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面,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输到专用软件中完成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共有椎体57个,单椎体骨折43例,双节椎骨折7例。骨折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T5~7(30.00%),T11(14.00%)和T12(14.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占42.00%,爆裂压缩性骨折占42.00%,附件骨折占16.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均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骨折线清晰锐利(80.00%)、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62.00%)和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56.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从全面、立体、多方位观察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及容积再现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1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及后处理图像技术,总结腰椎压缩性骨折在CT后处理技术中的图像特点,比较CT平扫、CT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71例患者共出现84个腰椎椎体变形,骨折范围第1腰椎到第7腰椎;第1腰椎11个,第2腰椎12个,第3腰椎18个,第4腰椎16个,第5腰椎17个,第6腰椎6个,第7腰椎4个;椎体压缩程度:1/3的椎体34个(40.47%),1/3-1/2的椎体39个(46.42%),1/2的椎体11个(13.09%)。VR后处理技术中,7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楔形改变,椎体上缘骨皮质不完整且粗糙,少数患者伴有部分骨质凹陷,骨小梁结构模糊、疏密程度不一,排列混乱。CT平扫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28%、78.87%,VR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100.00%、98.59%,VR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1、13.806,P均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后处理成像技术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灵敏度及特异度高,能多角度观察具体病情,可为临床提高相关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骨折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进行各种重建。结果:多层面重建(MPR)较好的显示骨折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的图像,表面遮盖显示(SSD),保留兴趣区。容积重建技术(VRT)清楚显示周围结构立体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能清楚、立体、直观、多方位显示骨折损伤,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9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124例椎体成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共19例(15.32%)患者术后再发其它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12例(63.16%)包含邻近椎体再发压缩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选择PKP术式、较低的骨密度以及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骨密度是唯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较低的骨密度是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椎骨折特点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老年脊椎骨折患者椎体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并结合0.625 mm薄层轴位图像观察。结果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骨折部位、椎体骨折内部情况及周围空间结构关系。结论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脊椎骨折,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对脊椎骨折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进行128排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对扫描图像采用三维重建、矢状位重建、曲面冠状位重建和薄层横断面重建等方法对椎体骨折情况进行评价,并与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对照,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初步分级.结果 56例72个椎体压缩骨折,有骨折线椎体65个,椎管狭窄4个,5个椎体附件骨折,1个椎体神经孔狭窄,5个椎体发生滑脱;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全面诊断椎体骨折情况,对椎管狭窄及附件骨折显示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片及MRI;56例经过128排螺旋CT图像测量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分别为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椎体压缩骨折程度的判断较以往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并能初步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第11胸椎~第2腰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结合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0例骨折患者中累计发现62个椎体骨折,其中第1腰椎受累最高,占总数的50%,CT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压缩,56例可见明显骨折线,43例椎体横径增宽,17例伴有椎弓骨折,10例伴有横突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横断位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脊柱的三柱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是诊断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方法,对术前骨折分类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MRI水样信号特征,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原因。方法比较142例MRI上有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其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椎体转移性肿瘤65例(197个椎体),外伤77例(96个椎体),外伤时间12 h~20年。采用GE 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常规作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脂肪抑制T2加权(STIR)成像、横断位STIR成像,转移瘤患者中有29例作Gd-DTPA静脉增强后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脂肪抑制T1WI;外伤病例中仅1例作增强扫描,其中15例又作了CT平扫。结果在压缩骨折的椎体中水样信号以椎管内的脑脊液为参照,其形态为线形、三角形和斑片状,在55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早期(≤3月)患者的68个椎体外伤中,25例患者的31个椎体(31/68,45.2%)出现水样信号;在65例转移性肿瘤所致的椎体骨折中,12例患者的26个椎体(26/197,13.2%)出现水样信号;在22例慢性中后期(>3月)患者的椎体外伤中,2例患者的3个椎体(3/26,11.5%)出现水样信号。结论MRI水样信号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早期的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出现,提示骨髓水肿;在转移性肿瘤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中水样信号很少出现,对于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对患者骨折损伤的部位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的重组以及SSD(表面遮盖法)成像后进行比较,并且对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多层螺旋CT在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鉴别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价值.结论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病状的新旧程度诊断上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MPR)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观察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有45例椎体骨折,其中单节椎骨折30例,双节椎骨折5例,三节椎骨折3例。L1椎骨折11例,L2椎骨折7例,L4椎骨折6例,T12椎骨折9例,T11椎骨折5例,T10椎骨折4例,T5-7椎骨折3例。结论:MPR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