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肿瘤体积对于肾脏肿瘤行肾脏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1例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是否大于7 cm分成两组,了解术前及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肾功能恶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大于30%]在肿瘤直径≤7 cm组发生率明显大于肿瘤直径7 cm组(32/45、71.1%及11/36、30.6%,P0.000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 1.05,P0.001)、术前GFR值(OR 0.95,P0.001)及肿瘤直径(OR 1.19,P=0.003)是术后肾功能恶化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术前GFR值及肿瘤直径是肾肿瘤患者接受肾切除术后肾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TU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 85例UTUC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膀胱开口袖套状切除术治疗,术后部分患者给予规范化膀胱药物灌注化疗。术后进行跟踪随访,统计85例患者无瘤生存期及3年无瘤生存率,分析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85例患者随访3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6个月,无瘤生存时间19~63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38.5个月,3年无瘤生存率为54.12%。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多发性灶、TNM分期均为影响UTU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多发性灶、高TNM分期均不利于延长UTU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有助于提高无瘤生存率,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miRNA-23a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60例,依据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组(n=50例)和未发组(n=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RT-PCR)检测miRNA-23a表达水平,分析miRNA-23a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和未发组肿瘤类型、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miRNA-23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在校正肿瘤类型、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PR等因素后,miRNA-23a表达水平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3a表达水平以1.0评估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为92.00%、96.36%、95.00%、0.882,一致性良好(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miRNA-23a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密切,其低表达水平可能提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胃癌患者术前施行超声检查,术后收集患者的病理结果,对胃癌肿瘤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和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肿瘤分期、远处转移情况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区域内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上,不同N分期的肿瘤直径大小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N分期越大,肿瘤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 AGR)差值与术后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 HCC患者144例,均首次行肝切除术,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检测血常规,计算手术前后NLR、PLR、AGR差值,分别记为ΔNLR、ΔPLR、ΔAGR。将144例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无复发组与复发组,生存组与死亡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学指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患者术后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随访5~62个月,中位随访37.63个月,复发63例,死亡57例。复发组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肿瘤数3个、肿瘤直径5 cm、ΔNLR增高及ΔPLR增高比率(92.06%、73.02%、15.87%、71.43%、60.32%、55.56%)高于无复发组(77.78%、54.32%、4.94%、43.21%、41.98%、38.27%)(P0.05)。死亡组年龄≥53岁、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肿瘤数3个、肿瘤直径5 cm、ΔNLR增高、ΔPLR增高、总胆红素15.65μmol/L比率(73.68%、94.74%、77.19%、15.79%、70.18%、70.18%、57.89%、82.46%)高于生存组(51.72%、77.01%、52.87%、5.74%、45.98%、36.78%、37.93%、56.32%)(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HR=1.025,95%CI:1.012-1.038,P0.001)、微血管侵犯(HR=1.754,95%CI:1.232~2.485,P=0.002)、肿瘤直径5 cm(HR=1.262,95%CI:1.061~1.465,P=0.027)、肿瘤数3个(HR=1.713,95%CI:1.272~2.293,P0.001,)、ΔNLR增高(HR=2.394,95%CI:1.532~3.724,P0.001)、ΔPLR增高(HR=2.496,95%CI:1.156~5.389,P=0.020)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HR=1.581,95%CI:1.151~2.172,P=0.005)、微血管侵犯(HR=1.781,95%CI:1.017~3.120,P=0.043)、肿瘤直径5 cm(HR=1.922,95%CI:1.333~2.771,P0.001)、ΔNLR增高(HR=2.115,95%CI:1.294~3.455,P0.001)、ΔPLR增高(HR=1.552,95%CI:1.122~2.161,P=0.003)、总胆红素15.65μmol/L(HR=1.717,95%CI:1.047~2.814,P=0.032)是HCC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肝切除术后NLR、P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利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宫颈癌各项特性的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对11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常规MRI、DWI及DCE-MRI扫描,将宫颈癌患者根据以下因素分组:①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②不同肿瘤类型;③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④高低级FIGO分期;⑤不同淋巴结状态(0,1,2,3);⑥不同肿瘤直径(最长径≤2 cm,2~4 cm,>4 cm);⑦不同年龄组(30~,40~,50~,60~).所有ADC值均由b=0,600 s/mm2及b=0,1 000 s/mm2两组ADC图计算得出,比较各组的ADC值.结果:ADC值在低分化宫颈癌(G3)与高中分化宫颈癌(G1/2)之间,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之间,在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术后无复发或转移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ADC值在高低级FIGO分期、不同淋巴结状态(0,1,2,3)、不同肿瘤直径及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DC值对于预测患者预后(术后是否复发或转移)的价值较高,ADC值可以用来提示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及类型,尽管仍有一定的交叠,两组b值对于评估宫颈癌不同特性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 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O.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MRI)序列肝胆特异期的影像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8例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直径3 cm)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不同影像征象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RI肝胆特异期肿瘤与肝实质对比度、肿瘤对比增强率均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胆特异期肿瘤边界不规则(HR=4.07,P=0.001)、肿瘤对比增强率(HR=0.97,P=0.014)与肝癌的术后复发独立相关。肿瘤边界不规则组较边界规则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P=0.002),肿瘤低对比增强率组较高对比增强率组患者复发率高(P0.001)。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肝胆特异期肿瘤边界、肿瘤对比增强率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苏江  王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101-110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与临床病理因素、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20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清AFP浓度与肝癌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TNM分期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AFP浓度与患者肿瘤直径(x2=11.76,P〈0.05)、肿瘤包膜(x2=17.07,P〈0.05)、门静脉癌栓(x2=8.944,P〈0.05)、TNM分期(x2=4.929,P〈0.05)和术后早期复发率(x2=5.569,P〈0.05)有关,与病理Edmondson分级及肿瘤数目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血清AFP浓度高的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无包膜、更易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更高的TNM分期,血清AFP浓度较高者更易早期复发,可作为判断肝细胞性肝癌术后预后差的一个标记物,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