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康复新液低、中、高剂量组,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S),测定脏器指数、血清IL-4、IL-17,结肠黏膜MPO、EGF、TGF-β1的表达水平等。结果 DAI结果提示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17、EGF、TGF-β1均明显降低,而CMDI、HS、结肠指数及结肠黏膜MPO均明显升高。康复新液各组DAI、CMDI、HS、结肠黏膜MPO均降低(P<0.05或P<0.01),IL-4、IL-17、EGF、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能够有效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PO表达,上调IL-4、IL-17、EGF和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4):443-446
目的探讨灌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肠散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造模后,保留灌肠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取结肠,称取结肠湿重,并进行DAI、CMDI和H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除IL~(-1)0显著降低(P<0.01)外,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IL~(-1)0显著升高(P<0.01)外,灌肠散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灌肠散对TNBS-乙醇复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有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平衡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0):1329-133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阳性对照,0.3 g/kg)和化浊解毒愈溃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UC模型。造模4 d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升高,血清中IL-8、TNF-α含量增加,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降低,血清中IL-8、TNF-α含量减少,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化浊解毒愈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且化浊解毒愈溃方的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化浊解毒愈溃方可改善UC大鼠的疾病活动状态、减轻结肠黏膜损伤,且中、高剂量作用优于美沙拉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真人养脏汤(ZRYZ)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分析其治疗UC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低、中、高剂量ZRYZ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混合溶液局部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对照组给予柳氮磺砒吮(SASP)混悬液灌胃;低、中、高剂量ZRYZ组分别按生药7.6g/kg、15.2g/kg及30.4g/kg剂量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1d。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CMDI和HS评分,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0,IL-17,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鼠CMDI和HS评分以及IL-17,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IL-1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两个评分和IL-17、IFN-γ、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疗效最好。结论真人养脏汤能够恢复UC模型大鼠体内已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这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MY低剂量组(50 mg·kg~(-1)·d~(-1))、DMY中剂量组(100 mg·kg~(-1)·d~(-1))、DMY高剂量组(200 mg·kg~(-1)·d~(-1))和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1)·d~(-1)),各10只。正常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DSS连续饮用7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与此同时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并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光镜下结肠组织损伤评分(TDI),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TDI明显升高(P<0.01),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MMP 9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DMY低、中、高剂量组小鼠Treg/Th17比值明显升高(P<0.01),MMP 9表达降低(P<0.05),DMY中、高剂量组小鼠DAI、TDI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升高或降低幅度愈明显。结论 DMY可以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UC炎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5,(5):493-496
目的评价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方法采用TNBS与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配比诱导大鼠UC模型,每日观察大鼠体重、肛温、粪常规等,造模8 d后处死大鼠,结合溃疡面积、粘连指数、结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合酶-2(COX-2)等的表达,综合评价TNBS/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致UC大鼠模型。结果 TNBS/40%乙醇组给药4 h后大鼠出现腹泻、水样便、血便等现象,8 d后大鼠肠壁明显增厚,皱褶消失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肠黏膜多处充血水肿并可见明显的溃疡面,有些还伴有组织增生,结肠黏膜TNF-α及COX-2阳性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BS/40%乙醇可成功诱导UC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探讨与人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似程度。方法 TNBS/乙醇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周3个时间段动态观察模型鼠的一般状态、结肠黏膜大体和病理及电镜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病理及电镜变化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并且血清TNF-α、IL-2、IL-4含量变化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TNBS可以成功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一般情况、大体与病理表现与人UC的相似度高,有急、慢性转变过程等,而且是免疫学模型,可用于UC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具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初步探讨Hcy对结肠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S灌肠+皮下注射NS)、正常对照+Hcy注射组(NS灌肠+皮下注射Hcy)、TN-BS模型对照组(TNBS/乙醇灌肠+皮下注射NS)、TNBS模型+Hcy注射组(TNBS/乙醇灌肠+皮下注射Hcy)。以TN-BS/乙醇混合溶液(100 mg·kg-1TNBS加入等体积NS)灌肠1次制备结肠炎模型后,采用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0.03μmol·kg-1,每天2次,间隔8 h,连续30 d)造成HHcy模型。实验结束后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D)检测血浆和结肠粘膜Hcy水平,进行DAI评分并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评分,结肠组织匀浆检测MPO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NBS模型对照组大鼠DAI和HI评分增高(P<0.01),结肠组织MPO活性增高(P<0.01)。与TNBS模型对照组比较,TNBS模型+Hcy注射组大鼠血浆和结肠粘膜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DAI和HI评分明显增高(P<0.01),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建立具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可用于探讨Hcy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和盐酸半胱氨酸对酒精和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抗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15 mg·kg~(-1))、中(30 mg·kg~(-1))、高(60 mg·kg~(-1))剂量组、双环醇组(80 mg·kg~(-1))。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大鼠饮用水中加入6%乙醇,每周注射2次CCl_4(2 m L·kg~(-1)),持续8周。每天以10 m L·kg~(-1)腹腔给药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和盐酸半胱氨酸(15,30和60 mg·kg~(-1)),连续60 d,观察复方对乙醇和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通过测定血清生化参数、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Sirius Red染色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确定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LDH和ALP水平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升(P<0.01),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和盐酸半胱氨酸抑制了氧化损伤,对乙醇和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褪黑激素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减轻结肠免疫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结肠免疫损伤的影响及与巨噬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100 mg/kg)和MT给药组(2.5,5.0,10.0 mg/kg),每大灌肠给药一次,从制备模型d 7开始共21 d.测定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粘膜病理组织学评分(HS)、粪便隐血实验(OBT)和髓过氧化物酶(MPO)、IL-1、TNF-α、NO水平.结果:大鼠经TNBS和乙醇处理后CMDI、HS、OBT和MPO水平以及结肠和血浆中IL-1、TNF-α和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MT可不同程度逆转上述变化,减轻大鼠结肠免疫损伤.结论:MT灌肠能减轻结肠炎大鼠粘膜损伤,此与MT调节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