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出血事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结果 2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LVEDVI及LVESV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LVEF、LVEDVI及LVE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且入院12 h内接受PCI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后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身倦乏力以及心悸评分均有一定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LVEF、CO、SV、CI明显升高(P<0.05),而LVEDD、LVESD、LVEDVI、LVESV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逐瘀汤可有效缓解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并延缓左心室重构,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中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护理3个月后运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LV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AMI患者可提高运动耐力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急性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溶栓成功。随机将患者分为尼可地尔组(5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溶栓治疗,尼可地尔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联合口服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溶栓后6个月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和溶栓后6个月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溶栓后6个月,两组pro-BNP均低于入院时,尼可地尔组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CI和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SVI和LVEDV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CI和LVEF水平均高于溶栓后即刻,LVESVI和LVEDVI均低于溶栓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6个月,对照组CI、LVEF、LVESVI、LVEDVI均高于溶栓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尼可地尔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静脉联合口服尼可地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39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以微量泵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功能状态、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BNP含量;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比较随访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IMI分级:观察组患者0、Ⅰ、Ⅱ、Ⅲ级患者数分别是0、1、1、38;对照组相应为1、2、2、34;观察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K-MB和BN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不良事件: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7.7%)(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显著增加术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状态,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超声心动图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利钠肽(BNP)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5%(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2%(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曲美他嗪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糖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STE-MI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根据发病到开始PCI的时间分为两组,12h内为直接介入组(n=49),以及5~10天为择期介入组(n=53)。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PCI后3天内、1个月、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判断左心功能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临床情况以及术中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术后3天内左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左心功能均有改善,直接介入组左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择期介入组。结论直接以及择期介入治疗均能改善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直接介入治疗相对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15例,其中行直接PCI治疗40例,行延迟PCI治疗37例,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38例(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急性心梗后1周、6个月随访时的心脏超声资料及半年内因心衰住院事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结果:AMI后行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明显好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行直接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好于行延迟PCI治疗组患者;PCI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与延迟PCI都可以改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尤以行直接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11-14
目的:探讨干预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观察组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对照组患者未行急诊PCI只作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7、30天的血浆BNP水平变化,测定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K-MB、肌钙蛋白I(c Tn I)、MYO等心肌损伤指标,以及入院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随访6个月,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K-MB、c Tn I、MYO、血浆BNP、LVEDVI、LVESVI及LVEF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观察组患者BNP浓度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对照组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30 d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入院7、30 d时,观察组的血浆BNP浓度、LVEDVI、LVESVI及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18.35%(29/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8%(54/1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2125,P<0.01);血浆BNP水平与血清CK-MB、c Tn I、MYO、LVEDVI、LVESVI、MACE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术后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赵雪宏 《当代医学》2021,27(7):43-4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采用刮刮卡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血栓抽吸导管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分级、心功能改善效果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流0~1级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流2级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LVEF、LVEDD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术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血流再灌注恢复,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金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39-454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介入后,观察组12个节段的平均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Avg-12)、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介入治疗可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恢复,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DD、IVST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3.2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后10~12 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发病10~12 d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心脏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急症PCI行延迟PCI术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7%(4/60);药物保守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显著大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10~12 d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9-100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功能中远期变化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健康个体做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心脏扭转和收缩末期心脏扭转等数据,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室腔大小、室壁厚度、LVEF等数据,将术后的结果与术前及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观察组左室扭转角度、LVEF较对照组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扭转角度、LVEF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P<0.05)。治疗前后LVEDV、LVESV、LVESD、LVEDD的变化差异很小,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中远期变化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远期心功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31例,于心肌梗死亚急性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I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随访4~6年,观察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左室舒张末直径增大较对照组减轻,LVEF与对照组比,介入治疗组LVEF无明显下降或有所提高,心功能(NYHA)分级介入治疗组无明显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结论心肌梗死亚急性期进行PCI治疗能够减轻左室重构,防止及减少左室腔扩大、LVEF下降,减少心功能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而明显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150万U,静滴)、并配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商品名:巴米尔)等药物治疗,其中40例在溶栓成功后3~14d内行PCI(治疗组),另2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结果:治疗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60例首次行择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曲美他嗪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种类及剂量相同,曲美他嗪组在术前7d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mg,3次/d)共12周。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LA),左室(L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用药12周后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的SV,CO,CI及LVE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而LA,LV,LVEDD,LVESD,LVEDVI,LVESVI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小(P<0.05)。曲美他嗪组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抗炎作用而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双序号的60例为对照组,单序号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阿托伐汀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穿刺至球囊打开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长、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皮股动脉入路PCI治疗,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照组48例患者仅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2酶(CK-MB)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发病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作用,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