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108例老年C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500mg,3次/d,用药1周.评价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结果 肺炎不同严重度指数(PSI)分级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PSI V级D-二聚体显著高于Ⅱ、III、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Ⅳ、V级肺部感染控制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痊愈率54.6%,有效率83.3%.结论 美罗培南可作为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浆GMP-140、D-二聚体在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CHD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对重度OSAHS组18例、CHD组22例、OSAHS合并CHD组1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OSAHS组、CHD组和OSAHS合并CHD组(合并组)血浆GMP-140浓度分别为(18.84±1.99)ng/ml、(18.82±1.59)ng/ml和(18.88±1.79)ng/ml,与正常对照组(12.79±1.32)ng/ml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43±0.003)mg/L、(0.50±0.001)mg/L、(0.50±0.004)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2±0.001)mg/L(P<0.05)。而OSAHS组、CHD组和合并组之间GMP-140浓度、D-二聚体浓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9,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因乏氧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包括冠脉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些可能是OSAHS患者CHD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长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市五医院收治的18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P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即进行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检测,进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按照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500 μg/L,114例)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 500 μg/L,75例).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CAP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PSI评分Ⅰ~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为378.37 μg/L(216.74,649.50) μg/L,Ⅳ级的为673.41 μg/L (544.77,866.85) μg/L,Ⅴ级的为831.58μg/L(591.78,1066.39) μg/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8,P<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log-rank法,x2=52.5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预测CAP患者长期死亡的独立指标(OR =2.05,95%CI:1.48 ~2.61,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衡量CAP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长期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用ELISA定量快速检测法测定86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Ⅰ、Ⅱ、Ⅲ 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肺癌(Ⅲb、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肺癌(Ⅰ、Ⅱ、Ⅲa期)患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肺癌肿瘤诊断及病情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病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3人,采用日立7180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组、健康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6±0.28 μg/ml,0.18±0.12 μg/ml和0.12±0.02 μg/ml,乳腺癌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01).术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34±0.11 μg/ml,降低38例,良性乳腺疾病组0.15±0.04 μg/ml,降低13例,两组降低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497,P<0.05);手术前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t=2.615 7,P<0.05).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明显高于Ⅲ期,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艾静  张连祥 《检验医学》2015,(4):314-3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栓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7例CHF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级(41例)、Ⅱ级(38例)及Ⅲ级(38例)3组,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HF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采用χ2检验分析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CHF患者NYHA分级的增高,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中发生血栓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的患者(P0.01)。当血浆D-二聚体的临界值为2 091 ng/m L时,诊断CHF患者血栓风险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69.0%。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左主干病变、心肌梗死病史有关联性(P0.01)。血浆D-二聚体2 091 ng/m L的CHF患者在90 d内发生血栓的累积概率明显增高(Log-rankχ2=59.821,P=0.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F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可反映患者病情程度,可对CHF患者血栓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心房纤颤患者,常规采静脉血1 ml,使用Roche集团生产的Cardiac Reader,测定血浆D-二聚体。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54例为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72例为对照组。随访72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栓栓塞事件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复合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心房纤颤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 (miR)-30a及 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AAD患者 152例和 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AD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 n=107例)和死亡组( n=45例),检测各组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预测 AAD死亡的价值。结果 AAD组血浆 miR-30a(1.93±0.78)及 D-二聚体(6.28±1.72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5,0.36±0.0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58, 16.814,均 P<0.001)。死亡组血浆 miR-30a(2.42±1.13)及 D-二聚体( 8.62±2.24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1.30±0.56,3.64±1.3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24, 14.735,均 P<0.001)。ROC曲线显示, miR-30a及 D-二聚体两项联合预测 AA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 0.936,95%CI: 0.875~ 0.992)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4.0%,88.6%。结论 AAD患者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 AAD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分为4级,其中Ⅰ级患者21例,Ⅱ级患者67例,Ⅲ级患者43例;Ⅳ级患者29例,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其中生存组129患者,死亡组31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利用Pearson分析软件分析患者预后与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PIS评分等级越高,患者体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存活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降钙素原水平为(2. 37±0. 81) ng/ml,入院第3天降钙素原水平为(1. 93±0. 72) ng/ml,入院第5天降钙素原水平为(1. 74±0. 51) ng/ml,入院第7天降钙素原水平为(1. 43±0. 62) ng/ml,随着入院治疗时间的延长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死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同一时段与存活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入院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降钙素原水平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作为临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指标,动态监测其水平可以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并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检测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32例SAP住院患者入院即刻以及24、48、72h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并记录Ranson评分;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Ranson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SAP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SAP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红细胞比容(Hct)、血白蛋白和血钙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入院48 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anson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01).③胰腺CT分级D、E级的SAP患者D-二聚体水平(mg/L)显著高于B、C级(1.18±002、1.23±0.01比0.90±0.02、0.93±0.01.均P<0.05).④SAP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入院24 h、48 h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MOF者(24 h:1.26±0.02比0.93±0.02,48 h:1.25±0.02比093±0 02,均P<0.05).结论 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入院即刻单次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48例不同心功能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48例、无痛性心肌缺血51例、心绞痛49例)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D-二聚体、TPP水平,并作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均高于20名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或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高于Ⅲ级组(均为P<0.01),而Ⅲ级组又高于Ⅱ级组(均为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与TPP水平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纤溶状态和病情变化,检测冠心病患者体内D-二聚体与TPP水平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Fas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在卡托普利治疗前、后细胞调亡抑制物血浆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 ,以及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42例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 ,进行药物干预共 4周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Fas水平。健康对照组 2 9例 ,同时检测血浆sFas。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Fas水平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对照组 (6 .1 7± 2 .0 1 )ng/ml,心衰组 (1 6 .55± 9.4)ng/ml,P <0 .0 1 ]。心功能Ⅱ级组 (1 0 .76± 5 .32 )ng/ml,Ⅲ级组(1 3 .1 1± 4 .42 )ng/ml,Ⅳ级组 (2 4 .0 2± 1 0 .67)ng/ml,Ⅳ级组与Ⅱ、Ⅲ级组比较 ,P <0 .0 1。卡托普利治疗后血浆sFas明显降低 [治疗前(1 7.2 5± 9.96)ng/ml,治疗后 (1 4 .59± 8.48)ng/ml,P <0 .0 1 ) ]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衰患者血浆sFas升高 ,并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推测sFas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卡托普利有降低sF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bela(ELA)表达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其中NYHA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itroge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ELA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ELA水平与NT-proBNP、LVEF的相关性。结果血浆ELA、NT-proBNP水平在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4.69(2.50,5.87)μg/L、1 022(776,1 760)ng/L]、Ⅲ级患者[8.66(6.81,9.65)μg/L、3 265(2 800,4 115)ng/L]、Ⅳ级患者[23.37(16.91,37.88)μg/L、7 817(6 959,9 636)ng/L]高于Ⅰ级患者[2.75(1.87,3.82)μg/L、318(219,537)ng/L],且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Ⅱ级、Ⅲ级患者,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P0.05);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LVEF水平[(37.33±4.63)%、(34.00±4.47)%]低于Ⅰ级患者[(45.25±4.44)%](P0.05),Ⅲ级与Ⅳ级、Ⅰ级与Ⅱ级患者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86,P0.001),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61,P0.001)。结论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表达明显增高,血浆ELA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和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确立D-二聚体检测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利用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经实验发现,确诊为肺栓塞的4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1.86±0.29)μg/ml高于正常临界值(0.5μg/ml);治疗4 d后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8±0.24)μg/ml,比治疗前降低;7d后测量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45±0.19)μg/ml,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肺栓塞发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观察肺栓塞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与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关系。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85例肝病患者行肝脏活体组织穿刺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分为急性乙型肝炎(11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19例)、肝炎肝硬化(24例),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浆D-二聚体、vWF的水平,并与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0.75±0.14)mg/L、(0.84±0.13)mg/L(、1.06±0.21)mg/L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0.45±0.1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二聚体水平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788、0.645,均P<0.01);各组vWF的含量(126.97±48.78)%(、113.46±25.81)%、(143.77±50.77)%与慢性肝炎轻度(83.56±2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WF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502、0.333,均P<0.01);血浆vWF与血清PCⅢ、CⅣ、HA、LN有显著相关关系(r分别为0.474、0.614、0.483和0.515,均P<0.01)。结论D-二聚体为反映凝血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vWF有助于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血浆D-二聚体、vWF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AMI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Myo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发病2h后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0.25±0.12)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组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TnI及Myo对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浆GMP-140,D-二聚体在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CHD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 对重度OSAHS组18例、CHD组22例、OSAHS合并CHD组1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OSAHS组、CHD组和OSAHS合并CHD组(合并组)血浆GMP-140浓度分别为(18.84+1.99)ng/ml、(18.82&#177;1.59)ng/ml和(18.88&#177;1.79)ng/ml,与正常对照组(12.79&#177;1.32)ng/ml有明显差异(P&lt;0.05);三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43&#177;0.003)mg/L、(0.50&#177;0.001)mg/L、(0.50&#177;0.004)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2&#177;0.001)mg/L(P&lt;0.05).而OSAHS组、CHD组和合并组之间GMP-140浓度、D-二聚体浓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且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9,P&lt;0.05.结论 重度OSAHS患者因乏氧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包括冠脉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些可能是OSAHS患者CHD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呼吸科≥6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及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分为不同感染分级3组(PSI评分Ⅰ~Ⅲ级、Ⅳ级、Ⅴ级组),每组20例,以同期本院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再根据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52例)和死亡组(8例)。比较不同PSI分级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PSI评分、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CRP、BNP和ChE水平、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肺部感染PSI评分Ⅳ级和Ⅴ级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较Ⅰ~Ⅲ级患者显著延长(d:14.7±2.1、18.3±2.6比9.2±1.7,均P<0.05),且以Ⅴ级组的增加更显著。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老年肺部感染组患者的PSI评分、WBC、D-二聚体、CRP和BNP均显著增加,ChE明显降低,且随着PSI评分分级增高上述指标的变化越显著〔PSI评分(分):78.9±13.7、117.4±20.2、152.1±34.8比51.3±7.9;WBC(×109/L):11.4±1.4、13.6±1.9、16.7±2.2比8.9±1.1;D-二聚体(μg/L):779.6±46.1、1068.2±142.6、1846.2±215.0比348.3±31.8;CRP(mg/L):30.1±3.7、58.2±6.7、74.7±9.2比6.8±0.9;BNP(ng/L):1057.4±205.1、1976.7±333.7、2437.7±468.9比115.8±21.7;ChE(U/L):6260±826、3390±437、1861±268比7804±905;均P<0.05〕。PSI Ⅳ级和Ⅴ级组7 d病死率较PSI Ⅰ~Ⅲ级组增多〔10.0%(2/20)、30.0%(6/20)比0〕;生存组与死亡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PSI评分、WBC、D-二聚体、CRP和BNP均显著升高〔PSI评分(分):141.5±23.3比97.6±18.2;WBC(×109/L):15.9±1.9比12.1±1.8;D-二聚体(μg/L):1373.9±179.4比627.4±69.6;CRP(mg/L):69.8±9.8比42.6±7.3;BNP(ng/L):2745.6±374.9比1022.2±171.3;均P<0.05〕,ChE显著降低(U/L:2569±309比5692±777,P<0.05)。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BNP和ChE水平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并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