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发展及工伤事故的增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日渐增加,治疗复杂,治疗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内固定器械的完善与合理,是保证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我科2001年9月-2005年4月,对收治的1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曹望  周志宏 《吉林医学》2021,(2):445-446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后路减压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前后路减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以及患者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及伤椎高度.结果:后路组临床手术指标均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ASIA分级B、C、D级,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6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前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76.4)m L、(243.6±25.9)min,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治疗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前路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分别为(75.6±13.3)分、(76.4±16.3)分,均优于后路组,均P<0.05;治疗后,前路组Cobb’s角、伤椎高度分别为(43±4)度、(3.7±0.6)cm,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佳,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 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减压植骨AF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分析60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采用神经恢复疗效以及骨折复位效果来分析和评价临床效果,其中,神经恢复疗效主要标准是Frankel分级评分,骨折复位效果指标主要是Cobb’s角和椎体高度测量。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前后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后路减压植骨AF螺钉内固定的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Kancda内固定和Z—Plate系统作内固定。结果:65例中40例随访1年以上,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8%,无1例矫正度的丢失,前方碎骨片都得到了摘除,截瘫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严重暴破型骨折、骨扩:片引起硬脊膜囊受压并发截瘫者,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融合术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两组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融合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均可有效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 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 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伤 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 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 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2 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累及前、中柱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全瘫患者4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凸角术前(19.2±6.2)度,术后(4.2 ±2.3)度 椎体前缘高度术前(43.2± 1.8)mm,术后(69.3 ±1.9)mm 术后随访6-12个月,内固定无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按Denis分类,骨折只累及前、中柱而后柱完整的不完全瘫患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融合效果好,矫正后凸畸形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并截瘫28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0例。结果 随防8-46个月,平均19个月。伤椎高度恢复90%26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lankel分级。除A级3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别施行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减压内固定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半年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可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胸腰段骨折脊柱重建手术治疗患者,其中行前路手术15例(前路组),行后路手术15例(后路组)。随访15-5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术后平均2周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4.6±7.6)°、(1.8±7.3)°、(1.1 ±7.2)°,术前与术后及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得到矫正并骨性融合,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35级。后路组术后平均1个月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3.5±7.6)°、(2.0±7.3)°、(5.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2级。结论:胸腰段骨折经胸膜外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重建术可有效地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并维持矫正度,改善神经功能,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5.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术后获随访6-2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24例不全截瘫患者中均有Ⅰ-Ⅲ级恢复;1例全瘫患者未有任何恢复;2例无神经损害者术后功能良好。随访x线见植骨均已融合,无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许胤  钟炯彪  谌思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35-136,139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5~35个月,平均11.5个月,手术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以明显获得脊髓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后路减压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体会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按骨折部位分T10~12 21例,L2-41 9例.手术时机伤后1~10 d,平均3.5d.平均随访1年.结果采用X线片测定椎体,术前椎体前缘平均压缩51%.术后平均8%,复位率达86%.结论AF系统内固定及后路短节段椎板切除减压、直视下椎管前壁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旭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5-335,384
目的: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后路减压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体会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按骨折部位分T10-1221例,L2-419例。手术时机:伤后1~10d,平均3.5d。平均随访1年。结果:采用X线片测定椎体,术前椎体前缘平均压缩51%。术后平均8%,复位率达86%。结论:AF系统内固定及后路短节段椎板切除减压、直视下椎管前壁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禹  段荣华  高波 《中原医刊》2011,(5):60-61,63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以来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前为(35±8)%、(68±15)%,术后恢复至(94±6)%和(98±6)%。手术前后Cobb角由260±60矫正为4.6°±1.5°。2例神经完全损伤,神经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不完全损伤患者ASAI分级较术前均有Ⅰ级或Ⅰ级以上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发挥了手术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满意,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问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8),分别实施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及7d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脊髓神经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具有显著的远期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