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SDAVF患者行血管内经导管Onyx胶栓塞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SDAVF完全栓塞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20例,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2例,失访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术后系统的抗凝治疗极其重要,对单瘘口病变患者推荐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01月~2013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个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以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防治。结果该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40个,其中100%栓塞34个,95%栓塞4个,90%栓塞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12例,症状性血管闭塞2例,无术中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减少和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HCC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收治HCC术后复发并再次施行肝切除手术共25例,全部病例再次手术前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为肝内复发并除外肝外转移,术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进行随诊;再次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结果根据首次手术术后复发时间分为两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17例,再次手术后12个月内再次复发16例,复发率94.1%;术后复发时间超过12个月病例8例,再次手术后12个月内再次复发2例,复发率25.0%,两组首次手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复发后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1.091,P=0.001;χ2=4.864,P=0.027;χ2=9.694,P=0.002);再次手术时12个月内复发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12个月以上复发组[(48.5±10.0)岁vs.(55.6±8.2)岁,t=-2.416,P=0.019]。结论 HCC术后早期复发提示再次手术预后不佳,复发率高,12个月内复发病例特别是年轻病例不宜过早进行再次手术;复发时间超过12个月的HCC病例再次手术后1年复发率较低、预后好,应采取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图书馆、CNKI、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共纳入24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包括脑AVM患者2397例.(2) 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组和血管内栓塞组治疗脑AVM全切率或完全栓塞率的OR(95% CI)合并值为40.63(24.20,68.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外科手术组和血管内栓塞组治疗脑AVM术后优良率的OR(95% CI)合并值为1.37(0.85,2.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显微外科手术组和血管内栓塞组治疗脑AVM术后死亡率的OR(95% CI)合并值为0.96(0.50,1.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显微外科手术组和血管内栓塞组治疗脑AVM术后病残率的OR(95% CI)合并值为0.56(0.3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显微外科手术组和血管内栓塞组治疗脑AVM术后再出血率的OR(95% CI)合并值为0.18(0.04,0.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能保持较高的全切率及较低的再出血率,并且与单纯血管内栓塞治疗相比术后病残率低.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77-417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7%,对照组为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和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相近,但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CA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致炎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CA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的GO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O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较为安全(P>0.05)。结论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出血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评价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三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治疗,乙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丙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对三组治疗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定期随访,观察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每种治疗方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组均获得较好的疗效,血管内栓塞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治疗各有治疗特点。结论:在颅内颈动脉畸形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每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特点,在明确诊断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证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3例,其中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观察组),接受非支架辅助治疗45例(对照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8例,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弹簧圈移位、脱出、解旋,动脉瘤缺血事件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3%、0.00%、5.26%和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即刻疗效、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0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72h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44例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对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内治疗闭塞急性期破裂动脉瘤的即刻效果明显优于外科手术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外科手术组低,但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动脉瘤的复发率较显微外科夹闭组高.还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年龄、Hunt-Hess分级、有无合并症及多少等方面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是处理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在术后即刻闭塞效果及并发症方面,血管内治疗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长期疗效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比,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60例胃间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瘤体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术后随访3~36个月,研究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2组随访期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腹腔镜与内镜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对胃间质瘤患者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和复发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n=46)和血管介入栓塞组(n=50)。比较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介入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3±2.9 d)明显短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3.5±4.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1,P 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GOS评分(3.26±0.43分vs.3.34±0.54分)和预后良好的患者比率(93.48%vs.9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BI得分(46.31±10.32分vs.48.91±11.31分)和生活依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血管介入栓塞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均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07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GO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84.9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2%)高于对照组(16.9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开颅夹闭创伤大,术后复发率较低,血管内介入栓塞的创伤小,患者更易于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把握适应证,选取最适宜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6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术中破裂、脑梗死、血管痉挛、脑积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动脉瘤消失率、复发率及GOS评分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6.21%、3.45%及82.7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手术创伤小,但是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动脉瘤消失率高、残留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复发或者死亡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均顺利进行,且栓塞治疗后做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均获得满意的填塞效果,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根据栓塞程度分,栓塞100%,95%~99%,90%~94%的患者分别有59例,15例,1例。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全部为良好,但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但出院时均完全恢复。结论: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且经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对于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血管通畅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5.455,P=0.020)。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血管通畅率93.33%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18,P=0.640)。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效果显著,具微创性、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用于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动脉瘤患者分组研究,以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4例。研究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参照组行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NHI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低,Barthel评分相对更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各项指标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3.70%,与参照组16.6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相比效果更理想,可改善患者神经症状,提升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尽快康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某院2015-01—2016-12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60例)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6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1.7%,对照组良好率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3.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0%,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93-4394
为有效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临床探究血管内栓塞用于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选取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5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常规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良好、差分别为88.0%、4.0%,常规组依次为72.0%、1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一年后回访,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动脉情况选择手术,同时血管内栓塞术用于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Ⅳ度内痔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内痔Ⅱ~Ⅳ度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组及栓塞术组,每组36例。栓塞术组患者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进行干预,PPH组患者采用PPH术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症状相关评分情况,观察患者内痔复发情况。结果 栓塞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与P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组术后症状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显示,2组术后9个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 直肠上动脉栓塞术对以出血为主的Ⅱ~Ⅳ度内痔有良好的疗效,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及改善临床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