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霞  张继荣 《中国康复》2015,30(3):225-22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许多并发症,慢性疼痛为其主要并发症[1]。有研究显示至少80%的SCI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33%为重度疼痛[2]。SCI后除疼痛本身困扰外,其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日常生活都有严重的影响[3]。然而,SCI后发生疼痛的机制至今不明,其临床表现极其复杂,不同的疼痛形式常同时出现[4],而且描述症状的术语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张蝶 《全科护理》2016,(24):2511-2513
据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统计,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疼痛病人,大约30%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1]。又有数据显示,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仅次于感冒[2]。美国研究估计慢性疼痛已影响美国57%的人口,且3/5的病人疼痛超过1年[3]。慢性疼痛已经估计折磨全球20%~35%的人[45]。而50%~80%的慢性疼痛病人经受着某种睡眠障碍[6],约65%的慢性疼痛病人有睡眠障碍[7]。研究结果暗示,慢性疼痛可以干扰睡眠;睡眠不好也可能降低疼痛阈值,其反过来又加重疼痛,使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89]。鉴于慢性疼痛会引发各种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会增加疼痛感知度这种双向影响关系,临床上治疗慢性疼痛病人时,应着眼于睡眠质量的改善,以提高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且已有文献指出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疗需要评估病人的睡眠状况[10]。因此,睡眠障碍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估慢性疼痛治疗效果的功能性指标。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睡眠障碍主观评估工具进行介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管理慢性疼痛病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君慧  董翠萍  汪晖 《护理研究》2011,25(21):1917-1919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是指术后持续至少2个月的切口疼痛,以自发痛、牵涉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为特征。国外文献报道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50%~80%[1,2],但国内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未受到重视。手术和创伤是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3,4]。研究发现开胸术后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程度、性质和处理方式有关[5]。针对该情况,我院在2009年建立及运用术  相似文献   

4.
<正>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疼痛的发生和延续时间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1]。癌痛,以其剧烈性和持久性居慢性疼痛之首,全世界每天有300-350万人遭受着癌痛的折磨[2]。国内调查资料表明[3]:在各期癌症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0%-61.6%。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发现人体自身调节疼痛的能力(即内源性疼痛调制)与临床中疼痛和镇痛敏感性存在相关性[1],如慢性疼痛患者普遍存在内源性疼痛功能弱化的现象[2],术前的内源性调节能力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3]。Claudia M等报道,不同的种族疼痛敏感性和内源性疼痛调节能力存在差异[4],我们前期的研究也发现,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在实验性疼痛和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均存在差异,那么内源性疼痛调制在这两个民族之间是否存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疼痛一般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疼痛,以躯体疼痛不适为主诉,常见有头痛、颈痛、背痛、肌肉疼痛、胃部烧灼感、腹痛及排尿疼痛等[1]。因慢性疼痛病程长,躯体痛苦严重,顽固不易根治,一些情绪障碍的情况逐渐出现,其中以抑郁和焦虑多见[2,3];同时有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持续或加重中起着关键作用[4~6]。因此,疼痛伴发精神障碍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次调查旨在观察慢性疼痛患者情绪障碍的发  相似文献   

7.
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很普遍.据估计,有25%~50%的社区老年人经历慢性疼痛[1],而护理院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达50%[1],而45%~80%的护理院老年人的疼痛未得到有效的处理[2].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慢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可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1-3],其中血管迷走反应是慢性疼痛介入性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在慢性疼痛介入性治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可达8.7%[4]。血管迷走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引起动脉扩张和心率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  相似文献   

9.
正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是指临床上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如慢性感染、疾病复发),术后出现持续2个月以上的疼痛[1]。文献[2]报道,女性患者发生CPSP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且疼痛程度更重。据调查[3],近10年我国的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8.61%~60.00%之间波动。剖宫产作为女性常见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疼痛是疼痛持续的一种状态,时间超过3个月~([1])。据调查~([2]),青少年慢性疼痛的发病率约为2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调查报道[3],美国青少年慢性疼痛患者每年所花费用平均为11787美元/人,全国每年因此所花总费用约为195亿美元。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和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导致功能残疾,该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困扰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简明疼痛程度量表对288例门诊慢性疼痛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疼痛病人在过去1周遭受的疼痛程度为(4.82±1.79)分,慢性疼痛给病人带来的困扰依次为日常生活、工作、睡眠、情绪,其平均分均在5.00分以上。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年龄、疼痛部位数及病程不同,病人疼痛困扰的不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疼痛部位数及年龄是病人疼痛困扰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慢性疼痛病人承受着较为严重的疼痛折磨,疼痛给病人工作、日常生活、睡眠、情绪造成的困扰较大,低收入、疼痛部位多、老年、女性、农民、低学历、病程长的慢性疼痛病人,其感受到的疼痛困扰程度更高,应成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2.
<正>术后急、慢性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急性疼痛如未有效控制可转变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术后慢性疼痛是指手术后反复发生、发展超过3个月,或者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大量报道指出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小至阑尾炎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可在2%-56%[1]。CPSP不同程度地干扰生理机能,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长远的困扰,引起严重并发症,甚  相似文献   

13.
王晓杰  张雅琴  高娜  郭淑丽  邓海波  姜英  孙红 《护理研究》2013,27(19):1921-1922
病人由于疾病、外伤、诊疗及手术而遭受着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折磨。许多研究表明,病人的疼痛未得到充分治疗或缓解[1,2],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3]。近年来疼痛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同时也提出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以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在诸多慢性疼痛疾病中,女性的流行比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因此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方面,女性也要高于男性[1-3]。尽管存在差异,但各类实验分析均得出疼痛存在性别差异的结论[1,9],临床研究也一致表明在疼痛的类型、敏感性、程度和阈值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目前研究表明,在疼痛性疾病中性别差异较大,而在术后疼痛中则性别差异较小,其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手术类型及手术方式[1,10]。本文就目前可能导致疼痛性别差异的各种因  相似文献   

15.
<正>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伴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受[1,2]。依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常因疼痛而难以入睡、食欲不振,甚至丧失部分社会功能[3]。虽然疼痛是机体受损的信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持续反复出现的疼痛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治疗。现已明确疼痛的病理过程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有密切联  相似文献   

16.
前言: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北美将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医疗服务。从伦理及人道主义的角度而言,“缓解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重,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控制治疗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又显得十分重要。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很普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认知功能异常可能使老年人疼痛的评估变得复杂[3]而如何对老年人进行正确疼痛评估尤显重要,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是指在一次或多次腰、骶椎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1]。有研究表明10%~40%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病人会发生FBSS [2],持续的腰骶部、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FBS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公认的原因包括神经根牵拉损伤、间盘再突出、硬膜外瘢痕粘连及炎症刺激等[3]。  相似文献   

18.
<正>疼痛是始终伴随人们的生命活动,已被定义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到6个月的疼痛,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2]。持续的疼痛刺激还会导致病人对疼痛有灾难化认知,对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疼痛的药物治疗起效慢、时效长,长期使用存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随着慢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的开始,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正>滑膜注药是临床疼痛治疗中有显著疗效的方法[1,2],在经腰椎关节突滑膜银质针导热治疗盘源性腰腿痛中,取得了与在此部位注药相同甚至更强、更久的疗效[3],且治疗方法简单经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机制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资料显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下肢病理性疼痛[5]疗效显著,腰椎神经卡压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密切相关[6]。新近有资料显示[7~9],适当的热刺激可激活中枢交感核团,激活下行抑制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疼痛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有研究[1,2]显示,老年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80%患有明显疼痛的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疼痛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4].随着我国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重,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控制治疗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