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果大戟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其中jolkinol B(Ⅰ)是千金二萜烷型;caudicifolin(Ⅱ),helioscopinolides A(Ⅲ),C(Ⅳ)和E(Ⅴ)是松香烷型;ent-atisane-3β,16α,17-triol(Ⅵ),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Ⅶ),ent-3β,(13S)-dihydroxyatis-16-en-14-one(Ⅶ)和ent-2-hydroxyatis-1,16(17)-dien-3,14-dione(IX)属于对映-阿替斯烷型。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特比萘芬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 Linn.)树皮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贝壳杉烷型二萜,1个生物碱,5个二萜I,II,III,IV,V分别为(-)-kaur-16-en-19-oic acid,16a-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kauran-19-al-17-oic acid,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生物碱为xooglaucine.结论:萜IV 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萜V 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和生物碱oxoglaucin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 Linn.)树皮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贝壳杉烷型二萜,1个生物碱,5个二萜I,II,III,IV,V分别为(-)-kaur-16-en-19-oic acid,16a-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kauran-19-al-17-oic acid,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生物碱为xooglaucine.结论:萜IV 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萜V 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和生物碱oxoglaucin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 Bunge.)的干燥须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菝葜皂苷元(2)、芒果苷(3)、7-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3′-hydroxy-4′-methoxy-4-dehydroxynyasol(5)、5, 7-di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6)、2,4′-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7)、1,3-Bis(4-hydroxyphenyl)pent-4-en-1-one(8)、(+)-syringaresinol(9)、ent-16, 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 (10)、(+)-pinoresinol (11)、对羟基苯甲酸(12)、新芒果苷(13)、丁香酸 (14)、4′,6-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2-O-(2″), 3-C-(1″)-1-desoxy-α-L-fructofuranoside (15)。结论 化合物5~11、14、15为首次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昝珂  陈筱清  王强  曹莉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455-1457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分别对南蛇藤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对萃取物运用硅胶、凝胶等分离手段进行反复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UV、IR、1H-NMR、13C-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海棠二萜内酯A(Ⅰ)、(5β,8α,9β,10α,16β)-16-hydroxykaurane-18-oic acid(Ⅱ)、水杨酸(Ⅲ)、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Ⅳ)、异槲皮苷(Ⅴ)、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Ⅵ)、( )-儿茶素(Ⅶ)、香草酸(Ⅷ)、β-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藤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Ⅷ为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毛叶香茶菜二萜成分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毛叶香茶菜的二萜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纯化毛叶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用MTT法筛选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14个已知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effusainA(1),lasiodonin(2),skikokianin(3),rabdosichuaninD(4),oridion(5),lasiokaurin(6),1-αO--βD-glucopyranosyl-enmenol(7),rabdoterninA(8),epinodosin(9),epinodosinol(10),isodonal(11),isodonoiol(12),rabdosinB(13),rabdosinate(14);化合物1、2、3、5、6、9、11、12、1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结论毛叶香茶菜富含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1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1)、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2)、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3)、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4)、5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羟基-13α-(Z)-桂皮酰氧基-紫杉烷-4(20),11(12)-二烯(5)、2α,5α,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南方红豆杉醇C,6)、2α,5α,10β,13α-四乙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12)-烯(10-乙酰基南方红豆杉醇C,7)、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紫杉佐匹定J,8)、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9)、2α-羟基-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0)、7β-木糖基-10-去乙酰基紫杉醇(11)。结论 化合物1~5、8~10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提供依据。方法蓝萼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应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评价了其中7个二萜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为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蓝萼香茶菜甲素(1)、蓝萼香茶菜乙素(2)、蓝萼香茶菜丁素(3)、蓝萼香茶菜戊素(4)、毛叶醇(5)、对映-贝壳杉-3β,16β-二醇(6)和16R-甲基-3α,7α,14β-三羟基-对映-贝壳杉-15-酮(7);2个化合物为三萜:2α-羟基乌苏酸(8)和齐墩果酸(9);1个黄酮类化合物:胡麻素(10);2个有机酸:正十四烷酸(11)和正十六烷酸(12)。MTT法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1、2和3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显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处理Hep G2细胞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河南辉县产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富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是一类具有前景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化合物1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 var. 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背叶楤木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醇(pentadecanol,1)、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e,2)、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balansenate Ⅰ(6)、壬二酸二甲酯(methyl azelate,7)、α-亚麻酸甲酯(methyl linolenate,8)、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9)、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0)、豆甾醇(sitosterol,1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stigmasterol,13)、 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 化合物1~8、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1~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2~13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香抗哮喘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抗哮喘活性为追踪,采用硅胶柱色谱对乳香抗哮喘有效部位进行分离,运用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乳香的抗哮喘活性部位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乙酰乳香酸(acetyl β-boswellic acid,Ⅰ)、β-乳香酸(B-boswellic acid,Ⅱ)、pinnicolic acid A(3-ox-o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Ⅲ)、栓菌酸β(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Ⅳ)、α-乳香酸(α-boswellic acid,Ⅴ)、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11-keto-β-boswellic acid,Ⅵ)、脱氢松香酸(Ⅶ)、山达海松酸(Ⅷ)。结论化合物Ⅶ、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作者曾从大戟科植物毛果地锦 Euphor-bia chamaesyce L.全草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得13个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有2个新甾体化合物[3β-hydroxy-4α,14α-dimethyl-5α-ergosta-8,24(28)-dien-7-one(4)和3β-hydroxy-4α,14α-dimethyl-5α-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HPLC-ELSD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番荔枝属植物树皮中4种贝壳杉烷型二萜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80A Extend-C18柱,0.3%冰醋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40 min,60%~0%(A);40%~100%(B)],流速0.6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 4种贝壳杉烷型二萜与相邻杂质能较好分离,理论塔板数按16α-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Ⅲ)计算不低于49 000.贝壳杉烷型二萜成分以海南产圆滑番荔枝中含量最高.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分析准确,适合于该属植物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植物中各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三裂蟛蜞菊〖WTBX〗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三裂蟛蜞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ien9oic acid)、1α-acetoxy-6α,9β-dihydroxy-4,10α-dimethyl-5αH,7αH,8αH-endesm3-en-8,12-olide 、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yloxy-9α-isovaleryloxyprostatolide)、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3R,4R,6S)-3,4-二羟基薄荷烯[(3R,4R,6S)-3,4-dihydroxy-1-menthene,5、6-异丁酰基三裂蟛蜞菊内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 )、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β,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咖啡酸(caffeic acid)。结论 除化合物〖STHZ〗6,7〖STBZ〗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均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裂蟛蜞菊内酯A(trilobolide A)和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关键词: 三裂蟛蜞菊;三裂蟛蜞菊内酯A;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蒙药蒙古鸦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蒙古鸦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单体化合物:3-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3-O-阿魏酰基奎宁酸(2)、4-O-阿魏酰基奎宁酸(3)、二氢咖啡酸(4)、二氢咖啡酸正丁酯(5)、二氢咖啡酸乙酯(6)、二氢咖啡酸甲酯(7)、咖啡酸(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乙酯(9)、香草醛(10)、1′-O-香草醛酰基-β-D-葡萄糖苷(11)、5,7-dihydrox y-2-(4hydroxy phenyl)-4H-1-benzopyran-4-one(12)、2-(3,4-dihydroxy phenyl)-5,7-dihydroxy-chromen-4-one(13)、5α,8α-环外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苷(16)、1-亚油酸单甘油酯(17)、亚油酸(18)、棕榈酸(19)。[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蒙药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苷,命名为贝壳杉烷酸苷A(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19-[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的针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9α-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0β-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10-去乙酰基紫杉宁,Ⅰ)、2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9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9-去乙酰基紫杉宁,Ⅱ)、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13-去乙酰基紫杉宁E,紫杉佐匹定,Ⅲ)、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taxezopidine J,Ⅳ)、2α,7β,9α,10β,13-五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α-羟基-紫杉烷-4(20),12-二烯(紫杉平,taxuspine D,Ⅴ)、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taxagifine,Ⅵ)、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Ⅶ)、2α,5β,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7β,9α,10β-三去乙酰基-1β-羟基-巴卡亭Ⅰ,南方红豆杉醇,taxumairol C,Ⅷ)、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Ⅸ)、4α,13α-二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7β,9α,10β,15-四羟基-5,20-环氧-11(15→1)重排紫杉烷-11-烯(7,9,10-三去乙酰基重排巴卡亭Ⅵ,Ⅹ)。结论 化合物Ⅷ、Ⅹ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肿节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类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二烷酸(1)、二 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异秦皮啶(4)、羽扇豆醇(5)、槲皮素(6)、琥珀酸(7)、咖啡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对羟基苯甲酸(10)、芦丁(11)、异秦皮啶-7-O-α-D-吡喃葡萄糖苷(12)、邻苯二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化合物1、2、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两种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提取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结果和结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紫杉烷类二萜化俣物,经鉴定为14β-(2-甲基丁酰氧)-2α,5α,10β-三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1)和5α-肉桂酰氧砸碎β,9α,10β,13α-四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2)。  相似文献   

20.
中药猫人参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猫人参(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Dunn.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了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1),积雪草酸(2),科罗索酸(3),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11-烯-13β,28-内酯(5),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8),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齐墩果酸(10);1个植物甾醇:β-谷甾醇(11)。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2、3、4、7对A549(人肺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等3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3对LOVO和Hep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随着单体化合物极性的增大,细胞毒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