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液中有浓度升高的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动物实验也证实在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血及脑脊液(CSF)中有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IL-6和TGF-β1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可通过免疫、炎症调节、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损伤修复作用、抗凋亡作用来减轻脑卒中后缺血损伤.因此,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血清中IL-6和TGF-β1的动态变化特征、作用机制及与脑损伤的关系,可达到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犤(55.91±23.74),(10.33±1.61),(9.29±1.68)ng/L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0.05)。至14d,血清IL-6(4.39±1.49)ng/L,TGF-β1(40.83±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55.91&;#177;23.74),(10.33&;#177;1.61),(9.29&;#177;1.68)ng/L]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177;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lt;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lt;0.05)。至14d.血清IL-6(4.39&;#177;1.49)ng/L,TGF-β1(40.83&;#177;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lt;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gt;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lt;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gt;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gt;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收治的CBD患儿72例为研究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肝移植供体肝胆管组织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肝...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6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伴腹水,36例无腹水)(肝硬化组)进行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测定,并与35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36.2±5.0)ng/L、肝硬化伴腹水组(20.8±3.2)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5.2±8.4)ng/L](P<0.01),而TGF-α[肝硬化无腹水组(20.5±5.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31.2±6.7)ng/L]、TGF-β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44.5±12.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66.8±25.2)ng/L]又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1.8)、(33.4±12.5)ng/L](P均<0.01),尤以肝硬化伴腹水组为甚.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与TGF-α、TGF-β1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82、-0.5014,P均<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HGF、TGF-β1的表达的影响及其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能的机制,为临床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实验性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UUO组,pHGF干预组。术后3、7、14天分3批处死各组大鼠,分别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HGF、TGF-β1的表达情况,HE及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UUO组TGF-β1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pHGF干预组明显低于UUO组(P〈0.05);UUO组HGF于第3天表达最高,第7天稍有回落,第14天表达最弱;pHGF干预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H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时期UUO组(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相对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pHGF能够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有效抑制肾间质中TGF-β1的过度表达、促进肾间质HGF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在腹腔感染脓毒症致神经元损伤中的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研究脓毒症后不同时间内海马组织ICE的活性,IL-1β含量变化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同时观察用Ac-YVAD-FMK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随着发生脓毒症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ICE活性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显著降低(P<0.05和P<0.01).使用Ac-YVAD-FMK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脓毒症后ICE主要通过炎症机制介导神经元的损伤,Ac-YVAD-FMK对脓毒症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Glutamine,Gin)在体外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刺激下肝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度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影响.方法 选用6周龄SD大鼠,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消化法获取高纯度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48 h后分别用生理盐水、IL-1β(1 nmol/L)以及IL-1β(1 nmol/L)联合不同浓度的Gln(2 mmol/L、5 mmol/L、10 mmol/L)刺激肝细胞24 h,留取细胞和上清液,采用生化法测定上清液丙氨酸转移酶(lanine aminotransfemse ALT)和NO的水平,采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对各组数据之间进行方差分析,明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L-1β刺激后肝细胞培养液ALT平均浓度为38.2 U/L、N0的平均浓度为72.7 umol/L,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7.4U/L和41.7 mnol/L,P<0.01),而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却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强红色荧光细胞比例分别为30.0%和62.8%,P<0.01);同时给与Gln能够抑制IL-1β刺激下肝细胞N0的产生,减轻ALT的升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并且这些作用随着Gln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谷氨酰胺对炎症应激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肝细胞NO的过度产生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实验拟进一步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大黄素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实验室完成。⑴实验材料及分组: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观察对象,按如下分组分别添加不同处理因素:①对照组:仅加入体积分数为0.05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②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③SB431542阻断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SB431542终浓度为1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④白细胞介素1β 大黄素组:同时加分别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大黄素终浓度为25m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⑵实验评估:培养48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部分细胞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且肌酸激酶表达减弱(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强(P<0.01)。②SB431542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同时肌酸激酶表达增强(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减弱(P<0.01),但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却无明显变化。③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及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431542的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介导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并参与了大黄素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后烫伤小鼠创面的变化及其对小鼠创面炎症介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2组小鼠均采用蒸汽烫伤造模。激光照射组小鼠行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烫伤创面,对照组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激光照射组,但仪器处于电源关闭状态。2组小鼠均于烫伤后即刻和烫伤1、3、7和14d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全层创面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IL-1β的基因表达。 结果烫伤7和14d后,激光照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48±5.89)%和(73.96±7.2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3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并于烫伤7d后达到峰值,上述3个时间点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4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烫伤1和3d后,激光照射组IL-1β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于烫伤7d后降至最低,上述3个时间点IL-1β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可以加速烫伤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调节烫伤创面TGF-β1和IL-1β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清洁级大鼠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R(粤)2004-0011,粤监证字2004A089),三四周,大约50g。实验方法:①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②取第3代骨髓间质干细胞,以1×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和六孔板中,24h后换液并分组:对照组:仅仅更换培养液;5-氮胞苷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新鲜培养液;5-氮胞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含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d换液1次,前2组换完全培养基,后2组分别换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完全培养基。③30d后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转录因子GATA-4、结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心肌肌钙蛋白,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跳动情况。结果: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鉴定:原代培养大鼠骨髓质干细胞3d后镜下可见有细胞贴壁,形成克隆,七八天长满,随着换液和传代,细胞逐渐纯化,第3代细胞形成均一的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44、CD29表达阳性,CD45、CD11b表达阴性。②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或5-氮胞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30d后,有部分细胞心肌肌钙蛋白表达阳性,GATA-4和结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镜下观察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所诱导细胞变细、胞体伸长,呈心肌样细胞跳动,并较其他两组明显,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体外有协同5-氮胞苷促进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1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三组血清TGF-β_1、HGF水平,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差别,同时分析冠心病患者TGF-β_1、HGF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TGF-β_1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HGF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的TGF-β_1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负相关,与HDL-C水平正相关;HGF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正相关,与HDL-C水平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GF-β_1水平较低,HGF水平较高,且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表皮生长因子在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HKC株的形态和结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技术测定HKCE 钙粘连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表达α SMA阳性的百分率。结果 10、2 0、4 0ng/ml浓度EGF及 3ng/ml浓度TGF β1单独作用时 ,无明显促进HKC转分化的作用。TGF β1单独应用 (10、2 0ng/ml)有轻度的诱导HKC转分化的作用。当TGF β1(3ng/ml)与EGF(10ng/ml)、TGF β1(10ng/ml)与EGF(2 0ng/ml)、TGF β1(2 0ng/ml)与EGF(40ng/ml)共同作用时 ,对诱导HKC转分化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35 17± 2 86 ) %、(5 1 2± 1 10 ) %、(5 5 4 3± 1 15 ) %vs(3 5 3± 0 0 9) %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TGF β1和EGF在诱导HKC转分化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为研究HKC转分化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MSCs体外培养扩增,以含TGF-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做诱导培养,以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和高孔隙率聚乳酸(PDLLA)形成复合物为实验组修复兔自体耳郭软骨缺损,对照组仅进行单纯PDLLA移植,分别于移植后6,12,18周取材,行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兔耳郭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8周缺损区完全由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表面光滑,软骨陷窝明显,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PDLLA对照组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修复。结论: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从入院起给予口服或鼻饲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10mg,1次/晚.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4h、7天、14天、24天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使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评分采用Batherel指数量表).结果 两组24h血清IL-1β含量均为最高,第7天开始下降(P<0.05),治疗组各期IL-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数据以(±s)表示,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IL-1β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性病理过程,辛伐他汀可使血中IL-1β含量降低,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1),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TGF-β1及IL-6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0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GFβ1和IL-10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30例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94.41±22.36)ng/L vs(285.01±15.50)ng/L(P〈0.01),治疗后血浆TGF-β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246.43±26.52)ng/L(P〈0.01),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11.44±12.04)ng/L vs(53.77±5.76)ng/L(P〈0.01),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67.05±17.27)ng/L(P〈0.01),但仍高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TGF—β1的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明显升高(264.93±9.69)ng/L vs(207.50±16.53)ng/L,(256.96±8.35)ng/L vs(207.50±16.53)ng/L(均P〈0.01),但都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均明显降低(57.91±4.54)ng/L vs(96.54±4.74)ng/L,(57.43±5.12)ng/L vs(96.54±4.74)ng/L(均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升高(96.54±4.74)ng/L vs(53.77±5.76)ng/L(P〈0.01)。结论AIH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GF-β1和IL-10水平的变化,提示TGF-β1和IL-10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肝脏贮备功能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 1水平 ;血清TGFβ1含量采用标准的生物学方法 (即TGFβ1对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的方法 )测定。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TGFβ1及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ET 1水平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 ,分析显示ET 1水平越高则肝脏贮备功能越差 (Spearman’s相关系数r =0 .94)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 (Spearman’s相关系数 r =0 .87)。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GFβ1和ET 1水平明显升高 ,TGFβ1和ET 1可能是参与肝硬化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 ;ET 1血浆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 ,可作为反映病情、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ET 1和TGFβ1拮抗剂可望成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所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伤残,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1-3]发现损伤的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e-1β,IL-1β)及其受体(IL-1βR)表达快速上调,然而其作用尚未明了。本实验旨在探讨IL-1β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存活的作用及其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