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2月24日至2018年3月20日),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血糖指标、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21±0.52)mmol/L、餐后2h血糖为(8.54±1.21)mmol/L、TC、TG、LDL-C、HDL-C分别为(4.56±0.54)mmol/L、(2.11±0.52)mmol/L、(3.91±0.22)mmol/L、(1.22±0.23)mmol/L,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糖以及血脂数值,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16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40 mg/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2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12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分别为(3.15±0.65)mmol/L、(2.38±0.35)mmol/L,低于对照组的(3.98±0.64)mmol/L、(3.11±0.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为(2.45±1.0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1.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松森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1-1922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检测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脂水平较术前1天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1天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均可降低ACS患者CRP水平,但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和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波立维对合并高血脂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聚集、脂代谢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0例ACI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中风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 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PAg T、IMT分别为(4.24±0.53) mmol/L、(2.71±0.45) mmol/L、(1.38±0.26) m Pa·s、(3.34±0.75) g/L、(34.39±9.03)%、(0.98±0.21) 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0.61) mmol/L、(3.06±0.39) mmol/L、(1.93±0.34) m Pa·s、(4.86±1.28) g/L、(43.59±10.41)%、(1.22±0.19) mm(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波立维具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高血脂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NO、hs-CRP、FM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3.76±0.31)、(1.55±0.29)、(2.12±0.22)mmol/L与对照组(5.03±0.46)、(1.93±0.34)、(2.86±0.25)mmol/L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HDL-C为(1.56±0.3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22)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为(105.25±9.34)μbmol/L与对照组(93.13±8.44)μbmol/L比较显著较高,Hs-CRP(2.16±0.66)mg/L与对照组(3.85±0.60)mg/L比较显著较低(P<0.05),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均可降低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而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2),对照组予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每天3次,研究组予以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2w/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G(1.34±1.12)mmol/L、TC(2.20±1.06)mmol/L等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1.96±0.42)mmol/L、(4.22±1.32)mmol/L,且LVESD(46.72±3.25)、LVEDD(58.62±3.28)等心功能水平情况低于对照组(56.13±7.24)mm、(64.32±5.2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不仅可降低患者血脂,且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和40 mg/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血压、血清Hcy、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NO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血压较前下降(P<0.05),血脂水平较前改善(P<0.05),血清Hcy、ET-1、CRP、NO水平均下降(P<0.05),并且Hcy、ET-1、CRP及NO水平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治疗组Hcy、ET-1、CRP及NO下降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凝、控制脑水肿、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及保护脑组织细胞等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氯吡格雷75 mg/次,每天3次,阿托伐他汀10 mg/次,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为(6.45±1.22)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为(9.61±1.32)mg/L,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水平为(3.42±0.73)mmol/L,TG为(1.42±0.13)mmol/L,LDL-C为(2.13±0.11)mmol/L,HDL-C为(1.40±0.2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水平为(4.12±0.25)mmol/L,TG为(1.63±0.31)mmol/L,LDL-C为(2.57±0.25)mmol/L,HDL-C为(1.13±0.31)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调节血脂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徐永美 《当代医学》2012,18(24):28-2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两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组给予正常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治疗,8周后检测3组LDL-C、HDL-C、TG、TC水平,比较3组大鼠降脂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DL-C、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1.950±0.232)mmol/L比(5.485±1.276)mmol/L,(0.590±0.097)mmol/L比(1.478±0.145)mmol/L,(4.543±2.176)mmol/L比(8.476±3.128)mmol/L,均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LDL-C([ 1.176±0.289)mmol/L]、TG[(0.389±0.054)mmol/L]、TC[(2.985±2.543)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 2.489±0.184)mmol/L比(1.793±0.216)mmol/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0 mg口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降脂和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10 mg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0.4)mmol/L比(3.3±0.5)mmol/L、(4.0±0.5)mmol/L比(4.9±0.6)mmol/L、(1.78±0.18)mmol/L比(2.38±0.29)mmol/L、(0.89±0.08)g/L比(1.22±0.18)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89±0.22)mmol/L比(1.33±0.16)mmol/L,(1.55±0.22)g/L比(1.23±0.14)g/L](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4.0±4.2)比(42.6±4.4)、(36.1±4.4)比(45.7±4.7)、(33.5±3.7)比(40.1±4.2)](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8.1±7.3)ng/L比(105.3±12.5)ng/L],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8±6.7)μmol/L比(41.5±4.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加快血流速度,保护内皮功能,是治疗CSF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行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其改善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5)、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等水平均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30-3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以及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水平为(1.22±0.56)mm,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15±1.17)mmol/L、TG为(1.43±0.49)mmol/L、HDL-C为(1.33±0.47)mmol/L、LDL-C水平为(2.39±0.56)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LDL-C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260例进行分组研究,Ⅰ组1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Ⅱ组1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该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血脂、CRP等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 (1)基线期,两组的TC、TG及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经软件分析,统计学不成立(P0.05),治疗4周后,Ⅱ组的TC值(4.40±0.84)mmol/L,显著比Ⅰ组的(4.57±0.91)mmol/L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但其余指标比较统计学不成立(P0.05)。(2)两组基线期的血清CRP与NIHSS量表评测结果经分析,统计学不成立(P0.05),治疗后,Ⅱ组的CRP指标与NIHSS量表评测结果相比Ⅰ组均显著改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具有确切药效,且高剂量(40mg/d)给药安全,降脂、抗炎效果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张守信  薛玉生 《吉林医学》2012,(27):5912-59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4周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就诊时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A组、B组治疗4周后hS-CR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这对临床研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与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28d。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包括TG、TC、HDL、LDL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G、LDL、hs-CRP水平分别为(1.40±0.17)mmol/L、(2.60±0.49)mmol/L、(6.46±2.01)mg/L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达标率为82.22%、hs-CRP达标率为8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CRP的改善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显著且可极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卢鹤 《中外医疗》2015,(2):112-113
目的研究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预防价值。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倍剂量(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以及内皮功能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2.81±0.31)mmol/L、胆固醇(1.31±0.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7±0.2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76±0.48)mmol/L、(2.18±0.26)mmol/L、(2.42±0.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54±0.22)mmol/L高于对照组的(0.91±0.12)mmol/L;(2)颈动脉斑块: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层厚度(0.81±0.11)mm、斑块面积(21.55±3.13)mm2,均低于对照组的(1.22±0.17)mm、(33.03±4.32)mm2;血管内径(5.26±0.69)mm、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12.52±1.52)%,大于对照组的(4.18±0.48)mm、(8.98±0.96)%。结论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和内皮舒张功能,减少斑块面积和内膜层厚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具有积极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择取医院就医的80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11日到2017年4月26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为(125.54±4.44)mmHg、舒张压为(80.54±5.64)mmHg、TC为(3.65±0.54)mmol/L、TG为(1.14±0.54)mmol/L、LDL-C为(2.41±0.55)mmol/L、HDL-C为(1.63±0.20)mmol/L,数据与对照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于本院门诊治疗的115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与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干预前后检测患者各项指标,血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114.4±11.5)mmHg、舒张压(78.2±8.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G、TC及LDL-C分别为(5.24±0.48)mmol/L、(1.60±0.29)mmol/L及(3.00±0.46)mmol/L,改善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控制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血压同时,有效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L-6、MIF、CRP、BNP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