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对晚期癌痛患者睡眠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静脉缓慢输注负荷剂量Dex 0.5~1.0μg/kg后,以0.2~0.5μg/kg·h持续输注5~7h;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30天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期间日均30min内入睡、觉醒>1次和需要吗啡即释片治疗爆发痛的晚期癌痛患者例数,记录治疗期间晚期癌痛患者日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PSQI总分>7分为睡眠功能障碍,记录治疗前后PSQI总分>7分的晚期癌痛患者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治疗期间日均30min内入睡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加、觉醒>1次和需要吗啡即释片治疗爆发痛的晚期癌痛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均<0.05)。D组治疗期间心动过缓明显增加(χ2=4.320,P=0.038),恶心呕吐明显减少(χ2=5.454,P=0.020),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个疗程后,组内PSQI评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D组PSQI总分>7分的晚期癌痛患者例数明显减少(χ2=4.593,P=0.032);C组PSQI总分>7分的晚期癌痛患者明显增加(χ2=4.444,P=0.035)。[结论] Dex对晚期癌痛患者睡眠功能障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D1、D2三组,三组给予相同的麻醉方式,但采取不同的自控镇痛方式.观察三组在术毕(T1)、术后4 h(T2)、8 h(T3)、24 h(T4)的VAS、Ramsay评分、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并检测三组患者T1及术后T4时间点的IL-6及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D1组与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T1点,而D1、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的低,P均<0.05,D1、D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与T1点对比,D1组、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高,D1、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同时间点高,P均<0.05;D2组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D1组;D1、D2组在T4点的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1点,D1、D2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D2组的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D1组,P均<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1及D2组,D1组明显高于D2组;对照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1、D2组,P均<0.05,D1、D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癌术后应用1.5μg/(kg·d)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良好,且可更有效地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但会增加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鞘内注射吗啡治疗晚期癌痛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鞘内注射吗啡治疗晚期癌痛4例张文华蔡丽萍作者单位:解放军第82医院(淮阴223001)在我国近200万癌症患者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约30%是十分严重和难以忍受的,常规口服和肌注吗啡类药物,一是容易成瘾,二是疗效渐差,作者应用鞘内注射吗啡治疗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鞘内注射与硬膜外注射吗啡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组和鞘内组各42例,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治疗,鞘内注射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镇痛前、镇痛后各时间段(1周、2周、1个月)单日吗啡用量,观察镇痛前、镇痛后(1周)运动和静息状态下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普适性量表(FACT-G)评分,对比镇痛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1周、2周、1个月,两组患者吗啡日用量均低于镇痛前(P﹤0.05),且鞘内组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P﹤0.01).镇痛后,两组患者运动状态下和静息状态下SF-MPQ量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鞘内组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镇痛前,且鞘内组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鞘内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度癌性疼痛使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注射治疗,其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镇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20 ml)。记录手术前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评估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 例。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实施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观察并记录鞘内镇痛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 )评分、吗啡用量和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同时观察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实施鞘内镇痛后的VAS 为(2.9 ± 1.8)分,显著低于鞘内镇痛前VAS(7.2 ± 2.5)分(P < 0.001);常规途径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相当于吗啡的镇痛剂量)为(42.1 ±7.5)mg/d ,与鞘内镇痛前(282.9 ± 95.5)mg/d 相比,显著降低(P = 0.004);鞘内镇痛后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和睡眠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鞘内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 < 0.05);患者镇痛满意度则较鞘内镇痛前显著增加(P < 0.001)。 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包括戒断症状、低颅压性头痛、尿潴留和颅内感染。结论: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 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常规途径阿片类药物镇痛无效的顽固性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注射液控制胰腺癌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6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注射液滴定,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注射液滴定;记录两组患者完成滴定所需的平均时间、疼痛控制情况、滴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组胺(HIS)、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在7天内完成盐酸吗啡注射液滴定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研究组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GE2、5-HT、HIS、血浆SP、血浆β-E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GE2、5-HT、HIS、血浆S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浆β-E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注射液控制胰腺癌晚期癌痛效果优于单用盐酸吗啡注射液,可显著减低疼痛相关因子PGE2、5-HT、HIS、血浆S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盘锦市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20例癌性疼痛患者,依照患者采用镇痛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镇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与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镇痛后1周、3周、6周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7%(7/60)低于对照组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镇痛后1周、3周、6周生活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显著,患者经过镇痛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奥氮平与单用奥氮平治疗晚期肿瘤患者谵妄的效果。 方法:将104例晚期肿瘤合并谵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后,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谵妄评定量表-98 修订版(DRS-R-98)、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 d、2 d、3 d 时,两组CAM-CR、DRS-R-98、CGI-S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AM-CR、DRS-R-98、CGI-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用奥氮平,右美托咪定联合奥氮平治疗晚期肿瘤患者谵妄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癌痛的缓解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改善。方法将180例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90)与对照组(n=9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对照组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00%(81/90)和78.89%(7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前后,患者娱乐、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睡眠、一般活动、社交7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7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娱乐、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睡眠和一般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癌痛,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癌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常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38例(95.0%)高于对照组31例(77.5%)(P<0.05),两组治疗前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明显增高(P<0.05),SAS和SDS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失访案例,随访时间2~40个月,对照组存活2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观察组存活3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33)。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肯定,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免疫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能够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 选取晚期肺癌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血压脉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脉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评估吗啡针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2日至2015年3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病房收治的癌性疼痛并使用吗啡针剂的患者174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资料及使用吗啡针剂的疗效。结果:单原发癌共165例,双原发癌共9例。患者入院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5.04±2.04)分,爆发痛(1.10±1.14)次/日;住院期间55例患者死亡,其余119例患者出院时 NRS 评分为(1.94±1.27)分,爆发痛(0.40±0.83)次/日;入院及出院时患者 NRS 评分及爆发痛次数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使用吗啡针剂前 NRS 评分为(7.23±1.78)分,吗啡针剂30min 后 NRS评分为(1.43±0.82)分,差异显著(P <0.05)。结论:吗啡针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