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鱼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83-1384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诊断阳性率为100%。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在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能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24 h内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24 h内其肌钙蛋白T水平呈上升趋势、肌红蛋白呈下降趋势,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呈先急剧上升再下降趋势。心肌标志物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心肌酶谱(81.7%比75.0%、81.6%比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特异性均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心肌梗死的敏感率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均高于心肌酶谱(90.00%、91.67%、93.33%比5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肌钙蛋白T、血肌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急性心肌梗死,其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快速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琳  朱成勤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70-1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诊断中心肌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86例,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检测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与同期体检健康人40例相应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MI患者各时段Mb、Tn-I与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 h AMI组Mb、Tn-I敏感度显著低于6-12 h与12-24 h(P〈0.05),CK-MB各时段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各时段特异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标志物中,肌红蛋白在AMI检测中敏感性最强,可作为该疾病快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对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进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行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入院8h、16h和24 h cTnT、Mb、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入院时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cTnT、Mb、CK-MB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100.00%、95.25%,70.00%、92.84%,80.00%、88.92%.cTnT的特异度显著高于Mb和CK-MB.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时联合检测方法能作出快速诊断,心肌标志物中cTnT的特异性最高,Mb特异性最低,但其灵敏性较高,在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肌酶谱检测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82例患者中有25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共检出204例阳性,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共检出256例阳性。心肌酶谱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70.20%、80.31%,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6.47%、92.13%。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心肌酶谱检测,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将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肌标志物各个指标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在8~24 h的联合检测诊断真阳性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心肌标志物检测的方式进行疾病诊断,真阳性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诊断中心肌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肌钙蛋白(cTnT)、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对比其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cT-nT、Mb和CK-MB的水平全部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cT-nT、Mb和CK-MB等心肌标志物进行综合检测,可快速地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准确诊断,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旭武 《当代医学》2021,27(10):88-90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115)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85).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床旁快速检测,分析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6 h组患者H-FABP、MYO水平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两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TEMI组患者H-FABP、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4、0.910、0.948,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9、0.775、0.890,H-FABP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P<0.05),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P<0.05).H-FABP与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及D-Dimer(P<0.05).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98例胸痛患者在就诊时即刻采肘静脉血、第1天每3h采静脉血检测cTnI、MYO、CK-MB质量,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AMI组、非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间间血清cTnI、MYO、CK-MB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cTnI、MYO、CK-MB质量出现时间及达到峰值的时间都不同。结论:由于cTnI、MYO、CK-MB质量出现时间段的不同,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的诊断AMI。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研究对象,测定2组的蛋白肽类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及酶学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测定AMI患者2~4 h内CRP、cTnI、CK-MB、AST的阳性率。结果 AMI的CRP、CK、CK-MB、AS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2~4 h内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TnI、CK-MB、AST都是检测AMI患者心肌损伤的良好指标,但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的价值要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在临床诊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浓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30便冠心病(CHD)患和50例正常(NS)人,进行血清SA浓度测定。结果:AMI组治疗前的血清SA浓度(733.95±132.50μg/ml),明显高于CHD组(515.03±74.71g/ml)和NS组(497.74±64.70μg/ml),经q检验表明,AMI组较其它两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ST段下降率在判定其早期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值( CK-MB),据其判断心肌灌注情况,同时观察ST段偏移峰值及ST段下降率。并比较分类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结果:根据CK-MB结果,其中治疗后心肌再灌注42例、低心肌灌注13例、心肌无复流55例,。治疗前ST段偏移峰值均无明显差异,心肌再灌注组ST段下降率显著高于低心肌灌注组及心肌无复流组(P<0.05、P<0.01)。所有心电图中,正常26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94例,其中:T波改变78例、ST段改变56例、等位性Q波36例、急性损伤阻滞52例、窦速32例、窦缓26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结论:ST段下降率能够良好的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能早期、准确的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的质量水平,探讨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6.7%和78.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同时检测cTnI和Mb时AM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8.0%;同时检测cTnI、Mb和CK—MB时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2%,阴性预期值为88.0%。结论:cTnI、CK—MB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cTnI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生化标志物 ,以前主要检测心肌酶谱 ,由于组织间的交叉反应 ,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 ,随着肌红蛋白 (Mb)、肌钙蛋白I(cTn -I)的发现和深入研究 ,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测的生化标志物已有很多。现通过测定AMI患者血清CK-MB、cTn -I、Mb的动态水平 ,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AMI组 2 5例 ,男性 1 4例、女性 1 1例 ,年龄 31~ 82岁 ,均有胸痛特点 ,心电图符合AMI诊断。其他疾病组 2 8例 ,男 1 7例、女 1 1例 ,年龄2 8~ 6 5岁 ,其中 1 1例烧伤 (烧伤面积6 4 %± 1 7…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88分,7例)、中危组(89~118分,29例)和高危组(≥119分,46例),对患者进行跟踪记录,记录1年内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记录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冠动脉病变支数和冠动脉病变Geninis评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检测GRACE评分与二者的关系,进而评价GAR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对三组患者MACCE与出血时间进行对比,MACCE中心肌梗死(0%,3.4%,8.7%)、全因死亡(0%,6.9%,10.7%)和出血事件(0%,10.3%,13.0%)发生的概率根据患者低危、中危、高危逐渐上升;对三组患者冠动脉支数和Geninis评分对比,单支血管病变的概率随着缓和低危(57.1%)、中危(24.1%)、高危(8.7%)逐渐增加,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和Geninis评分对着患者低危[28.6%,14.3%,(49.98±19.23)分]、中危[31.0%,44.8%,(65.99±39.04)分]、高危[43.5%,47.8%,(88.09±36.95)分]逐渐增大;对GRACE危险评分与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GRACE评分与患者病变血管支数(r=0.312)和Geninis评分(r=0.395)呈正相关的关系,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AMI患者近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成正相关,GRACE评分越好,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越好,建议在临床上应用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