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伯利  张春 《浙江医学》2011,33(2):291-293
髋部骨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导致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患者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个月~1年日常活动能力及髋关节功能不能恢复至骨折前水平[2].另外,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行动障碍、住院、手术以及对身体恢复的不确定感等会引起抑郁症状[3].抑郁会直接影响患者对功能锻炼活动的参与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改善其抑郁情绪[4].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的致残情况,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积极预防骨折的发生.方法 电话随访47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包括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77例患者中,脊柱骨折88例,髋部骨折389例.电话随访88例脊柱骨折患者,骨折后半年仍感腰背部疼痛的有67例,占脊柱骨折患者的76%;骨折后1 a仍感疼痛的有48例,占脊柱骨折患者的54.5%;骨折后1 a半仍感疼痛的有29例,占脊柱骨折患者的33%.(2)髋部骨折后半年可以室外行走的有47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12.08 %;可以室内行走的有199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51.2%;不能行走的有143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36.76%;髋部骨折后1 a可以室外行走的有61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15.7%;可以室内行走的有256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65.8%;不能行走的有72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18.5%.(3)将可以室外行走的半年和1 a进行对比,行χ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以室内行走的半年和1 a进行对比,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能行走的半年和1 a进行对比,行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骨折后的时间是一个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变量.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积极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病 ,多发生在 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 ,老年性或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常易发生骨痛甚至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 临床表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 50 %。更年期后妇女容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则多发生于髋部 (股骨颈、股骨粗隆间 )及腕部 ,且可能重复发生。骨痛 :骨痛的发生率女性较高 ,约占 80 % ,以腰背疼痛为主 ,并向四肢及带状放射者约占 2 0 % ,一些患者还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麻木或肌肉…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指在股骨的粗隆间和股骨颈骨处发生骨折,多发病于老年人,临床上将这两处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患者多数因为摔伤直接或间接导致骨折,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骼变得脆弱,而且由于年龄原因,肌肉对骨骼的保护能力也有所下降,跌倒很有可能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值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5 1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按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分组 ,选择性行骨密度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对临床髋部骨折患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组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同性别正常人骨峰值的 2 .5s;同性别、同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集中在 6 0~ 79岁之间 ,占同期髋部骨折的74 %。结论 老年人骨量低于同性别骨峰值应视为髋部骨折的危险人群。骨量降低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前提条件 ,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或发生转子间骨折 ,主要决定于受伤时的暴力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201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性别、年龄等,阐明部分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本院住院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201例,按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结论 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105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52%,男性患者96例,占髋部骨折患者的48%,男/女值约1/1,说明男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结论部分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在年龄段、骨折部位、性别等方面各有不同,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股骨粗隆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是髋部骨折的好发部位,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7.5%[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高发的严重创伤,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目前多提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前言 在过去20年中,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丧失自主活动能力最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骨折是因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引起,其中以髋部骨折常见和危害严重。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各地髋部骨折的年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0万、40万、10万和60万例,预计到2050年,这些地区髋部骨折发生率分别达到80万、70万、60万、300万例,其中亚洲的年发病人数将占全球总发病例数50%。目前美国髋部骨折的年发病率达30万例以上。据流行病学不完全调查: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1.3亿,占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髋部骨折所占比例随之增大,JOSEPH.D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25万例髋部骨折,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Liporace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90%的IFF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病如何正确救治一直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迄今为止,该病的诊治已取得了诸多的成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容易跌倒,≥65岁和≥80岁的人群,每年发生跌倒的几率分别为30%和140%-50%。在美国,≥65岁的老年人因跌倒致病、致残和致死,于1994年耗资203亿美元,2020年将耗资324亿美元。发生跌倒的老年妇女,有1%-14%发生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者中9%以上的直接诱因是跌倒。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中最严重的一种骨折,因发生骨折1年之内,由于各种并发症而死亡者达20%,余下者50%致残,直接威胁生命和生活质量。此外老年人中相当部分的椎体和前臂骨折是在跌倒后诱发的。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发生率仅次于腕部骨折。髋部骨折主要有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 ,危害性远大于其它部位的骨折 ,常致残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尤其是股骨颈骨折 ,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不得不进行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由于全球老龄人口的增加 ,将有更多的人患髋部骨折 ,因此 ,髋部骨折已经引起许多国家政府的注意。 90年代后期 ,着重于髋部骨折的预防 ,力图减少和防止髋部骨折的发生。1 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尽管髋部骨折是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骨折 ,但仍然仅占总人口的少数。因此 ,如何挑选出高危人群 ,以有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股骨颈骨折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1])。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而且髋部受到应力较大因此容易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是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股骨颈骨折极易损伤股骨头的供血血管,骨折愈合缓慢~([2])。股骨颈骨折治疗不及时得当,极易并发感染、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骨折不愈合率可达5%~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髋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山  陈前芬 《广西医学》2000,22(4):688-690
目的:对本院1994年来住院治疗的髋骨折病人进行分析,从病史资料中找出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因髋部外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统计其髋部骨折与发生的地点、跌例方式、骨折类型及体重的关系。结果:低体重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较肥胖及标准体重者高,股骨颈骨折较粗卫生 间骨折多(1:0.77)。自行摔伤者较多。结论:老年性髋部骨折发生率有一定的规律,同年龄大小、体重、活动能力、反应能力、性别有相  相似文献   

1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5cm区域内的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吴浩波等【1】报道全球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髋部骨折,而转子间骨折占将近一半,且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程志安等【2】调查了3449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从髋部骨折的类型来看,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间骨折,其比例为1.33:1。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转子间骨折呈双峰分布,即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多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引起,以及老年人,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年轻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争议较少,一般均主张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如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病亡率可高达35%。除非患者有特殊病情,目前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曾波等【3】报道了448例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占58.7%,保守治疗的仅占6%。本文对近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疾病,约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45%,其中35%~40%属于不稳定骨折,是引起老年人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髋部骨折的35.7%[1],常见于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由于病人大多年老体衰,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内固定治疗易发生髋内翻,有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6%~21%[2],所以在治疗上很棘手,  相似文献   

17.
Pei F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45-3246
股骨颈骨折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到股骨颈头颈交界部的髋部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5万髋部骨折患者,直接经济损失为200亿美元,预计2010年患者数将上升到50万。髋部骨折后患者活动能力将下降,1/3患者将因骨折而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家庭或社会福利机构的照顾,带来极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老年人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Ⅳ型的治疗目前没有太大异议,  相似文献   

18.
曾莉莉  万里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29-130,132
<正>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骨折术后不能早期下地活动,长期卧床导致的废用综合症发病率大大增加,这不仅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调查,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人骨折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约占37%;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血液透析可延续患者的生命,但增加了骨折的风险。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1临床资料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12例>60岁血液透析合并髋部骨折的患者,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8例、皮肤瘙痒伴破  相似文献   

20.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人口年发病率为6.6‰;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在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占所有骨折的10%。以每年13.7%的速度增加;假设按此种趋势持续下去,其发病率将是目前的3倍(30年之后)~([1])。随着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不断地增加,如何能够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降低医疗成本是所有肩关节外科医生面临的问题。肱骨近端骨折以老年或骨质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