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便肝血管瘤病人经CT、B超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CT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36例,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8例,B超发现1cm以下病灶而CT未能检出4例,CT不能定性2例。结论 B超以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估于CT,CT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描述,依据CT诊断血管 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二  相似文献   

2.
肝血管瘤的B超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E)是肝脏较常见良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对血管瘤检出的敏感性和诊断的准确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对B超与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很低 ,但临床确诊时多数已为晚期 ,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 ,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本文收集了我院 2 7例胆囊癌的CT、B超资料 ,介绍胆囊癌的诊断体会。1 材料和方法我院 1992 0 8~ 2 0 0 0 0 4有完整资料的胆囊癌患者 2 7例 ,男10例 ,女 17例 ,年龄 40~ 86岁 ,平均 6 8.4岁 ,其中 5 0岁以上 2 4例 ,占 88.8%。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黄疸、体重下降 ,多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全部病例经临床手术确诊 ,病理表现为 :腺癌 2 3例 ,鳞癌 1例 ,腺鳞癌 2例 ,原位癌 1例。本组术前均作B…  相似文献   

6.
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CT或MRI影像特征。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 T1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并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这一典型血管瘤信号特征,MRI可发现脊髓受压变性程度。据MRI表现和临床资料,作者提出了脊椎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肝坏死结节的影像诊断:MRI,CT,B超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涛  郑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0):686-689
  相似文献   

8.
9.
肝血管瘤属良性肿瘤,对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其主要有两种类型:肝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前者发病率在人口中占15%,后者罕见,过去对该病诊断手段较少,现在随着螺旋CT、MRI及DSA的普及,对该病定性诊断精确率极高,本文主要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作一综述。(下文内均称肝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肝血管瘤动静脉瘘的动态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动静脉瘘的动态CT表现及其与病灶的大小、位置和强化方式的关系。方法 :盲法下分析3 5例病人共 67个病灶的动态CT扫描影像 :以 3ml/s的速度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后行动脉期 (延迟 2 0s)、门静脉期 (延迟60s)和延迟期 (延迟 3~ 5min)扫描。动静脉瘘的CT诊断标准为 :①动静脉直接交通 :动脉期门静脉提前显影 ,且显示为与主动脉相似的时间 密度曲线 ;②肿瘤周围一过性楔形强化区 :动脉期病灶周围显示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 ,而门静脉期该区域显示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分析肝血管瘤出现动静脉瘘的几率与病灶的大小、位置和强化方式的关系。结果 :67个肝血管瘤病灶中 18个出现动静脉瘘 ,其中表现为动静脉直接交通 5例 ,17例表现为肿瘤周围一过性强化 ,4例病灶同时表现出上述 2个征象。动静脉瘘的出现与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动静脉瘘更倾向于出现在快速强化型血管瘤 (P <0 .0 5)。结论 :肝血管瘤伴发动静脉瘘并非很少见。伴发动静脉瘘肝血管瘤更容易出现在快速充填型血管瘤中  相似文献   

13.
14.
胆囊癌肝浸润的CT诊断(附25例与B超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B超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B超及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胆囊癌肝浸润的CT表现。结果:25例胆囊癌肝浸润的病例中有21例CT作出了正确的的诊断,大部分病例CT表现为胆囊癌肿与肝分界不清,邻近肝脏处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而B超仅对其中的11例诊断准确。结论: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明显优于B超(P<0.005)。  相似文献   

15.
16.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肌肉内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肌肉内血管瘤的B超、CT和MRI表现。结果:7例B超检查见肌肉内软组织肿块,2例呈均匀低回声灶,3例呈网状低回声灶,2例呈混合性回声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3例。7例CG检查见肌肉内肿块影。3例呈等密度,4例呈混合密度,2例可见斑点状钙化;边界清晰者3例,不清晰者4例;增强扫描肿块见明显强  相似文献   

17.
PVA颗粒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血管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VA颗粒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7例 ,瘤体最小 2 .0cm× 1.7cm ,最大 12 .5cm× 13.8cm ,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主干 ,予以PVA颗粒栓塞。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后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A颗粒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一般诊断不难,但巨大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诊断困难。我们经历了一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上腹部不适1周,外院B超提示上腹部巨大肿块,肝受累:因诊断不明确,故到我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 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血管造影及临床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全部病例先行MR I平扫,其中24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4例,毛细血管瘤4例,蔓状血管瘤2例。26例病变示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24例在T1W I上呈中等信号(比肌肉信号高而比脂肪信号低),30例在T2W I呈明显高信号(比脂肪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结论MR I对于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病变范围估计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