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还有很多基层医院的医师不知道临床科室中还有个疼痛科,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多处就医,就是没到疼痛科就诊;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和患者了解疼痛科,知道疼痛科有多种方法和多种技术手段治疗难治性疼痛;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支持下,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疼痛防治百问》丛书,每种疼痛疾病一个分册,每册书分别从认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与康复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重点介绍疼痛科的技术手段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联合主办,吉林省医师协会、吉林省人民医院协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2020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顺利召开。线上线下疼痛科专家学者、医师同道,共同探讨、交流学科发展战略:研讨学科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热议疼痛知识传播、疼痛理念更新;讲解疼痛临床难点热点、临床风险预防管控。对疾病诊断治疗、研究最新进展、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全面、具体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2016年12月3日,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脊柱疼痛工作委员会及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成立,同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脊柱疼痛介入与微创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医院疼痛科樊碧发教授当选为脊柱疼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当选为常务副主任委员;脊柱疼痛  相似文献   

4.
<正>疼痛科微创治疗是指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或穿刺对各种疼痛相关疾病进行一系列治疗,以达到治疗疼痛病因、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1,2]。疼痛科微创治疗因其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显著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被医师和病人广泛接受[3]。在对病人进行微创治疗的过程中,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三维空间识别能力。由于进修医师的学科背景、临床培训技能和经验不同,所以其掌握并应用微创技术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精准而高效地传授微创治疗要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及分析,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医师疼痛专科诊疗水平及知识结构的改进情况,为我国疼痛专科医师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及相应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011年9月~2015年3月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接受疼痛专科医师培训的所有医师,在入科时调查其一般信息,在培训前后分别调查其对疼痛诊疗规范、阿片类及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疼痛治疗相关的神经阻滞以及微创介入手术等知识的熟悉掌握情况。结果:共计209名医师接受了本次调查,其中进修医师占53%,麻醉学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占43%,疼痛专业研究生占2%,实习医生占2%。接受培训前医师接收一例新入院患者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4±0.8小时,完成一份标准病例的平均时间为1.3±0.4小时;而培训后所用的平均时间分别降低至1.4±0.7和0.8±0.2小时(P<0.001,P=0.028)。培训后,所有医师对疼痛诊疗规范、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疼痛治疗相关的神经阻滞以及微创介入手术的熟悉掌握程度的构成比分别由12%、66%、22%、22%和9%增加至78%、91%、89%、80%和44%(P<0.001)。尤其是培训时间为12个月的进修医师和疼痛专业研究生,熟练掌握疼痛诊疗规范和微创介入手术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疼痛专科医师培训是疼痛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所开展的疼痛专科医师培训对疼痛专科医师以及住院医师疼痛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室,疼痛医学是以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为主的临床平台学科.目前我国尚在探索建立规范化的疼痛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在系统、规范地开展疼痛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方面所做的尝试,包括在调研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疼痛科现状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以及对于疼痛学科设置思考等内容,为建立疼...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与腾飞!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中国疼痛科成立十周年(2007~2017)》,目的在于"留住历史,传承发展"!全面概述中国疼痛科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深入展现疼痛科在中国大地发展从无到有的进程及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通过记录疼痛科建科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疼痛科专业医护人员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2019年会,"将于2019年7月12~1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医协函[2019]433号)。会议将为您提供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颁文成立疼痛科,10多年来疼痛医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疼痛科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全国疼痛科建设高峰论坛"(第十三届)将于2018年5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主题:跨界发展—共谋中国疼痛学科的未来。此次大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与腾飞!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中国疼痛科成立十周年(2007~2017)》,目的在于"留住历史,传承发展"!全面概述中国疼痛科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深入展现疼痛科在中国大地发展从无到有的进程及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通过记录疼痛科建科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为推动我国临床疼痛医学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讴歌为疼痛医学而探索、奋斗、传承、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月6日,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区域牵头单位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中日医院党委周军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万有、吕岩、傅志俭、刘慧教授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著名疼痛学专家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定于2017年7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疼痛医学大会",并于7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疼痛科建科十周年"庆典活动。此次盛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实用疼痛学杂志的学术支持!大会将为与会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于2017年7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疼痛医学大会",将于7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疼痛科建设十周年"活动。此次盛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医学分会、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于2017年7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疼痛医学大会",将于7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疼痛科建设十周年"活动。此次盛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医学分会、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定于2017年7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疼痛医学大会",将于7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疼痛科建设十周年"活动。此次盛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强疼痛专科医师诊疗能力的培训,推动疼痛专科医师治疗技术的规范化,计划于2017年4月15~16日举办第一期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培训班。培训目的:脊柱源性疼痛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及其治疗主办单位: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承办单位: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培训地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培训计划1.掌握脊柱源性疼痛的症状、体征及体格检查2.掌握脊柱源性疼痛的影像学诊断3.掌握常见脊柱源性疼痛治疗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定于2017年7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疼痛医学大会",将于7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疼痛科建设十周年"活动。此次盛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  相似文献   

18.
康复医学是多专业和跨学科的学科 ,涉及内科、神经科、骨科、老年科、儿科等。还涉及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也有医师、治疗师等不同的专业 ,所以必须依靠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康复目标。为此 ,康复医学的工作形式多采用多种专业和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形式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组织进行康复治疗工作。康复医师与治疗师同时肩负重要任务 ,治疗师执行康复治疗计划 ,一般有较长时间接触病人 ,在实施一些直接或间接协助病人的措施中 ,其影响与作用比康复医师更显著、更具有凝聚力。所以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与腾飞!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中国疼痛医学发展史(2007-2017)》,目的在于"留住历史,传承发展"!全面概述中国疼痛医学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深入展现疼痛医学在中国大地发展的进程、特点及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通过记录疼痛科建科的奋斗历程,展现他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卫生部颁文成立疼痛科,10年来疼痛医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疼痛科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也提到一定的高度;在疼痛科成立十周年之际,"全国疼痛科建设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5月19~2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大会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