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42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接受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22例(PTED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PTED组切口长度0.8±0.5cm、术中出血量(22.1±7.4)mL、下床时间(48.3±11.7)h、住院天数(8.0±1.5)d,分别少于FD组的(4.9±0.7)cm、(193±16.6)mL、(48.3±11.7)h和(15.5±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D组手术时间(2.4±0.4)h,长于FD组的(1.5±0.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TED组和F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9%、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其中腋型突出12例,肩型突出8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腋下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对肩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肩部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所用患者术后3个月均复查腰椎MRI检测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6个月时Mac Nab腰椎功能评分及骶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3月复查MRI显示突出物消失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3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16例,良4例。术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支配区的触痛觉以及肌力恢复较明显(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疗效评定:优86例,良8例,可5例,差4例,总有效率96%。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熟练的操作操作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商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40-124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 10 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 ,术后疗效评定 :优 86例 ,良 8例 ,可 5例 ,差 4例 ,总有效率 96 %。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方锋助  牒军  李展奇 《海南医学》2020,31(11):1419-142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期间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功能评价,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分别为(60.20±14.28) min、(11.40±3.45) mL、(0.89±0.28) cm、(9.42±3.28) h,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78.49±20.39) min、(68.39±27.29) mL、(3.52±1.06) cm、(22.41±6.5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分别为(1.29±0.44)分、(9.40±2.68)分和(1.45±0.65)分、(10.0...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9,(11):169-172
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5类,其中以L_5/S_1滑脱较为多见。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与腰部活动有明确关系的疼痛,伴间歇性跛行或根性疼痛,约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必须有明确的适应证。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术式较多,本文以近年来文献报道为基础,对前路腰椎间椎体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在治疗L_5/S_1腰椎滑脱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取任意数字表法进行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133.04±19.23)min、(133.91±109.62)ml和(7.11±1.3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67±11.40)min、(198.00±122.08)ml和(10.67±1.66)d(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根痛、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腰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微创性,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和总结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特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改善及安全性指标,从而为特定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2014年在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给予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共计51例。使用电话、电子邮件、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各因素进行详实准确的随访,在患者的VAS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总结。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标准化的术后随访,并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就观察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和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对其MacNab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92.1%。 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相对安全,可实现微创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94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47例。结果表明,与FD组相比,PTED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术后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TED与FD治疗LDH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PTED手术较FD手术创伤更小、能更及时有效的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 年4 月-2016 年7 月在该院骨科进行L5/S1椎间盘切除手术的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和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PTED)],每组各45 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587,P =0.000);②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368,P =0.000),经过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615,P =0.000),两组术前、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64,P =0.000);②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865,P =0.000),经过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334,P =0.000),两组患者手术1年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691,P =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要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 例,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 =0.725)。结论在摘除椎间盘L5/S1段的突出物手术中,PTED的短期效果比MED更好,在远期效果上,两种手术方法的结果趋向于一致,但前提是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且仔细研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保证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PL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PLI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PEID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6、24个月腰痛VAS、ODI评分均降低,而JOA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对应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开放手术治疗L5-S1 PLI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对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60-1063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其中131例患者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间入路组),33例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30、9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测评;术后3个月按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2 a,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椎板间入路组比较,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术后卧床时间短(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7、30、90 d 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前及术后3、7、30、90 d,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18%(126/131)、90. 90%(30/33),2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3,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 05%(4/131)、6. 06%(2/3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2,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 29%(3/131)、3. 03%(1/33),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48,P> 0. 05)。结论经椎板间及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IDP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应根据LIDP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手术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间孔入路组(21例)和椎板间入路组(22例)。按照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改良MacNab评分判断临床效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3例病人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椎间孔入路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低于椎板间入路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1、3、6个月腰背部、腿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5),2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背部、腿部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评分椎间孔入路组优14例,良4例,可3例,差0例,椎板间入路组优13例、良5例、可4例、差0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但相比之下,椎间孔入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禁忌更少,更加符合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