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胃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颈静脉血栓,临床药师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及患者实际情况等因素,评估患者无抗凝禁忌后建议首选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可选利伐沙班等方案,并结合充分的患者用药教育给予个性化抗凝治疗监护。LMWH抗凝治疗后患者颈静脉血栓有部分再通,利伐沙班维持治疗期间,未再新发血栓。临床药师对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抗凝药物实施个体化方案的用药监护,可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时同步抗凝治疗方法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防止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恶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观察组在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进行同步抗凝治疗,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防治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的46例患者置管后及抗凝治疗1个月后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2.17%),为上肢浅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17.39%),上肢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4例,颈静脉1例。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采取同步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探寻和总结静脉血栓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9例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患者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术肢的功能活动指导、局部的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出血倾向的预防,监测凝血功能,密切观察肺栓塞的发生等的护理措施。结果:9例PICC静脉血栓保留导管抗凝治疗后血栓溶解,无发生并发症,结论:留置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后,既往多采用拔除导管方法,现采用保留导管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结合相应的观察和护理措施,静脉血栓溶解。避免患者重复置管带来的痛苦和费用的增加,不能按原治疗计划进行的缺点,达到了既抗凝又继续按原计划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认有无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578例PICC置管患者在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无症状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65例,均于抗凝后血栓消退后再拔管。结论综述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及危险性,认为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发现无症状的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必要的,予处理后血栓消失再拔管比不进行静脉彩超检查确认有无血栓形成而盲目拔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5例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5例血栓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药物治疗、患者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映俊  季兴  张永  刘瑶 《中国药师》2022,(5):849-853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儿药物治疗的全过程,运用药学专业知识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性建议。治疗期间因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较低,导致患儿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经临床药师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在抗凝治疗方面,临床药师进行了全程用药监护,下肢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助于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12):1788-1791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PB)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TPB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合理性。结果该患者初始经验性感染治疗方案基本合理,但细菌学检查明确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万古霉素抗感染循证药学证据不足。结论 TPB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应初始经验性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早治疗,但药敏结果明确后建议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住我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03例,入院治疗期间均行PICC置管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有凝血异常、药物因素以及置管感染等,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消失.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对其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例妊娠期艰难梭菌感染(CDI)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例,探讨其抗感染方案的合理性,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妊娠期CDI伴尿路感染患者治疗的诊治过程,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协助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采用口服甲硝唑治疗CDI,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尿路感染。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治愈了肠道CDI及泌尿道感染,保证了母胎安全。结论 临床药师应遵循循证方法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针对并发感染用药应权衡利弊,在保证母胎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感染问题,体现妇产科临床药师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常作为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危重患者抢救等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PICC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时所引起的出血及气胸等机械并发症[1].但导管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4%[2].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7倍[3].现就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