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伴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和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78.85±3.70)mmHg、收缩压(132.91±5.84)mmHg、空腹血糖(6.18±0.28)mmol/L、空腹胰岛素(15.76±1.71)uU/m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舒张压(83.34±3.06)mmHg、收缩压(140.84±9.26)mmHg、空腹血糖(7.13±0.42)mmol/L、空腹胰岛素(21.82±2.44)u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68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4例),观察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治疗,对比研究血压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3.5%,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2±8)mmHg、(78±4)mmHg,同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本院治疗的6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每组33例。一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一组给予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和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血压水平虽都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收缩压(112.25±1.26mmHg)、舒张压(77.45±1.58mmHg)低于对照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周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分别为(82.24±6.11)mmHg、(76.54±4.31)mmHg、(125.54±8.66)mmHg、(113.37±6.53)mmHg,均低于对照组(95.27±7.15)mmHg、(92.38±4.56)mmHg、(149.37±2.63)mmHg、(140.27±7.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90),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利于改善血压水平,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组合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治疗,另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钠催离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两组药物治疗第4周末24h动态血压发现,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25.5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6.4mmHg;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7.2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1.5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11.1mmHg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5.7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01);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0%和50%。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早期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可尽快达到<130/80mmHg的目标血压。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  相似文献   

6.
邹燕  谭成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35-2136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0例高血压患者,每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服药2、4、6、8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2.5 mmHg、14.7 mmHg,服药8周后与服药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97.3%.心率较基线时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但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8.1±7.2mmHg、舒张压为76.4±7.8mmHg,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35.2±9.1mmHg、舒张压为86.5±9.6mmHg。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血压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A组)和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餐前1h收缩压,A组为(150±12)mmHg、B组为(153±13)mmHg;舒张压,A组为(81±10)mmHg、B组为(83±12)mmHg;餐后1h收缩压,A组为(159±16)mmHg、B组为(142±11)mmHg;舒张压,A组为(87±13)mmHg、B组为(72±9)mmHg。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明显低于高血压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收治的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血压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3.8±10.8)μg/min、血肌酐(Scr)为(67.4±5.9)μmol/L,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86.2±11.4)μg/min、(78.2±6.6)μ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SBP)为(129.4±5.7)mm Hg、舒张压(DBP)为(79.2±4.1)mm Hg,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139.6±6.3)mm Hg、(86.3±4.8)mm Hg,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稍低于对照组的1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水平,同时副作用也较少。  相似文献   

10.
肖青叶  邹建刚  周蕾  顾明霞 《江苏医药》2012,38(22):2684-268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患者血压变异率(BPV)与动脉弹性踝-臂指数(ABI)的年龄差异.方法 未经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早期患者68例分为两组:A组41例,年龄<60岁;B组27例,年龄≥60岁.依据24-h动态血压测定不同时间多次血压的脉压(PP)及其均值标准差(SD)来确定BPV;同时采用全自动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ABI.结果 B组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夜间收缩压差值SD均高于A组[(63.4±17.4) mmHg vs.(51.4±6.0) mmHg、(63.6±17.0) mmHg vs.(51.7±6.2)mmHg、(61.4±21.0) mmHg vs.(49.4±8.0)mmHg和(11.2±3.7)mmHg vs.(8.9±3.3) mm Hg](P<0.05).B组ABI异常发生率也高于A组(51.9% vs.24.4%)(P<0.05).结论 ≥60岁高血压早期患者的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夜间收缩压差值及ABI异常率均高于<60岁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8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UA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UA分别为(80.1±8.1)mmHg、(121.6±12.3)mmHg和(55.7±64.3)u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缬沙坦组(B组)和联合组(C组),每组32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B组给予缬沙坦,C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C组降压效果及尿蛋白降低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临床降压效果确切,尿蛋白减少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2、3级合并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治疗8周,观察3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B、C组完成8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56、58、59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5.7% 、53.4% 、49.2%,A组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8.6%、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并糖尿病,降压疗效优于单用替米沙坦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的疗效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德惠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 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 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治疗。两组治疗8周。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 并评估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 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且试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20.56±8.70)mmHg、(88.65±6.90)mm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33.69±9.41)mmHg、(96.88±7.84)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4.87, 均P <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36/39), 高于对照组的74.36%(329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 P <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 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治疗, 相较单纯的氨氯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某院门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行左旋氨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血压、血糖指标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指标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应用效果确切,降压和控糖效果确切,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国产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64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分别口服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5mg·d -1 ,4周时如血压未达到有效标准则两组都增加剂量至10mg·d -1 至8周结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63例完成全部试验,治疗8周末,经ITT分析,试验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收缩压降低(17.63±12.06)mmHg vs(21.18±13.67)mmHg,P=0.1695;舒张压降低(13.06±6.73)mmHg vs(15.67±6.80)mmHg,P=0.1564];对照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0.63%,试验组为90.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427);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西尼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237例)和氨氯地平组(256例)。前者采用氨氯地平(5 mg qd)联合厄贝沙坦片(150 mg qd),后者采用氨氯地平(5 mg qd)进行治疗,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收缩压为(120.1±10.10) mmHg,舒张压(80.3±4.2) mmHg均分别低于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收缩压(130.25±10.95) mmHg,舒张压(83.25±6.75) mmHg。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更加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人24 h动态血压的控制状况.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住院的、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106例高血压病人为观察对象,分为糖尿病组(n=34)和非糖尿病组(n=72),对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的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糖尿病组分别为(143±21.2)、(144±20.2)、(142±25.4) mmHg,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33±21.8)、(134±21.7)、(131±23.3) mmHg,糖尿病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各项降压指标达标率均低于非糖尿病组;两组的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比例达标率均低于本组的舒张压下降达标率.两组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需加强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各时段收缩压和夜间血压的控制,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对降压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