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正常人B淋巴细胞线粒体辐射敏感基因mRNA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用0、0.5、1、3、5、8、10和15 Gy 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 h后用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个相对辐射敏感基因,包括ND3、Cyt b、COXⅠ、COXⅡ、COXⅢ、ATPase6和ATPase8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 60Co γ射线照射后24 h,线粒体7个辐射敏感基因表达总体上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亚基Ⅰ(COXⅠ)基因表达在受到8 Gy照射后增强最明显,为对照组的13倍左右。除COXⅠ和COXⅡ外,其余5个基因在受照后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ND3、ATPase6和ATPase8这3个基因在3~15 Gy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而COXⅢ基因在3~10 Gy的范围内也有十分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后24 h,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总体上调,其中ND3、ATPase6、ATPase8和COXⅢ这4个基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可以作为联合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的人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表达的变化。方法60Coγ射线(1、3、5、8和10 Gy)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 h后用反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的表达变化,分析剂量-效应关系;以5 Gy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点(0.5、4、8、12、24、48和72 h)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通过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现,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总体上调,但3种基因又具有其各自的特征:COXI基因除5 Gy外,其他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116.62, P<0.05);ND1基因经1、8、10 Gy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5.13, P<0.05),5 Gy剂量照射后,除8和48 h两组外,其余各组的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23.68, P<0.05);ND6基因经1、8、10 Gy剂量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表达增强(F=18.51, P<0.05),5 Gy剂量照射后4、8、24、48和72 h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F=138.91, 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线粒体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的改变,总体表达是增强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照后0 h,各剂量组之间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8,P> 0.05),照后6 h,在1~3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有增高的趋势(F=15.064,P<0.05),照后12 h,在1~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F=3.435,P<0.05);照后24 h,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4,P>0.05)。0、4 和5 Gy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降低 (F=8.636、4.112、5.411,P<0.05);1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 h的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0 h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2和3 Gy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均于24 h时降至最低点(F=12.517、6.62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nm23-H1基因的表达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CO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 6-二磷酸果糖(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辐射组(5只),辐射组(10只)和辐射+药物组(10只)。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辐射+药物组于辐射前3d 腹腔注射350mg/kg FDP,连续给药3或10d,1次/d。于辐射后6h和7d活杀取海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亚基Ⅰ、Ⅱ和Ⅳ mRNA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 Ⅰ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辐射后6h和7d大鼠海马COX Ⅰ、Ⅱ和Ⅳ mRNA表达均较假辐射组降低,药物组大鼠海马COX Ⅰ、Ⅱ和Ⅳ mRNA与相应辐射组相比均见表达增加,以给药后3d(辐射后6h)组增加最为显著(tCOX Ⅰ=3.2205,tCOX Ⅱ=3.5762,tCOX Ⅳ=3.0408,P<0.05)。辐射后6h和7d大鼠海马COX Ⅰ蛋白表达均较假辐射组减少,给药后3d(辐射后6h)与辐射后6h相比COX Ⅰ蛋白表达升高(t=2.9614,P<0.05),给药后10d(辐射后7d)与辐射后7d相比改变不显著。结论FDP对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COX表达降低有一定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玻连蛋白及胶原蛋白表达改变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初步探讨玻连蛋白作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指标的意义。方法 采用137Cs辐射源,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IMR-90各照射0、4、6、8、10和12 Gy,并于照后6、12、24、36、48和60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玻连蛋白和胶原蛋白Ⅰ、Ⅲ含量,采用实时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玻连蛋白的转录水平及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受照射后两种成纤维细胞玻连蛋白及胶原蛋白Ⅰ、Ⅲ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0.79,P<0.05),都显著高于未经照射的对照组(t=3.04~25.45,P<0.05),且蛋白表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玻连蛋白与胶原蛋白在8~10 Gy照后48 h,表达量最高(t=2.92~18.86,P<0.05)。Real-time PCR结果与ELISA结果显示,玻连蛋白mRNA表达及其在上清中含量受照射剂量影响较显著(F=27.09~42.62,P<0.05),而受时间影响较小。 结论 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玻连蛋白在细胞内、上清中及mRNA表达水平均可能作为照射后纤维化的指标。而8 Gy照射及照射后48 h是产生成纤维细胞放射性纤维化的较优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0、0.5、3和8 Gy 60Co γ射线照射A549细胞后,利用JC-1探针检测照射后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使用ATP试剂盒检测辐射对A549细胞ATP生成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拷贝数。结果 在照射后24 h,各剂量组A549细胞膜电位出现明显改变(F=243.44,P<0.05),与0 Gy照射组相比,0.5和3 Gy照射的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t=-10.12、-5.59,P<0.05),而8 Gy照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t=15.22,P<0.05),照后48 h各照射组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正常(F=10.36,P<0.05);照射后24 h ATP水平与膜电位变化趋势一致(F=97.08,P<0.05),其中0.5和3 Gy A549细胞中ATP水平升高(t=1.66、7.27,P<0.05),8 Gy照射组降低(t=-8.24,P<0.05);照射后48 h,ATP水平也发生变化(F=39.49,P<0.05),0.5和3 Gy照射后A549细胞中ATP水平显著高于0 Gy组(t=4.60、8.53,P<0.05)。照射后24 h线粒体拷贝数显著增加,其中0.5 Gy mtDNA拷贝数增加至对照组的12倍(t=0.02,P<0.05),3和8 Gy组mtDNA拷贝数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7和10倍(t=9.68、15.10,P<0.05)。结论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从而影响ATP的生成,中等剂量以下的照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代偿性增高,从而使ATP的生成增多,8 Gy以内的电离辐射可使mtDNA拷贝数代偿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盐诱导激酶2(SIK2)蛋白和mRNA的诱导表达作用及细胞周期相关性。方法 HepG2细胞用60Co γ射线照射,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SIK2蛋白和mRNA的表达,胸腺嘧啶双阻滞法同步化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2 Gy照射后4、6、10 h,SIK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t=3.00、3.98、4.17,P<0.05);10 Gy大剂量照射后,SIK2蛋白表达增加的趋势与2 Gy一致,但增加的幅度较前者低。2和10 Gy照射后SIK2基因 mRNA均在10 h出现了增加(t=4.54、2.74,P<0.05)。照后10 h出现了细胞G2/M阻滞高峰。利用同步化细胞分析表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中SIK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2和10 Gy照射均能诱导SIK2蛋白表达增加,2 Gy的作用更加明显。细胞照射后10 h,SIK2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但与辐射诱发细胞G2/M期阻滞引起不同时相细胞的分布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37Cs γ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和4977 bp缺失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并探讨其在电离辐射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集5名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137Cs γ射线离体照射,取其中1份血样给予5 Gy照射后分别培养2、24、48和72 h,另4份血样均经6等分后分别给予0、0.5、1、2、5和10 Gy照射,孵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凝胶电泳,检测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mtDNA 4934 bp)和4977 bp(mtDNA 4977 bp)缺失的表达水平,并用Curve Expert 1.4软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137Cs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后,诱发的mtDNA 4934 bp 缺失和mtDNA 4977 bp 缺失在照后2 h即升高,mtDNA 4934 bp缺失水平在照后2 h和48 h有相对表达高点(t=10.782和8.966, P<0.05);而mtDNA 4977 bp缺失水平在照后48 h表达最高(t=7.433, P<0.05)。0.5~10 Gy的137Cs γ射线照射诱发的mtDNA 4934 bp 缺失(t=2.895~8.105, P<0.05)和mtDNA 4977 bp 缺失(t=3.006~7.715, P<0.05)均随照射剂量增加。其中,mtDNA 4977 bp缺失在相同照射剂量下变化更大,尤其是在10 Gy剂量照射时,二者差异更明显(t=2.919, P<0.05),即对于大剂量照射,mtDNA 4977 bp缺失可能更为灵敏,但是个体差异较mtDNA 4934 bp缺失大。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Ŷ1=1.178+0.1219D(R2=0.9269, mtDNA 4934 bp缺失)和Ŷ2=1.2578+0.1933D(R2=0.9016, mtDNA 4977 bp缺失)。结论 137Cs γ射线诱发的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辐射剂量有良好的数学回归关系,有可能为照射后生物剂量快速估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耐辐射球菌pprI原核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对离体真核细胞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EGFP-c1-pprI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空载体质粒pEGFP-c1和重组质粒pEGFP-c1-pprI转入人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应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受照转染细胞的生存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受照细胞ROS荧光强度;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受照细胞不同时间γ-H2AX焦点数目。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pprI原核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Beas-2B细胞中表达了PprI融合蛋白,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系。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细胞克隆生存曲线显示转染了pprI基因的Beas-2B细胞经不同剂量辐射,其存活分数SF增加,该曲线参数D0DqN增高;转染了pprI基因的Beas-2B细胞受照后的ROS的荧光强度和不同时间(1、2、4 h)γ-H2AX的焦点数均显著减低(F=16.73、19.47、6.94,P<0.05);此外,该细胞G2期阻滞(F=139.73、237.92,P<0.05)和凋亡率显著减低(F=626.02、2 052,P<0.05)。结论 耐辐射球菌pprI原核基因可在离体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并且显著提高受照真核细胞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永生化淋巴细胞系AHH-1中S100A4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其基因表达变化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方法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AHH-1接受0、1、3、5、8、10、15、18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4、8、12、24、48和72 h,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细胞S100A4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各时间点其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不同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照射后各时间点,一定剂量范围内,AHH-1中S100A4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与照射剂量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2=0.79~0.93,P<0.0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AHH-1中S100A4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受照射后时间的影响(F=8.91,P<0.01).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射诱导的S100A4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的变化检测便捷,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步具备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X射线照射对C57 BL/6N小鼠血清、小肠和心脏组织中游离泛素(free UB)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定量检测受照小鼠血清、小肠、心脏组织匀浆中free UB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组织中free UB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小鼠组织中free UB编码基因UBB的mRNA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小鼠血清中free UB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F=183.1、435.3,P<0.01);5和10 Gy照射后,血清中free UB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131.4、442.9,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1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小肠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和free UB编码基因UBB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t=-18.7、-10.1,P<0.01);而心脏组织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和UBB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t=-2.0、3.1,P > 0.05)。结论 通过诱导辐射敏感组织小肠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电离辐射能够增加小鼠血清中free UB的表达量;free UB水平可能与组织的辐射敏感性和组织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模型(ρ0细胞),观察其放射敏感性变化。 方法 用含微量溴化乙锭(EB)的特殊培养液持续培养正常的A549细胞(ρ+细胞)以获得mtDNA完全缺失的ρ0细胞,利用生长缺陷及PCR鉴定该细胞模型。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利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及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染色法,分析两种细胞在6 MV 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周期及活性氧簇(ROS)变化情况。 结果 成功建立A549 ρ0细胞。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t=12.57,P<0.01)。放射照射8 Gy后,ρ0细胞较ρ+细胞G2期阻滞时间延长,G2期细胞比例降低(t=6.82,P<0.01),ρ0细胞ROS升高水平明显低于ρ+细胞(t=14.51,P<0.01)。 结论 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放射照射后ROS产量降低及G2期阻滞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人GM-CSF和IL-4共同诱导分化为DC,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TNF-α促进成熟,在培养的第6天用X射线照射DC,受照剂量分别是0、0.05、0.1、0.2、0.5 Gy,照射后48 h收获DC;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法检测DC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与0 Gy相比,0.2和0.5 Gy照射后,C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14.72、4.72,P<0.05);0.2 Gy照射后,CCR7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剂量(t=4.46,P<0.05),D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2.95,P<0.05);以抗CCR7单克隆抗体封闭CCR7蛋白活性,在接受同等剂量照射时,D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63~8.96,P<0.05)。结论 受到0.2 Gy X射线照射的DC,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受照后DC表达CCR7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所致肠上皮细胞磷脂的变化,探讨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 Gy X射线照射组和12 Gy X射线照射组。分别在照射后6和24 h,提取IEC-6细胞磷脂,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测定辐射所致细胞磷脂的变化。结果 辐射后6 h,8 Gy照射组细胞磷脂未发生显著变化;12 Gy照射组细胞磷脂变化明显,其中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均显著性上调(F=5.37、9.60、9.88,P<0.05)。而照射后24 h,两个辐射剂量组中多种磷脂酰乙醇胺(PE)和PG分子显著下调(F=5.15~99.77,P<0.05),12 Gy照射组中多种神经鞘磷脂(SM)显著上调(F=4.35~7.9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导致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磷脂代谢紊乱,其紊乱程度与辐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检测60Coγ射线诱导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方法 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FP标记目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入B16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培养形成单克隆生长。给予0、2和4 Gy 60Coγ 射线照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记录GFP表达细胞数,计算GFP表达率。结果 建立了含有GFP标记的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的GFP-B16细胞株。60Coγ射线照射后,2和4 Gy组均可见GFP-B16细胞表达GFP,并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密切相关。GFP表达率随照射剂量(F=36.55、36.76,P<0.05)和照射后时间的增加而增高(t=-3.27、-3.16、-4.26、-6.11、-7.17, P<0.05)。照射后第3天,GFP表达率增高幅度最明显(2.46±0.24),第5天达到高峰(3.82±0.35),增高幅度趋于稳定。0 Gy组在照射后2周,自发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为1/60万。结论 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可检测到60Coγ射线诱导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肿节风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节风对60Co γ射线照射后的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小型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单纯照射组,60Co γ 射线照射15 Gy;肿节风干预组,于15 Gy照射前服用肿节风配方颗粒(0.3 g/kg)。于照后4、8、12和24周,观察小型猪的呼吸频率和体重,取右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GF-β1和TNF-α的表达,并检测其羟脯氨酸(HP)含量的变化。结果 照后4、8、12和24周,单纯照射组的呼吸频率、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F=21.035、46.014、32.610,P<0.05)。照后4和8周,肿节风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呼吸频率、肺系数、羟脯氨酸相近(F=0.055、2.456、5.581,P>0.05),而至12和24周,肿节风干预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F=91.897、93.149、83.487,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照后4和8周,肿节风干预组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表现,在12和24周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肿节风干预组在第4和第8周肺组织中的TGF-β1和TNF-α为阴性,在12和24周为低表达,均明显弱于单纯照射组。结论 肿节风配方颗粒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肿节风对TNF-α和HP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 Gy 60Co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Treg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与CD39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2 Gy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分离胸腺、脾脏中的淋巴细胞,计数细胞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Treg细胞亚群的凋亡率、CD39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受照后Treg细胞较CD4+FOXP3-T细胞的存活率高,胸腺和脾脏中Treg细胞存活率的时间效应关系不同;受照后Treg细胞凋亡率增加,以照后4 d增幅最为显著(t=-3.6、-7.4, P<0.05);受照后胸腺与脾脏中Bax/Bcl-2的比值变化规律不同,前者中该比值增加,以照后4 d增加最为显著(t=-3.4, P<0.05),而脾脏中该比值于照后4 d减小(t=2.4, P<0.05);受照后4 d胸腺Treg细胞中CD39表达上调(t=-6.6, P<0.05),而脾脏中表达下调(t=2.6, P<0.05)。结论 受照后Treg细胞凋亡率、Bax/Bcl-2比值的变化规律与CD39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与核因子NF-κB、细胞因子IL-10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照射组(0.05、0.075和0.2 Gy)、高剂量照射组(1、2、4和6 Gy)和假照组。假照组于假照后16 h处死,高、低剂量照射组分别于照后0、4、8、16、24、48、72 h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提取脾组织总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COS/ICOSL,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10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在0.05、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ICOS/ICOSL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假照组(t=4.743、4.120,P<0.01);在4、6 Gy高剂量照射后 ,则上调其表达(t=-4.950、-7.310,P<0.01)。核因子NF-κB变化趋势与ICOS/ICOSL表达变化相似。IL-10在0.075、0.2 Gy低剂量照射后明显低于假照组(t=5.277、2.854,P<0.05),但在6 Gy照射后明显高于假照组(t=7.196,P<0.01)。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抑制ICOS/ICOSL、NF-κB和IL-10的表达,而高剂量辐射上调ICOS/ICOSL表达,并激活核因子NF-κB,进而导致IL-10分泌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适合放射性肺损伤(RILI)CT灌注成像研究的兔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做单肺假性照射)和实验组(36只,高能X射线单侧肺单次照射25 Gy),分别于照射后第1、6、12、24、48和72小时及第1、2、4、8、16和24周被处死,取两肺中带上、中、下野6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电镜和局部肺组织TNF-α和TGF-β1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所有兔受照射肺均产生了RILI,早期以急性炎性反应为主,晚期以进行性肺纤维化为特征。实验组受照射1 h后局部肺组织TNF-α表达、72 h后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4.95,P<0.05)。光镜下,实验组受照射12 h后肺泡壁厚度、6 h后肺间质面积密度、24 h后间质内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39.78,P<0.05),并分别与照射后的时间直线相关(r=0.82、0.87、0.68)。电镜下,实验组各时间点之间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1,P=0.000),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照射72 h后肺内胶原纤维相对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45.18,P<0.05),并与照射后时间直线相关(r=0.99)。结论 25 Gy单肺单次高能X射线照射能制作稳定、可靠的兔RILI模型,较好地模拟了RILI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