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威  汪莉  黄文迪 《广西医学》2008,30(4):600-60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影响。方法对61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31例采用康复护理和心理疏导;对照组30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抑郁状态的情况。结果两组SDS评分,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05),而入院2周及4周时康复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44,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芙英 《吉林医学》2014,(3):631-63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后1周、3周、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1周与3周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曲唑酮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4),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分别子HAMD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治疗4周及6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曲唑酮治疗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曲唑酮可通过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效提高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伸作业治疗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作业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6、9周,两组ADL评分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作业治疗的康复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智力状态,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合并抑郁障碍的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和8周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8周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效果肯定,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87例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帕罗西汀片及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口服帕罗西汀片及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8周后进行HAMD、HAMA、FMA、ADL的评分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HAMA、FMA、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HAMA、HAMD评分下降,FMA、ADL评分上升,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治疗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7.
唐凤丽  张捷 《吉林医学》2015,(8):1509-1510
目的:观察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百忧解。结果:用药8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总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对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减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忧解治疗脑卒中抑郁临床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下肢功能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runnstrom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以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E B Winslow 《JAMA》1987,258(14):1937-1938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