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和旋转稳定性,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老年高风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更为有利[1-2].临床上,外科医师往往因为PFNA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显性失血量少等因素忽略了患者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3-4].目前的相关研究在样本量、数据处理、研究方法上没有明确不同骨折分型对于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接受PFNA手术的不同AO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分型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DHS组(31例)和PFNA组(34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DHS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疗效相当,但PFNA可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闭合PFNA内固定治疗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及术中显性失血量进行比较。结果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平均总隐性失血量是平均显性失血量的10倍以上。术后第4~5天与术后第1天、第2~3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大于术中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天,故术后前3天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DHS组(31例)和PFNA组(34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DHS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型)疗效相当,但PFNA可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AO/OTA A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下降程度,根据公式估算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情况,分析隐性失血原因。结果:临床数据研究发现本组36例患者手术后Hb、Hc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隐性失血与术中可见的失血量差距很大。结论:PFNA手术微创,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小,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计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各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隐性失血量与术后时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骨创伤外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Gross方程计算PFNA内固定术后各阶段(1d,2~3d以及4~5d)的隐性失血量,并与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失血进行比较。结果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89.7%,术后隐性失血量第4~5天与第2~3天、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主要的失血途径是隐性失血,并且主要发生在术后3 d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Gross方程间接计算出隐性失血量,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COPD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PFNA术后总失血量(732.0±220.0)ml,显性失血量(94.5±51.3)ml,隐性失血量(637.5±214.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87.0%。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有相关性。结论:应该重视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因素,严密监测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诊治的408例采用Gamma3、PFNA及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比较Gamma3组、PFNA组及DHS组的失血量区别。结果:Gamma3治疗组患者共9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4.7±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3.5±83.0)mL,平均总失血量为(831.9±474.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28.3±455.5)mL。PFNA治疗组患者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69.0±27.1)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91.5±111.4)mL,平均总失血量为(825.7±478.0)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34.2±455.7)mL。DHS治疗组患者共4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7.5±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83.6±142.1)mL,平均总失血量为(695.7±502.4)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12.1±457.6)mL。结论:通过3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DHS治疗粗隆间骨折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Gamma3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较多,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n=60)和全麻组(n=60),经相应麻醉方式处理后均行PFNA手术治疗,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硬膜外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770.4±415.3)ml,全麻组隐性失血量为(1142±60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麻会导致隐性失血量的增加,若无明显禁忌,建议行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 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物型FHR组患者6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PFNA)组患者97例。FHR组患者根据术后1周复查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高Hb亚组(≥9 g?dL-1)和低Hb亚组(<9 g?dL-1)。比较FHR组和PFNA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对高Hb亚组和低Hb亚组的Hb量、红细胞压积(Hct)、院内感染、术后1个月和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HR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大于/长于PFNA组,而下床时间短于PFNA组,P<0.01。FHR组与PFNA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均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FHR组患者中低Hb亚组院内感染率高于高Hb亚组,低Hb亚组术后1周Hb和Hct水平、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FIM评分均低于高Hb亚组,P<0.01。结论: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快,但总失血量高于PFNA组患者,其中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术后中重度贫血(<9 g?dL-1)患者院内感染率增高,影响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围术期定期监测Hb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