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癌疼痛机制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痛患者都有癌症疼痛.癌症诱导的骨疼痛(简称骨癌痛)是癌症疼痛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独特的疼痛状态,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骨癌痛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外周因素如肿瘤生长和溶骨作用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变化都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机制.骨癌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和其他尚在开发中的药物等.本文综述骨癌痛的基础研究和相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杜俊英  房军帆  梁宜 《中国肿瘤》2014,23(10):849-853
骨癌痛动物模型的不断出现和日渐完善为癌痛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癌痛的病理机制异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具有其独特性。全文以骨癌动物模型为载体,综述骨癌痛发生的脊髓机制。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5%~90%的转移性和晚期癌症患者可发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但是,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不全面性,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癌痛发生机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对不同分期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肿瘤分期及恶性程度分为低恶组和高恶组,两组均采用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骨癌痛程度,统计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局部肿瘤控制率、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术后3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低恶组患者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高恶组(P<0.05);②与低恶组相比,高恶组患者局部肿瘤控制有效率显著降低,生存期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恶组和高恶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比,低恶组显著低于高恶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对早期骨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降低、肿瘤控制有效率提升,从而使得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推荐用于早期骨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不仅影响眼球和视力,甚至危及生命.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的目标也从单纯局限于保护患儿的生命转向立足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即保留眼球和有用视功能的方向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关键问题在于患儿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年龄一般都在三岁以下,肿瘤的早期发现相当困难,这不仅是因为患儿眼底检查配合不佳,更是缺乏清晰和直观的检查成像手段所造成的.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杨义明  白玉晓 《癌症进展》2008,6(3):211-215
疼痛是癌症患者中一个常见的、令人恐惧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癌治疗的信心。本文就癌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癌性疼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癌症引起的疼痛是严重的慢性疼痛之一,而骨转移性癌痛困扰着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无论在解剖学结构还是功能学位置均位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交界处,具有传导和调节内脏感觉的作用,在骨转移性癌痛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全文综述了关于DRG在骨癌痛研究的最新文献,以期阐明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治疗或缓解癌症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进展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张斐斐江西省肿瘤研究所陆士中任何用别的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疼痛,70%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50%用于剧烈疼痛,30%为尚可忍受的剧烈疼痛.而对一个处于剧涌的垂危病人来说,延长死亡过程不是最有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骨是癌症转移的常见部位,疼痛是骨转移的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166例转移性骨癌伴疼痛的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大鼠骨癌痛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进行实验,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每日7:00 am和19:00 pm进行皮下注射,连续7日。吗啡组(M组):吗啡10 mg/kg;吗啡+丁丙诺啡1组(MB1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20μg/kg;吗啡+丁丙诺啡2组(MB2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40 μg/kg;吗啡+丁丙诺啡3组(MB3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60 μg/kg;假手术组(Sham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全部大鼠于建模第15天开始,每日给药前30 min、给药后30 min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包括甩尾实验、机械性痛觉敏感度测定、热痛觉敏感度测定。结果 给药7天内,机械痛阈和甩尾实验测定抗伤害痛阈结果显示,各MB组与M组给药后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痛阈结果显示:MB2组出现明显的热痛阈下降较M组晚(第6天vs.第5天)。结论 骨癌痛大鼠癌痛治疗时,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镇痛作用相似且可延缓吗啡的耐受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吗啡控释片在家庭病床治疗疼痛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占癌症患者大多数、在家中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除痛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三阶梯治疗中,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MST)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首选用药,同时也受到大多数患者的欢迎。为进一步作好家庭病床的三阶梯治疗工作,并了解MST在其中的治疗作用,我们对MST在家庭病床癌痛三阶梯治疗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从某一时间内服用MST的门诊患者中抽样调查65例,居住范围遍布全市。其中男性患者24例占总数的36.9%,女性患者41例…  相似文献   

13.
杨锐 《癌症康复》2010,(2):25-29
疼痛是一种疾病吗? 疼痛是一种疾病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有人会不以为然,觉得每个人都会有疼痛的感受,扛一扛不就过去了吗?其实不尽然。在医学上,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死亡更令人畏惧。癌症疼痛(简称癌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在癌症确诊时和癌症中期,30%~45%的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疼痛,接受抗癌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70%有疼痛。癌症疼痛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视,将癌痛控制列为WHO癌症防治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1982年,WHO组织有关学科国际知名专家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这是一个癌痛药物治疗方案,经在一些发…  相似文献   

15.
依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而双膦酸盐类对骨转移癌疼痛具有良好疗效.奉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SDA)2001XLb004号文,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1年5月参加了对国产依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Ⅱ期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纪文翔  褚倩 《中国肿瘤》2012,21(5):354-357
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是化疗副反应中仅次于血液系统毒性的常见副反应,成为限制化疗药物使用剂量、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全文从常见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症状、致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对痛觉过敏、超敏等疼痛相关行为,其相应的脊髓节段内发生独特的神经化学改变.癌痛的发生与外周传入神经敏化和中枢敏化有关,在癌痛早期,以肿瘤细胞、炎症细胞产生的致痛物质以及破骨细胞的持续活化所致的初级传人神经敏化为主;在癌痛后期,肿瘤生长引起的神经压迫与损伤参与了癌痛的...  相似文献   

18.
癌性神经性疼痛是指由于损害或疾病直接影响躯体感觉系统而产生的疼痛;当然,并不是所有躯体感觉系统受损都会导致神经性疼痛。在儿童癌症患者中,引起神经性疼痛原因有多种,如化疗药(如长春新碱、顺铂和紫杉醇等)、脊髓损伤、肿瘤对组织及神经的直接损伤等。神经性疼痛发生率虽低于躯体性疼痛,但其更难治疗,需要更多的临床随访,更复杂的用药管理,以及频繁的非药物干预。为了更好地控制癌症患儿神经性疼痛,本文拟对癌症患儿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疼痛贴治疗组、电针联合疼痛贴治疗组,另设空白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对应干预,观察胫骨癌痛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HPLC检测基底杏仁核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Elisa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 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活动里程低于空白组,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不动时间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5-HT、NE、DA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1),MDA含量和Caspase-3表达均高于空白组、CAT活性和Bcl-2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1)。旷场实验中三组治疗组的大鼠活动里程均高于模型组,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三组治疗组的大鼠不动时间均低于模型组;三组治疗组的5-HT、NE、DA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和Caspase-3表达均低于模型组,CAT活性和Bcl-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治疗、疼痛贴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胫骨癌痛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其机制与缓解疼痛纠正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推行中存在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0年我国卫生部药政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癌症疼痛姑息治疗研讨会,弓I进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在我国临床推广应用以来,至今已经6年了。卫生部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医务人员为推动这项工作作出了很多贡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目前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