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曲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椎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前后两组病变椎间高度未见明显变化(P0. 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均较手术前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降低,JOS评分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较术前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生理结构,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曲度。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用时(153.96 20.98)min,术中出血量(125.69 20.38)ml;随访期间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下床活动时轴性疼痛症状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颈椎曲度、脊髓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予以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充分减压,术后颈椎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RI对颈椎病后路手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及脊髓后移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颈椎后路手术病人2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颈椎MRI检查,测量脊髓后移度及颈椎曲度,分析颈椎曲度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评价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JOA评分。观察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脊髓后移度与术前颈椎曲度呈正相关(r=0.528,P〈0.01)。脊髓平均后移≥2.5 mm者JOA评分平均改善率明显优于脊髓后移〈2.5 mm者,差异有显著性(t=3.297,P〈0.01)。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明显大于无C5神经根麻痹者,差异有显著性(t=6.080,P〈0.01)。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效果与术前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的程度有关,但脊髓后移过大容易发生C5神经根麻痹。同时行C5神经根管减压术可预防C5神经根麻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近5年我院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2年,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颈曲夹角、椎间高度、颈曲夹角、椎间高度。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个月颈曲夹角、椎间高度、JOA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颈曲夹角、椎间高度、JOA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椎间高度丢失少,减压彻底,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成形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L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至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有腰椎内固定病史的病人,有典型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其中L4-5间隙5例,L5-S1间隙10例,均为单侧症状。病史6~13个月,平均7.5±5.1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估腰椎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所有病人均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结果:根据Nakai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可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可、差率依次为60.0%(9/15例),26.7%(4/15例),13.3%(2/15例),0.0%(0/3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 ODI和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ODI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内固定术后并发邻近节段有典型根性症状和间歇性跛行的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病人,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成形神经根减压技术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精准的诊断和成熟的脊柱内镜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分期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即首先行后路椎板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行前路短节段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进行评分,随访12~120个月。通过JOA评分的改善情况,Odom’s分级随访结果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三方面对比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前后路联合组第1次术后JOA评分为(12.40±0.65)分,第二次术后JOA评分为(14.05±0.19)分,改善率为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4,P0.05)。分别对比三种不同方式术后Odom’s分级进行评价,前后路联合组优良率为80.9%,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24,Z0.05)。结论分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充分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得到比单纯前路及后路手术更好的减压效果,并避免了单纯后路减压破坏整体脊柱的稳定性和单纯前路减压整体颈椎活动度的丢失,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间盘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90例发育性椎管狭窄合并间盘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改善率和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和颈椎弧度的变化。结果术中,1例患者发生脊髓损伤,1例患者出现术中食管浆膜层损伤,4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后路切口感染,10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牵拉症状,1例患者发生钛网下沉。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颈椎前凸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间比较,颈椎前凸无明显变化。结论颈椎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并钙化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及颈椎前凸丢失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间(78. 40±52. 34) min,手术出血量(86. 00±22. 73) m L。术后各时点,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各时点之间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OI-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丝线悬吊内固定与颈椎后路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120例,按手术固定方式分为丝线组60例与钛板组60例,丝线组采取传统丝线悬吊固定,钛板组采取微型钛板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疗效。结果钛板组手术时长、颈托佩戴时间均短于丝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颈椎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疼痛VA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均低手术前(P0.05),颈椎活动度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第5颈椎神经麻痹、轴性症状发生率均低于丝线组(P0.05),钛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丝线组(P0.05)。结论丝线悬吊内固定与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对改善CSM神经功能与临床症状上疗效相当,但采用Centerpiece内固定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颈托佩戴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药配合仰卧牵引旋转整复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96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110例,B组76例,C组10例。A、B组用中药制剂脉络宁、注射液内加2%利多卡因和5%碳酸氢钠配制的注射液10~15毫升做硬膜外腔注射。A组注药后5分钟术者在助手的帮助下行仰卧牵引旋转整复法。C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0~15ml。一般每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结果:196例  相似文献   

12.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aematoma can occur in the elderly and is a reversible caus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f treated promptly. The diagnosis can be made from a careful history and a simple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but it can be confus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 musculoskeletal pain, vasculitis and acute dissection of an aortic aneurysm. For a favourable outcome, early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and evacuation of the haematoma are necessary.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acute quadriplegia in which prompt diagnosis and early intervention led to almost complete functional recovery with minimal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3.
矿泉浴疗是一种全身疗法,它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会给机体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作用。它通过神经、体液作用人体产生极复杂的生物物理变化,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各种功能正常化。对各型颈椎病及其合并症均有良好作用,且无副作用,个别人有不良反应亦是暂时的,而且其不良反应多与以后的疗效相关,即有暂时不良反应者,只要坚持正确的矿泉浴,对疾病的疗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使用经皮穿刺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A组)40例及单纯旋切术(B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效率90.0%(36/40),优于B组69.6%(32/46)(P<0.05).结论: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旋切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髓核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自1998年6月~2009年6月,选择4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CT和DSA引导下行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后随访2~9年(平均5年)。结果:采用William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7例、良119例、可62例、差7例,优良率85.47%。结论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综合疗效,统计分析颈椎病疗效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后6个月脉络宁组与倍他米松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北医大三院骨科对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了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并着重介绍了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选择的根据。指出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治疗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