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53例。MED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PTED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VAS评分)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PTED组术后3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为88.68%与MED组8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下肢麻木、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PTED组下肢麻木症状评分低于MED组,PTED组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高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MED手术治疗LDH,疗效均较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两种术式针对性各有差异,临床可根据具体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9例,接受椎间孔镜下系统治疗82例,接受椎间盘镜下系统5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PTED组和MED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46%(PTED)和91.23%(M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MED组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较MED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3/82)和3.50%(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TED组(n=45)与MED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腰椎曲度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1)PTED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ED组,但MED组手术时间短于PTED组,透视次数少于PTED组(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6个月,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障碍指数均降低、JOA评分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ED组术后6个月Cobb角缩小,与PTE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腰椎髓核摘除术(open discectomy,O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MED组25例,OD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评估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ME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60、17.364、2.764,P均<0.05),而MED组手术时间多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1,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D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O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1例并发症,OD组出现3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1例出现术后复发,OD组2例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OD对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两者均能取得较佳疗效及安全性,但在开展早期MED手术时间长于OD.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anestration discectomy F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7例,其中应用MED治疗225例,FD手术202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复发、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皆能顺利手术治疗,MED组有17例患者因硬膜囊破裂中转为FD。与MED组比较,FD出血量多和时间短,两组出血量、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术中并发症多发,但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2周和6个月JOA优良率两组比较,MED优于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ED组比较,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伤口感染率和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ED和FD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JOA优良率高,为治疗LDH的满意手术方式,但ME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微创治疗L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和Quadrant微创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Quadrant组。其中,PTED组31例,Quadrant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天数、返回工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PTED组与Quadrant组相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及返回工作时间上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JOA和ODI评分得到改善(P0.05);而且术后3天、1和3个月,PTED组VAS腰痛评分低于相应时间Quadrant组评分(P0.05);两组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JOA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Quadrant通道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DH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PTED手术恢复快、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探究止痛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PTED术后出现残余腰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及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院内制剂止痛散外敷,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优于对照组(76%),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止痛散治疗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近期疗效可靠,能有效缓解PTED术后患者残余腰背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病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前后步态与站立平衡稳定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疼痛科进行PTED的LDH病人82例;另外招募82名没有影响平衡能力的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腰背痛评价问卷评估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腰椎功能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状态。采用步态分析仪分析病人术前及术后行走步态及平衡稳定性,并分析VAS评分和JOA腰椎评分分别与步态和稳定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LDH组术后与术前的VAS评分和JOA腰椎评分、步速、步长、步频、单足支撑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DH组术前与健康对照组的步速、步长、步频、单足支撑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9.
【】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探究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PTED)术后运用止痛散外敷治疗残余腰背痛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术后出现残余腰背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治疗组患者在行PTED术后1周,仍感觉腰背部疼痛未见缓解,在佩戴腰围卧床休息的基础之上给予院内制剂止痛散外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TED术,术后同样佩戴腰围卧床休息,两组病例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外敷止痛散治疗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高、疼痛缓解迅速、腰椎功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抽样方法对54所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医院中,有72.22%的医院同时索取消毒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卫生许可批件(含备案凭证)。有46.30%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日常配制记录;38.89%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生物监测记录;61.11%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化学监测记录。医院的消毒剂储存条件整体较好。结论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的管理不够完善,卫生监督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灭活与抗原性破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比较,在300μW/cm2紫外线照射下,HAV颗粒感染性灭活速度远快于抗原性的破坏。经1%过氧化氢作用的HAV颗粒,其感染性灭活速度与抗原性破坏速度基本呈平行关系,作用60分钟,感染性消失,抗原性亦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特殊医疗器材消毒管理情况,以便改进和加强管理。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填写调查表方法对临床特殊医疗器材的消毒技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医院市场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少数采用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者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处理。全院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胃管、吸痰管等物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各科室常用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处理多数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复用前灭菌多数采用戊二醛浸泡法,少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仍有用低效消毒剂处理的情况。结论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使用后处理和常用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存在不规范情况,需要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方法对11个地级市所有有手术室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主要使用消毒液熏蒸法、消毒液喷雾法、紫外线照射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等方法。有46.49%的医疗机构的手术室采用其中1种消毒方法;有42.26%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2种消毒方法;有11.33%的医疗机构手术室同时拥有3种消毒方法。仍有77.08%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了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的占37.50%,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的只占11.46%。有81.64%的医疗机构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消毒效果检测,有82.43%的医疗机构可进行自我检测。结论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都进行空气消毒,所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尽相同,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法的居多,多数手术室能接受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胃肠镜消毒管理现状,以便改进胃肠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32所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胃肠镜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31%,二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合格率分别为85.71%和50.00%。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有专人负责分别占100%、85.71%和66.67%;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专职人员的培训率分别为84.62%、85.71%和41.67%。在所调查的32所医院中共有7所医院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胃肠镜,能正确规范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的医院仅有1所。结论广东省不同类型医院胃肠镜检查室的消毒管理现状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新都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餐饮具消毒现状,采用纸片检验法对新都区饮食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抽检餐饮单位297户,餐饮具样本1914份,总合格率为73.51%;抽检全部合格的单位占43.43%,全部不合格的单位占8.08%。结果显示,新都区餐饮业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其中以中餐业和中等规模餐饮店卫生状况最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全面落实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改进餐饮业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洗手消毒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问卷调查40名医生和60名护士,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洗手的因素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掌握等问题进行回答,并对是否按标准执行、不能执行的原因给予解释。结果临床医生对手卫生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32.4%,最低为21.6%;医生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19.0%。临床护士对手卫生各项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最低为44.06%;护士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34.0%,知晓人数和执行人数护士明显高于医生。多数人是因工作忙忽视手的卫生或洗手设施不足所致;部分是因为操作时要戴手套,认为不必洗手;少数人惧怕长期洗手消毒会损伤皮肤,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手卫生与临床医疗质量无关。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存在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存在洗手设备不足,必须加强专项培训,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医院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解本市医院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 ,采用平板沉降法对 71所医院室内空气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4年内空气中微生物合格率依次为 6 5 .86 %、4 7.5 1%、30 %和 5 2 .91% ,春季比夏季空气微生物污染要轻 ,除 2 0 0 1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果说明 ,医院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在气候干燥的北方 ,夏季气温上升 ,空气污染加重 ,应加强医院空气的消毒管理 ,提高空气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镇江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镇江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抽样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7份,总合格率为47.81%,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较低,但上级医院好于下级医院。检测胃镜、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37份内腔面,合格率为54.1%,其中胃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000 cfu件/,肠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300 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槽内壁、进水管口、出水管口内表面122份,合格率仅为36.1%,其中胃镜冲洗槽内壁最高污染菌数为2100 cfu/cm2,进水管口内表面为3000 cfu/cm2;肠镜冲洗槽内壁为1800 cfu/cm2,有9份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比较低,市级医院好于县级以下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检查紫外线灯安装与使用情况,检测其辐照度值,了解温岭市28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用于消毒室内空气的紫外线灯现状。结果,辐照度值合格率为60.20%(121/201).去除其中8.26%(10/121)安装不合要求,8.26%;(10/121)安装支数不够,1.65%(2/121)安装不合要求且支数不够,仅49.25%(99/201)完全符合要求、说明企业用于消毒室内空气的紫外线灯使用现状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