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省临沧市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和了解云南省临沧市居民区蚊类区系分布、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临沧市耿马、沧源、镇康、永德、云县5个县中13个乡(镇)(海拔563~2038m)的居民区为调查点,采用灯诱法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调查取样,对所捕蚊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29621只,隶属2亚科6属49种,其中库蚊属15种,按蚊属17种,伊蚊属10种,阿蚊属4种,曼蚊属2种,轲蚊属1种。所获蚊类中,三带喙库蚊(占69.17%)和中华按蚊(占19.47%)不仅为数量上的优势种,且分布最广;其余47种蚊虫数量(合计占11.36%)相对较少和分布相对较窄。统计结果显示,以云县物种多样性指数(2.2808)和均匀度指数(0.7000)最高,而优势种三带喙库蚊数量构成比(29.47%)最低和蚊类密度〔287.10只(/灯·晚)〕较低;与此相反,耿马县蚊类的物种多样性(0.4096)和均匀度指数(0.1229)最低,而三带喙库蚊数量构成比(91.53%)和蚊类密度〔1435.70只(/灯·晚)〕为最高。该结果显示,蚊类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与蚊类密度和优势种多度呈负相关关系,而蚊类密度与优势种多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当地居民区的优势蚊种,它们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三带喙库蚊的多度主导了当地蚊类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蚊虫种类、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蚊类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4种不同生境的采样点,使用紫外诱蚊灯诱集蚊类,并在蚊类活动高峰期进行夜间分时段诱集.所得蚊类样本经实验室分类鉴定、数据统计.结果 7月下旬蚊类密度最高,达到693只/(台·夜);夜间21∶00 ~23∶00和03∶00~05∶00蚊类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只/(台·h)和10.5只/(台·h);调查所得1科5属13种蚊种中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4种密度比较高;平原农村高峰期三带喙库蚊占82.57%,山区农村高峰期中华按蚊占64.33%.结论 荆门地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上旬;蚊类夜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21∶00~23∶00和03∶00 ~05∶00;平原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山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丰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为试点,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与2006-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6-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和0.13%。居民区灯诱法监测,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55%,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43%、2.31%和1.97%。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稻种植区内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研究中依据景观因素不同建立蚊虫调查点,采用人帐法调查,使用遥感分析技术对不同景观组成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地理景观与蚊虫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3个调查点中捕获的库蚊属最多,占捕蚊总数的93.67%,捕获数量最多的是淡色库蚊为3950只;研究结果表明蚊虫的孳生和繁殖与地理景观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凶小库蚊数量与居民区面积的百分比之间,中华按蚊数量与稻田面积百分比之间,三带喙库蚊数量与稻田及林地面积百分比之间,淡色库蚊数量与污水沟、林地、旱田面积百分比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能较好地监测稻田种植区内各种地理景观因素的变化,可应用于蚊媒传染病的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蚊种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 1995年以来 ,对长春市区蚊种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1 蚊种名录与数量分布 在不同地区及滋生场所发现蚊虫3属 9种 ,即按蚊属的中华按蚊 ,库蚊属的淡色库蚊、凶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库蚊 ,伊蚊属的背点伊蚊、刺扰伊蚊、仁川伊蚊 ;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数量最多 ,其次是中华按蚊、迷走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 ,而仁川伊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2 地区分布 凶小库蚊、中华按蚊、迷走库蚊、淡色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地区分布很广泛 ,市内各区皆有所见 ,尤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最为普遍。主要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重要蚊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针对口岸10种重要蚊类,包括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背点伊蚊(Aedes dorsalis)、刺扰伊蚊(Aedes vexan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设计特异性引物或通用引物进行核酸扩增,测序后与Gen Bank中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测定的10种重要蚊类均确认为相应蚊种;利用CO 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分子鉴定能准确进行蚊类鉴定,CO I基因在蚊类鉴定中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境蚊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南端不同生境的蚊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开发区和未开发区蚊类群落的变化及几种主要媒介蚊虫在不同生境中的季节性分布。方法用CDC诱蚊灯在人、牛房通宵捕蚊,对所获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捕获蚊虫2亚科7属12亚属,开发点人房捕蚊24种2286只,牛房捕蚊28种3689只;未开发点人房捕蚊30种1364只,牛房捕蚊35种4312只。开发点人房优势蚊种为微小按蚊,优势度61.69,未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吉普按蚊,优势度31.65;牛房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优势度分别为47.07、33.61、35.03和30.71;未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吉普按蚊、乌头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和棕头库蚊,优势度分别为75.48、63.23、50.86、36.96、59.65、54.57和50.71。结论两地群落蚊虫均为丰富,群落组成及结构均较复杂,两地各优势蚊种数量分布牛房基本均匀,人房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理州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大理州的洱海、西湖、茈碧湖、剑湖、草海、青海湖6个主要高原湖泊湿地的蚊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于2007年和2008年8月中旬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各湖泊中或两岸临水域村舍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多样性调查取样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215707只,隶属2亚科5属19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5.54%;中华按蚊较为常见,占10.95%;其他蚊类数量均较少。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以茈碧湖和剑湖较为丰富,西湖和草海次之,洱海和青海湖较低,由南向北,各湖泊湿地蚊类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2)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以茈碧湖和草海最高,西湖和剑湖次之,洱海和青海湖最低,各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呈升高的趋势,而其密度呈降低的趋势,显示两者分布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结论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与蚊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当地蚊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此外,各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及密度的高低,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为干扰因素对各湖泊湿地的影响和环境条件的优劣及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点蚊类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方法2007年9—11月用CDC诱蚊灯对澜沧江5个县9个调查点的居民区进行夜间成蚊的调查取样,对所获蚊虫进行分类计数,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捕获蚊虫4682只,分属6属28种(亚种)。结果分析发现,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点蚊类的物种多样性与纬度梯度呈负相关(r=-0.3219),与海拔梯度显示负相关(r=-0.4238)。结论三带喙库蚊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点蚊类的优势种,中华按蚊、环带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美彩按蚊和棕头库蚊是该区域的常见种。蚊虫多样性与调查点所处的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蚊媒密度及消长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的相关性,为乙脑的预测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桂平市的东、西、南、北、中各随机选择1个乡(镇)的1个村作为蚊媒密度消长调查点,每年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诱蚊灯,对人房、猪圈、牛棚3种环境诱捕蚊虫,统计分析蚊虫种类、密度、消长与同期乙脑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3-2008年桂平市捕获蚊虫有4属7种,即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每年蚊虫密度4月开始升高,均达40只(/灯·h)以上;5-9月维持在较高密度〔60~500只/(灯·h)〕;10月后回落,与乙脑发病时间分布相一致。结论桂平市蚊媒密度较高,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蚊媒密度消长与乙脑发病率密切相关,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猗县4个乡镇蚊虫种类、密度及其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捕蚊,提取蚊虫核酸进行RT-PCR,扩增乙脑病毒NS1区核酸片段,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捕获蚊虫4属6种4424只,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为52.0%,淡色库蚊为41.2%,中华按蚊及其他蚊种数量较少。6-8月蚊虫密度逐月增加,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逐月增高。对2109只三带喙库蚊分77批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0批。对5个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经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和分析,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临猗县7、8月蚊虫密度高,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及其乙脑病毒携带率均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及乙脑病毒携带率可作为乙脑防控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年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内退水后、蓄水前的蚊虫种类构成和密度情况,为蚊媒后续监测及蚊媒病的防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选择4个典型消落区作为监测点,于2010年分别在库区退水后和蓄水前进行蚊媒监测。每个监测点按10 m海拔高程差设置3个梯度,每个梯度每次设3盏诱蚊灯。结果 2010年消落区成蚊监测共布放90灯次,捕获蚊虫10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2只,占捕获总数的21.78%;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各占16.83%;骚扰阿蚊占6.93%,其他蚊种占37.63%。结论 三峡水库消落区提供了蚊类孳生环境,蚊密度处于低水平,表现了低海拔向高海拔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和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DC诱蚊灯通宵捕蚊,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蚊2亚科6属8亚属17种3357只,其中,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28.09%)、微小按蚊(25.92%)和中华按蚊(23.03%),其优势度(D)〉40;优势度集中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21、1.82、0.55;经X^2(P〉P0.05)检验和回归分析(r〉0.325)综合比较,发现微小按蚊与棕头库蚊、多斑按蚊与伪杂鳞库蚊、霜背库蚊与麻翅库蚊结合的较好。结论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物种较为丰富,群落组成与结构较复杂,且在该群落中的优势种数量分布基本均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及其携带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所携带病毒情况,为当地防治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电动吸蚊器、捕虫网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2006-2009年共捕获蚊虫10528只,包括5属30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81只,占捕蚊总数的56.81%;骚扰阿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33.36%、4.95%、3.29%和0.95%,待定种占0.64%。从蚊虫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1株版纳病毒(BAV)和15株未知RNA病毒。结论三带喙库蚊是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JEV和BAV等虫媒病毒,应在该地区加强相关蚊虫及虫媒病毒的调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农村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成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贵阳市农村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控制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制提供参考。方法在人房、猪圈和牛圈用吸蚊管捕蚊,野外用蚊帐诱捕法。设普查点和连续监测点,普查点为8-9月捕蚊;监测点为4-11月捕蚊,每次定人、定时、定点捕蚊15min,每旬1次。结果在贵阳市郊区普查点捕获蚊虫3属7种,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构成比分别为54.84%和33.13%。监测点于4-11月共捕雌蚊10863只,其中骚扰阿蚊构成比为74.46%,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构成比分别为20.90%、3.00%和1.27%,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不同,牛圈蚊虫密度高达221.33只/人工小时。蚊虫从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密度逐渐上升,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高峰,8-9月蚊密度持续在较高水平,10月开始迅速下降,不同蚊种的季节消长差异明显。结论三带喙库蚊是贵阳市郊区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峰为7-8月,与乙脑流行季节相符,是该地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它蚊种在乙脑病毒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