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基于新亚特兰大分类的急性胰腺炎(AP)定义,比较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Ranson评分对AP患者死亡和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收集的2009年11月-2012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连续AP患者资料350例,其中完成随访的310例纳入本研究,年龄(50.5±16.4)岁.将其分为起病至就诊时间≤7 d组(发病早期)和>7d组(发病后期).计算患者入院后前3d各评分系统的分值.治疗并随访患者至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正常.比较3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并计算3种评分预测的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1)入院第1天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入院48 h的Ranson评分预测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价值中等(AUCRoC0.68 ~0.8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3种评分系统对就诊时间>7d组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入院后前3d中,每天的BISAP和APACHEⅡ评分对AP患者预后都有中或高度的预测价值,但各天的预测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此3种临床评分系统对新亚特兰大分类下的AP预后预测价值中等,且只适合在发病早期使用.新提出的BISAP评分虽不优于传统的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但其使用简便,值得推广.入院后连续3d的动态评分并不能提高APACHEⅡ和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新评价BISAP、APACHEⅡ、CTSI等评分体系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新分类内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6例AP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BISAP、CTSI、APACHEⅡ、SIRS、Glasgow、Ranson评分,评估各评分体系与新分类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各评分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136例AP患者中,轻度急性胰腺炎组50例(36.8%),中度重症胰腺炎组61例(44.9%),重症胰腺炎组25例(18.4%)。(2)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3)BISAP、APACHEⅡ和CTSI评分对新分类中SAP预测准确性AUC值分别为0.904、0.942和0.823,最佳预测值分别为3分(敏感度84%,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6.216,阴性似然比0.185)、10分(敏感度96%,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7.104,阴性似然比0.046)和4分(敏感度96%,特异度56.8%,阳性似然比2.220,阴性似然比0.070)。(4)BISAP评分与疾病复发相关(P0.05)。结论 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新分类相关性较好,其中BISAP、APACHEⅡ评分对SAP的预测最为准确,BISAP≥3分或APACHEⅡ≥10分提示SAP。  相似文献   

3.
背景:老年急性胰腺炎(AP)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早期识别和预测病情对及时诊治老年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Ranson、BISAP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老年AP患者,分别评估Ranson、BISAP、APACHEⅡ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18例老年AP患者中,轻度AP患者221例,中度41例,重度56例。51例患者伴有局部并发症,64例伴有全身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6. 2%。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死亡率的AUC显著高于Ranson、BISAP评分,而三种评分系统预测局部并发症的AU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最强,而在局部并发症的预测方面,三种评分系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行BISAP、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轻度、重度AP患者BISAP评分[(1.48±0.76)vs(2.72±1.81)]分、APACHEⅡ评分[(2.82±2.18)vs(10.71±2.87)]分、Ranson评分[(1.68±0.35)vs(4.56±2.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AP患者中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50例,两组三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6、0.65、0.64;APACHEⅡ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2、0.78、0.94;Ranson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0、0.71、0.72。结论三种评分标准在预测AP严重程度上类似,但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上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大,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miR-25-3p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的325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269)和死亡组(n=5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P患者血浆miR-25-3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浆miR-25-3p的表达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均呈升高趋势。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治疗前(T0期)、治疗1 d(T1期)和治疗5 d(T2期)的血浆miR-25-3p表达水平均较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是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0期miR-25-3p是AP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模型B(由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CRP、乳酸和T0期miR-25-3p组成)评估AP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模型A(由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CRP和乳酸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概率5%时,模型B预测AP患者预后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 AP患者血浆miR-25-3p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基于miR-25-3p构建的模型对于评估AP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脓毒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研究组分为死亡组(n=17)和生存组(n=43),入院第1、3天和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当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病情,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BN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第1天hs-CRP、PCT和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及生存组入院第1天血浆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和出ICU当天血浆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血浆BNP水平、hs-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会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TG的表达水平,分为TG正常组(n=42)和TG升高组(n=86)。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评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1个月内的死亡情况。结果与TG正常组相比较,TG升高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比例、TG表达水平、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hs-CRP表达水平、胸腔积液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TG升高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G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个月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BISAP评分(r=0.638)及APACHEⅡ评分(r=0.519)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TG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似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anson、CT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三种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503例确诊AP患者,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anson、CTSI和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价值和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SAP分为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和SAP组间的Ranson、CTSI和BISAP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36.88、126.24和101.27,P<0.01),Ranson评分系统的敏感度(97.3%)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2)最大.在147例SAP患者的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中,Ranson和BISA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7和26.12,P<0.01),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和85%,BISAP评分的AUC值最大(0.80).在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Ranson和BISAP评分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53和10.19,P<0.05),BISAP评分系统的AUC值最大(0.74).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判断AP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S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和预后的判断,BISAP评分优于Ranson评分.BISAP评分简便、易行,为AP临床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Ⅱ、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I≥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 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5天CRP水平,记录APACHEⅡ评分,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1天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死亡组CRP水平较生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1=-0.082,P0.05),与预后无相关性(r1=0.182,P0.05);第3天与第5天CRP水平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性(r3=0.469,r5=0.428;均P0.01)。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ROC下面积分别为0.393、0.241。结论: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入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者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和入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著升高(P < 0.05).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03/2015-03在镇海区中医医院收治的AP患者126例,按照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肝衰竭组;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患病病因,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实验室生化指标等,对3组患者的数据分别进行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MCTSI)评分、Ranson评分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结果3组患者在重症A P、中度重症A P、轻症A P的数据比较中,3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0.271,P=0.017);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肝衰竭组的Ranson、BISAP、MCTSI评分差异较为显著,3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AP为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酒精性AP,3组患者在胆源性、酒精性、高三酰甘油血症性的病因比较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 P并发肝功能异常为多种因素所致,A P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异常程度呈正相关;BISAP评分体系能否准确地预测AP发生肝功能损害,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Kong H  Ding Z  Zhu XC  Gao XY  Sun SB  Wu J  Zhao G  Wang CY  Ho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11-1013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61例AP患者分为重症AP(30例)和轻症AP(31例)两组,另选择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指标、48 h Ranson和24 h APACHEⅡ评分,了解D-二聚体含量与各项实验室指标、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轻症AP和重症AP组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0.21±0.21)mg/L和(0.69±0.32)mg/L,与正常对照组(0.08±0.13)mg/L比较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29、0.000);重症AP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症AP组(P=0.000).(2)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48 h Ranson评分、24 h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为0.000).(3)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肌酐、PT、APT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红细胞压积、血白蛋白和血钙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联用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7例AP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症AP(MAP)组(n=61)及重症AP(SAP)组(n=56),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AP患者BISAP评分,并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RP、TNF-α,分析上述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MAP组患者BISAP评分低于S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水平、TNF-α水平高于MAP组,MAP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BISAP评分高于器官衰竭患者,器官衰竭患者高于胰腺坏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示,BISAP评分预测SAP患者、死亡患者的AUC分别为0.848、0.891。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ISAP评分与血清CRP、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BISAP评分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及预后,联合血清CRP、TNF-α水平可进一步了解病情进展状态,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AM-1和SF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52例,分为轻症AP(MAP组)32例和非轻症AP(非MAP组)20例。对所有患者发病第1天、第3天、第5天进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铁蛋白(SF)检测,同时行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和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分。对2组的ICAM-1、SF、BISAP评分、CTSI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行第1天的ICAM-1、SF值和BISAP评分、CTSI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第1天、第3天非MAP组的ICAM-1平均值[(10.3±2.2)ng/ml vs.(10.4±2.1)ng/ml]、SF平均值[(926.6±147.0)ng/ml vs.(886.3±155.6)ng/ml]均较MAP组[(7.8±2.2)ng/ml vs.(8.0±2.1)ng/ml;(734.3±226.9)ng/ml vs.(678.3±232.2)n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非MAP组的ICAM-1平均值为(7.4±1.9)ng/ml、SF平均值为(613.7±220.2)ng/ml均较MAP组[(6.8±1.9)ng/ml,(551.7±146.0)ng/ml]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AP组的BISAP评分平均值为(2.9±1.0)分、CTSI评分平均值为(4.8±1.7)分均较MAP组(2.2±0.9)分,(2.4±1.1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第1天的ICAM-1、SF值与BISAP评分均呈正相关(r=0.879、0.628,P0.05),ICAM-1、SF值与CTSI评分均呈正相关(r=0.770、0.681,P0.05)。[结论]ICAM-1、SF检测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传统的急性胰腺炎(AP)病情评分系统比较,了解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97例AP患者资料,分别进行BISAP、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 CT( CTSI)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比较BISAP评分与其他各评分系统对AP严重程度及胰腺坏死、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497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10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96例,MAP组和SAP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7例患者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的平均分值分别为(1.08±1.01)、(5.79±4.00)、(1.69±1.59)分,两两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68、0.577,P值均<0.001).此外,SAP患者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的分值均显著大于MAP患者(P值均<0.01).BISAP评分预测SAP的AUC值为0.762( 95% CI 0.722~0.799),阳性截止(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83.1%、48.1%、89.4%;预测胰腺坏死的AUC值为0.711(95%CI0.612~0.797),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46.7%、35.5%、89.7%;预测器官衰竭的AUC值为0.777(95% CI0.683 ~0.854),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1.4%、43.5%、94.9%;预测患者病死的AUC值为0.808(95% CI 0.718 ~0.880),cutoff值为3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67.4%、25.6%、96.8%.BISAP评分与其他评分系统预测SAP各预后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与其他传统的评分系统相同,但其只有5项指标,且均可在入院24h内采集,可以早期、简便地预测SAP,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甘油三酯(TG)、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和重症AP(SAP)组,2组患者分别为82例和7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MAP和SAP组患者BISAP评分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SAP组BISAP评分显著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结局中,死亡患者BISAP评分显著高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胰腺坏死患者;SAP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ISAP评分与血清TG、MAP1-LC3水平呈正相关;BISAP评分联合TG和MAP1-LC3预测死亡患者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独BISAP评分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评分、TG和MAP1-LC3是评估AP预后的重要指标,BISAP评分联合血清TG和MAP1-LC3能够有效预测AP预后,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2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5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性休克组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同时根据患者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3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浆BNP水平依次增加(P<0.05).脓毒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3天BNP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BNP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第1天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LVEF明显降低(均P<0.05),2者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3、1.167,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BNP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干预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各传统评分系统的影响及预后评估。[方法]将6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2组均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所有入选的AP患者进行传统常用评分系统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其对AP患者发生MODS的评估功能。[结果]①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②经ROC曲线分析,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预测能力相当,AUC均>0.5。③根据ROC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AP评分≥1.5、APACHEⅡ评分≥5.5是AP患者入院14 d内发生MODS的预测指标(P<0.05)。[结论]临床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早期清下化瘀方鼻饲可降低MODS发生率。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评估都有价值。在预测AP患者MODS发生率上,传统评分系统BISAP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优于MCTSI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20.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却居高不下,早期识别有重度发展倾向的患者并予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临床常用AP相关血生化指标对其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205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AP(SAP)分别为92例、72例和41例,同期9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慢性病史、入院48 h内血生化指标、Ranson评分、BISAP评分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四组间比较。以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SAP的预测效能,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SAP的关联性。结果:Ranson评分、BISAP评分、D-二聚体、血钙、降钙素原(PCT)、CRP、超敏CRP(HS-CRP)、三酰甘油、血糖在四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早期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仅次于Ranson评分和BISAP评分,PCT和D-二聚体的准确性亦较高,但低于血钙,其他指标准确性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nson评分、PCT和HS-CRP与SAP的关联性最强(OR均1 000),血钙和D-二聚体OR值分别为0.013和19.479。结论:血钙、D-二聚体和PCT是较好的早期预测AP严重程度的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