患者静息时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体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1、6、12、24、48 h,Ⅱ组患者静息时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1)。术后48 h内,Ⅱ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患者的盐酸羟考酮使用剂量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能安全有效地增强术后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徐超  陈吕富 《癌症进展》2017,15(12):1443-1445,145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麻醉(TPVB组),50例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法评分(VAS)、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腋窝淋巴结清扫时(T3)、手术结束时(T4),TPVB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TPVB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TPVB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TPVB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丰  蒋蓉娟  王棣馨 《癌症进展》2019,17(10):1205-1207,122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35例和舒芬太尼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水平、麻醉效果、镇静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舒芬太尼组患者的Cor、CRP、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患者(P<0.01)。术后24 h,舒芬太尼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患者(P<0.01)。术后12 h,舒芬太尼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患者(P<0.01)。术后4、12 h,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应激反应较小,镇痛效果好,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靳宏辉  聂国军  张臣海  汪再庆 《癌症进展》2019,17(13):1526-1530
目的观察3.0T磁共振成像(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宫颈癌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病理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组55例和腺癌组1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6例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IVIM扫描。比较3组患者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所占比例(Ffast)、分布扩散系数(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腺癌患者上述IVIM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观察上述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患者ADCf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细胞癌组及腺癌组患者ADCstand、ADCslow、DDC、Ffast、α值均低于对照组,鳞状细胞癌组患者ADCstand、ADCslow、DDC值均低于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细胞癌组与腺癌组患者Ffast、α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处理,IVIM相关参数ADCstand、ADCslow、Ffast、DDC、α值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948、0.875、0.928、0.941。结论3.0TMRIIVIM参数能有效鉴别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预判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付金竹  沈静  彭继蓉  王惠  陈颖 《癌症进展》2019,17(10):1229-1232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治疗(IH-CBT)对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95例行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9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H-CBT)。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量表(POMS-SF)测评两组患者的心理症状群,采用Herth希望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仍存在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但信息缺乏症状群均消失;对照组患者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的各症状均变化不大,干预组患者紧张-焦虑症状群、精力不足症状群、怨恨症状群的各症状均明显缓解。化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化疗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H-CBT可改善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希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昱亮  庞建  魏琪波 《癌症进展》2019,17(11):1296-129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与TURBT相当,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王鑫  罗剑儒  王玉琼  田黇 《癌症进展》2019,17(10):1237-124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37%(18/98),低于对照组的32.65%(3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术后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成年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SET-NUP214分子标志物监测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伴有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成年T-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判断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对其中2例有随访标本的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T-NUP214基因水平对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免疫标志CD5、CD7、胞质CD3(cyCD3),同时表达一些髓系特异性抗原。4例患者SET-NUP214均具有相同的融合位点。在4例患者肿瘤细胞中,共检出5个TCRB基因重排,均为DB-JB不完全重排;均检测到TCRG和TCRD基因重排,且均为完全重排。以SET-NUP214融合基因进行的MRD监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T-ALL具有独特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SET-NUP214融合基因为分子标志物进行MRD监测可用于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分析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且接受完整化疗的1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PG-SGA量表平均得分为(6.21±2.17)分,其中营养不良85例,占56.7%;营养良好65例,占4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5000元,化疗期间未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和有早饱感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等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其化疗期间肠外营养支持,制订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刘静  吴建平  寇耀  全信保  黄丽 《癌症进展》2019,17(13):1576-1578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同时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OD、GSH-Px、MD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随TNM分期的升高而降低,MDA水平随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D、GSH-Px、MDA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与临床分期有关,为今后治疗胃癌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生存率(OS)1年总生存率为62.9%,2年总生存率为41.9%,3年总生存率为25.8%及5年总生存率11.9%。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2个月,分别为:骨转移患者23.4个月,淋巴结转移患者31.3个月,肝转移患者17.6个月,肺转移患者15.3个月,脑转移患者7.2个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获取了同生存获益相关的预后因素。结论对转移性乳腺癌生存有积极影响的独立因素包括:体力状况,年龄≤70岁以及没有内脏的转移。对于此类患者,在解救治疗中应采取较为积极的处理措施,争取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9.
刘浩  何阳科  宋旭彤  朱学强  敖睿  黄慧 《癌症进展》2019,17(11):1282-1285,130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奥沙利铂+替吉奥(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D44v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1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乏力、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