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扩张成形前后测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3±8)cm H_2O降至术后(16±4)cm H_2O(t=21.23,P<0.01).术后1周原有症状明显缓解,腹水消失,腹胀减轻,胸腹壁曲张静脉塌陷.围手术期发生2例穿刺针道出血,经剖腹止血后痊愈.本组随访25例,随访率78.1%.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26.0±2.0)个月.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胸腹擘曲张静脉消失,食道造影见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方法简便、微创、有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或经皮经肝联合下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若肝静脉无法介入则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观察肝静脉压力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66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经颈静脉43例,股静脉14例,经皮经肝穿刺9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1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治疗14例,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6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5例.61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他5例症状部分缓解.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分别为(47±9)cmH2O(1 cmH2O =0.098 kPa)和(23±7)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入院时腹腔积液有66例,治疗后减少至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P<0.05).66例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 2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再次出现BCS相关症状,7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其余3例治疗失败.BCS患者首次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0%、92.2%、76.4%;再次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8.4%、98.4%、92.3%.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患者首次介入后无症状生存率为90.2%;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患者为71.4%;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3.3%;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0.0%.BCS患者行不同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P  相似文献   

3.
低温停循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 ,我院为2 7例肝静脉阻塞性布加综合征患者 ,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施行根治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组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3~ 61岁 ,平均 3 2岁 ,病史 1个月~2 0年 ,平均 4年 ,均有上腹部不适或腹部膨胀感 ,食欲不振 2 3例 ,呕血 3例。其中介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症状加重者 2例 ,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后症状加重者2例。查体肝脏、脾脏肿大 ,肝肋下2 0~ 8 0cm ,平均 3 5cm ,脾肋下 1 0~8 0cm ,平均 4 0cm ,合并腹水者 10例 ,5例合并双下肢水肿和胸腹壁静脉曲张 ,1例精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在深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第二肝门成型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16例初步应用本项手术的临床资料,经胸部正中切口,切开胸骨,在不打开胸膜腔和腹膜腔的情况下,仅行心包、下腔静脉切开,显出第二肝门病变和下腔静脉病变,在暂时停循环状态下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和第二肝门血管重建。结果 手术中恢复肝静脉回流后即见肝脏明显缩小,膈肌表面代偿静脉支瘪缩;随访6个月至7年,无1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第二肝门血管成型是一种理想的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符合解剖和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分型及介入诊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肝段和/或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造成的一组下腔静脉高压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胫前区色素沉着、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躯干浅静脉曲张以及呕血便血等。1845年GeorgeBudd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此后Hans Chiari描述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病变及其临床表现,此病故取名为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所谓经典BCS;1878年Osler首次报道下腔静脉纤维性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状与经典BCS相似,后来学者即将二者一并称作BCS,这里不包括由心…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短段病变型布-加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的下腔静脉短段闭塞及肝静脉主干病变根治性切除的优缺点、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42例,肝静脉主干闭塞段切除、肝静脉流出道成形、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10例,肝静脉主干闭塞段切除、肝静脉-右心房吻合3例,经皮肝穿肝或副肝静脉破膜、扩张10例。结果 1例死于并发症,随访58例,平均30个月,介入复发3例,手术复发1例。结论 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治疗布-加氏综合征,能根治病变、符合正常解剖生理、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制备犬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BCS)模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4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6).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右颈外静脉送入球囊导管至靶肝静脉(肝左、中静脉共干支),充盈球囊完全阻断血管.实验组经球囊导管端孔注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超液化碘油混合液3~5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观察靶肝静脉阻塞后不同时间段肝功能、门静脉压力、靶肝静脉及其引流区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建模成功率100%,两组均无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术后第4、6、8周丙氨酸转氨酶分别为(52.5±12.5)U/L、(61.3±5.7)U/L、(38.6±9.4)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分别为(0.18±0.04) g/L、(0.22±0.02)g/L、(0.19±0.06)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4周肝静脉均通畅.实验组术后第4、6、8周肝左、中静脉共干支完全闭塞.其引流区肝组织肿胀,分别呈淡红色、暗红色、暗黑色.实验组术后第4周光镜下肝细胞淤血、水肿,肝静脉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第6周肝细胞水肿严重,肝静脉内膜、中膜增厚.术后第8周肝细胞萎缩、坏死,肝静脉壁内膜明显增厚、中膜弹性纤维大量增生.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是制备肝静脉阻塞BCS动物模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合理的临床病理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 对 1983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36 0例布 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将其分为 4种类型 (6个亚型 ) :Ⅰa型 5 94例 ,Ⅰb型 12 3例 ,Ⅱ型 2 92例 ,Ⅲa型 2 37例 ,Ⅲb型 112例 ,Ⅳ型 2例。治疗方法包括 :(1)改良脾 肺固定术 2 6 5例 ,(2 )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 4 0 7例 ,(3)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 2 75例 ,(4 )下腔静脉旁路术 88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71例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17例 ) ,(5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术192例 ,(6 )脾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32例 ,(7)脾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 3例 ,(8)脾静脉 颈内静脉胸骨后 5 7架桥术例 ,(9)肠系膜上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8例 ,(10 )联合手术 6例 (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例和脾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4例 ,(11)脾静脉 肾静脉分流术 4例 ,(12 )其他手术 3例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颈内静脉架桥术 2例 )。手术死亡率 3 0 9% (4 2 / 1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14 78% (2 0 1/ 136 0 )。结果 对 885例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 9个月至 15年 ,平均 (6 8± 1 2 )年。总有效率为 89 4 %  相似文献   

9.
We report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due to an obstruction of the hepatic veins. A 19-year-old man developed bleeding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and a large amount of ascites was thus caused by portal hypertension. BCS complicated by an obstruction of the major hepatic veins was diagnosed after examinations. We perform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This resulted in a great improvement of BCS,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pressure of the hepatic veins,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ascites. Restenosis occurred at 1 year and 5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angioplasty, for which PTA was repeatedly performed. Nine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 no stenosis has been observed and the patient has shown a favorable outcome. Received: June 20, 2001 / Accepted: November 20, 2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在布-加综合征(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B-CS病人(均为Ⅱ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脾一腔人工血管架桥术26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46例。结果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脾-腔组)手术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kportal pressure,FPP)变化情况:脾-腔组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肠一腔组)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手术前后FPP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对20例脾-腔组和36例肠-腔组B-CS病人进行了6个月至3.5年的随访,有效率分别为90.0%、91.7%,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5.0%、5.6%,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B-C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达到了肠-腔架桥术同样的效果,且可消除病人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B-C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世界各地发病不一。随着对B-C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其病因、病理生理以及临床治疗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直以来,由于地域和病因差别较大,国内外对B-CS凝血功能及抗凝治疗的观点莫衷一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CS与抗凝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