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CLN)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TMC的患者422例,对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的超声、术中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总结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结果 422例TMC患者术前超声检出颈部中央区气管旁128例(30.3%,128/422)276个肿大淋巴结,其中多数淋巴结(98.6%,272/276)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长短径比≥2(63.8%,176/276),部分淋巴门结构不清(72.1%,199/276),血流稀少或无血流显示(91.7%,253/276)。术中清扫检出气管旁肿大淋巴结978个,其中522个(53.4%,522/978)淋巴结长径≤5.0 m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00例(23.7%,100/422)203个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未显示中央区气管前及喉前肿大淋巴结,术中清扫发现气管前和喉前肿大淋巴结51个(气管前22例48个肿大淋巴结,喉前3例3个肿大淋巴结);其中30个淋巴结(58.8%,30/51)长径≤5.0 mm,5个(9.8%,5/51)淋巴结长径>10.0 mm;病理检查证实7例13个气管前淋巴结转移(1例气管前和喉前均显示1个淋巴结转移)。结论 TMC患者颈部中央区解剖结构复杂,且颈部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所在位置较深、长径较小、术前超声检查极易漏检;术前超声未检出颈部肿大异常的淋巴结并不能排除微小淋巴结转移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危险。了解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熟悉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发现肿大淋巴结即扩大超声扫查范围,对颈部中央区各亚区仔细扫查,对指导临床手术彻底切除甲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352例,共有413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向前回归分析,建立超声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186例PTMC患者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共有229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应用模型预测186例验证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比较,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以术前超声特征为自变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X1(癌灶最大径)、X2(癌灶个数)、X6(微钙化占癌灶面积)以及X9(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2.52+1.36X1+0.63X2+2.06X6+2.19X9;P=eZ /1+eZ(P是转移概率,e是自然数2.72)。应用模型预测验证组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对比,其准确性为89.08%,敏感度为91.36%,漏诊率为8.64%,特异度为87.84%,误诊率为12.16%,阴性似然比0.098,阳性似然比7.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 结论超声预测模型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超声征象,为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PTC患者的超声征象。其中59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11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采用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限值。采用χ2和秩和检验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超声征象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RI、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限值分别为0.735、13.95 cm/s。与PTC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直径、是否有晕环、是否累及甲状腺上极、有无微钙化、血供分级、RI及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原发灶回声、边界是否清晰、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C原发灶直径及PSV这2个因素是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PTC原发灶的一些超声征象与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为术前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其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得出其相关因素并予以不同评分.结果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微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位于上极及肿瘤与甲状腺被膜的接触部分>25%的肿瘤周长发生率均高于阴性患者(P<0.05).超声积分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超声积分≥2.5分为分界值,其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超声积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超声积分≥2.5时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PTC患者的年龄、性别、PTC结节声像图特征。结果男性患者、PT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PTC结节最大径>1.0cm、边缘不规则、接触被膜及被膜不连续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TC结节多发、位于甲状腺上部、最大径≥3.0cm及被膜不连续是颈部淋巴结多区域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PTC结节位于甲状腺上部是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及PTC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直径≤1.0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TMC),生存率高,预后好。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国外报道[,PTMC约占甲状腺癌的6%-63.7%;国内报道为11.0%-47.7%,我院2008年-2013年4月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治患者共2225例,微小乳头状癌占55.9%。关于微小乳头状癌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指征及范围仍有争议。本文对我院2008年-2013年5年间1244例初治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PTC患者的术前超声征象进行分析,其中4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9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对超声征象与病理的吻合度进行k系数检验.以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以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C原发灶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内微钙化、颈部淋巴结内钙化、淋巴结内囊变坏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 =45.21、48.78、57.81,OR=32.49、50.73、246.60,P均<0.05),且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k=0.57、0.56、0.64,P均<0.01).结论 PTC原发灶内微钙化和颈部淋巴结囊变坏死、钙化对术前预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倩  许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11):1752-1756
甲状腺癌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尤其是乳头状癌(PTC)。PTC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后者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规灰阶超声可评估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模式等,结合超声造影血流增强模式动态显示及定量参数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可定性判断及测定结节硬度,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及分子检测可进一步提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文主要对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SR)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PTMC患者共82个病灶,其中12例患者12个病灶伴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70例患者70个病灶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对所有病灶进行弹性评分,并检测病灶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R。分别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有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与无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弹性评分、SR的差异,并绘制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SR判断PTMC有无中央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有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与无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的弹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P=0.08);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PTMC的平均SR为2.44±0.61,高于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PTMC的平均SR 1.67±0.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P=0.00);PTMC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SR为2.01时判断PTMC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3.3%、81.4%、78.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弹性评分不能作为判断PTMC有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指标,而SR可作为预测PTMC有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甲状腺良性小结节患者(良性对照组)和34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微小癌组)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流分布特点.结果 良性对照组39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微小癌组42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5%(38/42),且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微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及Ⅲ级血流信号的患者较良性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颈部淋巴结检测,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TMC的CDUS诊断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CDUS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2例(57.78%),病变良恶性待定12例(13.33%),恶性误诊为良性病变16例(17.78%).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阳性率84.21%(16/19).结论虽然CDUS对TMC的诊断有局限性,但对TMC病灶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可提高TM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6例甲状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最大径、肿瘤双侧性、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超声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826例PTMC患者中有216例(26.15%)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OR=1.600,P<0.001)、年龄≤45岁(OR=2.020,P<0.001)、肿瘤最大径>5 mm(OR=2.371,P<0.001)、超声显示病灶内存在微钙化(OR=1.407,P=0.042)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92,P=0.016)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负相关;肿瘤多灶性、肿瘤双侧性及其余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并无相关性。结论: 男性、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5 mm、超声显示病灶内存在微钙化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依据,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则可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微小癌(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9例(82个结节)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丰富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Ⅰ型、Ⅱ型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维超声对研究组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89/103)、80.5%(33/41)、91.8%(89/97)、70.2%(33/47)。103个甲状腺微小癌中,超声诊断准确89个,达到了86.4%的诊断准确率;其余14个中,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9个,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瘤样增生5个。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cN0的PTMC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双侧PTMC3例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32例单侧PTMC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甲状腺全切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例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再行改良颈清淋巴结均未及转移;其余31例中央组淋巴结未及转移。1例术后发生左颈部淋巴漏,1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补钙后缓解,2周后恢复正常;2例喉返神经麻痹。经6~42个月的随访,35例患者均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对cN0的PTMC患者常规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改善其生存情况,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measures 1 cm or less in its longest dimension.The incidence of PTMC is increasing worldwide.Surgery is the primary treatment;however,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controversial,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different guidelines have been noted.Routine 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may result in hypoparathyroidism and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in some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while simple thyroidectomy may leave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high-risk patients.To selectively perform prophylac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 in high-risk patients,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PTMC.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this,but their conclusions are not entirely consistent.Sever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for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and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factors include age,gender,tumor size and location,multifocality,bilaterality,extrathyroidal extension,and abnormal lymph node found using ultrasound.Here,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along with a favorable opinion on or against these factors,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pic among the medical community.In addition,current opinions about 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高性能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价值,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配有sonoCT及XresTM技术的HDI5000新型彩超仪,观察4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5例甲状腺微小癌均被检出,其声像图特征为癌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实质性不均匀低回声为主,边缘不规则,有细毛刺,结节内有细小强光点,呈簇状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癌结节内可测及高阻力的小动脉血流频谱,彩色血流呈短棒状伸入癌结节或呈花点状分布.结论高性能超声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砂粒体的检出率及结节周边细小毛刺的清晰度,提高结节内彩色血流的敏感度,从而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2013年492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微小癌119例,其中乳头状癌105例,滤泡癌11例,髓样癌3例,女性98例,占82.36%;男性21例,占17.64%.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5.61岁.119例甲状腺微小癌中发生在单侧的104例,双侧15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15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占优势,肿瘤体积小、隐匿,诊断应结合组织结构及细胞学形态等综合特征,肿瘤分化较好,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其它肿瘤好.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微小癌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冷冻切片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检出率。方法 对42例冷冻切片诊断的TMC进行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42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核内包涵体、毛玻璃样核、核沟、纤维性间质和砂砾体。免疫组化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19(CK19)均强(+),癌旁滤泡和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17例上皮膜抗原(EMA)(+),8例CEA(+)。结论 TMC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CK19的阳性表达有助于T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