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病。笔者自2004年2月-2005年6月采用海艾汤外洗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采乐洗剂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1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我科自1988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128例,用时用西药治疗57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7例。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5.6岁,18-35岁发病率最高,占83.2%。病程最短两个月,长者达23年之久。185例患者中泛发型7-6例,局限型109例。所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进行期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结痂、糠枇样鳞屑等皮肤损害,部分病人伴有脱发和痤疮。本组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40岁。头皮皮疹为略呈黄色的红斑或粉斑,大小不一,边界明显,边缘不整齐,包括鳞屑型和痂皮型。鳞屑型皮疹呈斑片状,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梳头时有大量鳞屑飘落;痂皮型皮疹为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搔破后糜烂渗液,一般病程缓慢。2 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外洗方:苦参、王不留行、明矾、苍耳子、银花、野菊、蛇床子、地肤子、地榆各30g。1剂/d,煎水外洗。续用半个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及酒类。3 治疗效果以头皮不痒,…  相似文献   

4.
中药祛屑汤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祛屑汤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河北省滦县白癜风研究所(063700)张建新张建丽张才主题词:脂溢性皮炎/外治法熏洗疗法中药洗剂/治疗应用脂溢性皮炎是临床皮肤病中常见的皮损,临床表现有痂皮型和鳞屑型二种。我们几年来用自拟中药祛屑汤外洗治疗脂溢性皮炎50...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用外用中药洗方治疗脂溢性皮炎6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受治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皮损部位均以头皮部皮损为特点,散在的毛囊性丘疹,上附少许黄褐色油腻痂,部分糜烂渗液,或油腻性鳞屑斑片,倾向融合,自觉搔痒。部分患者伴有脂溢性脱发。按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脂溢洗方(外用中药洗方)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拟姜汁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取鲜姜250克捣碎,用布包拧取全汁盛杯内,再用10%盐水1000毫升洗净患处,擦干,然后用棉棒蘸姜汁反复涂搽到姜汁用完为止。每周一次,连用二至三次即愈。注意:①头部有感染时可用复方新诺明一克,日二次,连服五天,等炎症消失后再用上方。②涂姜汁后患处有时剧疼,一般不用服止痛药物,三天后疼痛可消失。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氯霉素和鸡蛋清混合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162人,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2人,男139人,女23人;年龄在16~57岁;病程5个月~15ɑ。2诊断标准头皮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油腻性鳞屑斑,可向前额、耳后等处发...  相似文献   

8.
秦竹  朱成兰 《中医杂志》2003,44(12):892-893
我们受《李聪甫医案》之启发,用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46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淡红色或椭圆形斑,覆以糠秕样鳞屑或油腻性黄痂。好发于头皮及面部,少数则累及前胸、背及会阴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王侠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55)。治疗组46例,病程平均2.5个月;对照组39例,病程平均1.9个月。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益母草lOOg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400ml,200ml口服,200ml加入1小匙醋(约5m1),用消毒纱布蘸湿后,湿敷患部(如为头皮部的皮炎,则在洗净头发后,用上述煎剂均匀淋于头皮部,用  相似文献   

9.
脂溢性皮炎     
<正> 处方:猪胆1个。用法:将胆汁倒在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天1次。疗效:治疗31例,年龄为2月-13岁,病程1周-5年。治愈25例,好转6例。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炎,现代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系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表面菌群失调,导致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皮红斑脱屑,干燥或油腻,瘙痒,病程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白屑风”、“面游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发病原因多为嗜食辛辣油腻,脾胃湿热内郁,积热上蒸,复受外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予维生素B6片、甘草锌颗粒、维胺酯胶囊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连用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74%、对照组6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型疗效显著,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脂溢性皮炎(SD)患者采用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脂溢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组(40例)采取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甘草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0560.01);治疗后联合组红斑、瘙痒、鳞屑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红斑、瘙痒、鳞屑等症状,促进皮损消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干性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多脂性皮肤的人群,通常以头部最常见,与中医学的"白屑风"、"面游风"相似。发病后头顶部可见到犹如盐碱地一样弥漫的白色附着物,呈糠皮样白色干燥鳞屑,伴有瘙痒感,搔抓时脱落,脱而  相似文献   

14.
1996 0 3~ 1 998 0 8,笔者运用自拟中药外洗 方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 6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 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1 9~ 40 岁。头部皮疹为略呈黄色的红斑或粉斑 ,大小不一 , 边界明显 ,边缘不整齐 ,包括鳞屑型和痂皮型。鳞屑 型皮疹呈斑片状 ,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梳头时有大量 鳞屑脱落 ;痂皮型皮疹为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 ,结成 痂皮 ,搔破后糜烂渗液 ,一般病程缓慢。 2 治疗方法 予自拟中药外洗方。组成 :苦参、王不留行、明 矾、苍耳子、金银花、野菊花、…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脂溢性皮炎是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越来越多的使用化妆品 ,近年来脂溢性皮炎 ,尤其是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 ,笔者于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9月用中药内服结合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5 0例 ,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16~ 6 1岁 ,平均 2 9 3岁 ,病程 1月~ 18年 ,平均 3 1年。对照组 5 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  相似文献   

17.
干性脂溢性皮炎属于中医白屑风的范疇,是一种慢性限局性搔痒性皮肤病,好发于毛发部,而以头部为最著,其鳞屑的形成甚为旺盛,色白或灰白,境界明划,每因搔痒、皮屑多而經常洗头,洗后头部甚感舒适,但逾时搔痒又起,鳞屑又多,如此反复无常,纏綿难已。对于它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的疗法,我們采用中药外用試治4例,取得了此較滿意的疗效。今举2例如下,并略作討論。例一:朱××,女性,26岁。患干性脂湿性皮炎已4—5年,經中西医治疗无效。1960年4月因外症而住院于我科,要求兼治此症。乃配硫黄5克,輕粉1克,明矾1克,白砒1克,用90%酒精60毫升,浸一周后外搽患处。第一天搽擦三次,翌日自觉头皮微痛,因其求愈心切,仍然擦之,第三日头皮疼痛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脂溢方自拟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及甘草锌颗粒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血热风燥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皮炎17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鼻唇沟、眉弓、口周、头皮、发际、耳后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属于中医“白屑风”、“面游风”和“纽扣风”的范畴。临床上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皮炎17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7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7例,女83例,年龄1~69岁,病程10d~1月。病变在面、头部120例,上胸25例,腋窝15例,外阴10例。2辨证施治2·1湿热内蕴型(72例)主症:皮疹比较鲜活、油腻明显或伴有糜烂、滋流黄水、瘙痒,大便稀烂不畅,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相似文献   

20.
方玉甫主任医师认为,脂溢性皮炎皮损形态多样,常与其他损容性皮肤病合并发病,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多寒热并存、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可先辨皮损,以别干湿;再据证候,以辨寒热虚实。思路清晰,化繁为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