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肢手术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或利多卡因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明显减少,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比较稳定。B组中麻醉用药量较多,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0.75%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麻醉的疗效,研究适宜于LDH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LDH手术病人,分高浓度组(A组)50例,低浓度组(B组)150例,患者侧位L2-3针套针正位穿刺,腰麻注入罗哌卡因A组0.5%7,5mg、B组0.1%3.75mg,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A组0.5%5~10mg、B组0.2% 10—20ml,术中酌情追加5—10ml。观察项目:麻醉效果、对循环呼吸的影响、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副作用等。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90%,B组99.3%;Bromage评分:术中A组2—3分,B组0-2分,术毕A组2~3分,B组0~1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P、HR平稳,明显优于A组(P〈0.05);副作用B组少而轻,优于A组。结论0.1%罗哌卡因3.75mg腰麻与0.2%罗哌卡因硬膜外联合达到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和硬膜外腔脊神经同时阻滞的效果,用量小,安全性高,止痛效果好,指令应答满意,对呼吸循环无抑制,既无痛又能动,显著优于高浓度用量的A组,是LHD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腰椎手术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硬膜外麻醉,A组30例用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30例用2%利多卡因。结果两组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A组患者可保持较强的下肢保持肌力(P〈0.05)。结论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椎手术硬膜外麻醉,在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保持患者下肢肌力,以便观察下肢活动,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35岁,无连续硬膜外腔麻醉禁忌证,既往无椎管内麻醉史,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2%利多卡因组(A组)、0.5%左布比卡因组(B组)、0.894%罗哌卡因组(C组)。三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ml作为实验量,追加量3-5ml/次,间隔5min分次给予,阻滞范围达S3-5-T8-6时停止给药,开始手术。比较各组手术开始时局麻药用量,观察胎儿娩出后10min各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肌松程度、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A组及C组手术开始时用药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胎儿娩出后10min,C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效果B、C组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均优于左布比卡因,但罗哌卡因的肌松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三种局麻药上述用量时对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顶点臂丛麻醉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锁骨骨折ASA1 -2级无并发症随机分两组,A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B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9%生理盐水.两组均选择肌间沟顶点注射,监测血压、呼吸、心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盐酸氯普鲁卡因混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阻滞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2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两组:2.5%盐酸氯普鲁卡因(A组)、1.5%盐酸氯普鲁卡因和0.595%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各60例,记录硬膜外腔给药后各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术后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效果、术后PCIA效果都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盐酸氯普鲁卡因和0.595%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母婴都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I组(罗哌卡因组),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Ⅱ组(布比卡因组),0.3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麻醉后均可引起HR、RR、SP、DP、SPO2下降(P<0.01),Ⅱ且明显低于I组(P<0.05)。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0.5%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TURP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实施腰麻。3组的腰麻用药分别为:A组0.75%罗哌卡因1.3ml,B组0.75%罗哌卡因1.3ml+舒芬太尼5μg,C组0.75%罗哌卡因2ml。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评价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高,B、C组患者镇痛完善,但C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病人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妇科手术中应用同剂量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0±8)岁,随机分为两组,布比卡因组(A组)和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同剂量(0.75%药物12mg+10%,葡萄糖1(ml)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麻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给药5min时血压开始下降,且有12例(40.0%)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碱升压(麻黄碱5~10mg静脉注射);B组血压、心率波动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仅有2例(6.7%)需要使用麻黄碱升压,可见A组血压、心率波动较大(P〈0.05)。结论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妇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但老年妇女由于机体机能下降和合并症较多,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差,围手术期风险较大,为策安全,老年妇科手术麻醉应首选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行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9例,采用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费用。结果A组Ⅰ级麻醉效果30例,Ⅱ级1例。B组Ⅰ级麻醉效果28例,Ⅱ级1例。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平均费用为(401.00±29.50)元,B组麻醉平均费用为(735.00±31.3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s组(0.75%罗哌卡因+0.75ug/ml舒芬太尼)和R组(0.75%罗哌卡因),每组各100例,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头向置管3cm,分次注入局麻药至麻醉阻滞平面T4-T6,术中监测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R组比较,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5±1.2)min]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13±5)min]显著缩短(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402±150)min]明显延长(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恶心呕吐、胸闷和寒战的发生率均较R组低(P〈0.05)。两种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具有用量少、麻醉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S组(0.75%罗哌卡因+0.75 μg/ml舒芬太尼)和R组(0.75%罗哌卡因),每组各100例,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头向置管3 cm,分次注入局麻药至麻醉阻滞平面L4~T6,术中监测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与R组比较,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5±1.2)min]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13±5)min]显著缩短(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402±150)min]明显延长(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恶心呕吐、胸闷和寒战的发生率均较R组低(P<0.05).两种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具有用量少、麻醉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于志刚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00-3601
目的:应用轻、中、重三种比重罗哌卡因对产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观察评估术后产妇神经功能。方法:120例急诊产妇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为重比重组,药液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穿刺成功后注入1.2ml重比重液;B组(4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液,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ml,注入1.2ml;C组(40例)为轻比重组,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加入生理盐水1ml,注入1.2ml。注药速度均为30~40s。腰麻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4cm,如腰麻效果不良,经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及术后三天产妇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轻比重组术后感觉运动恢复最快,但阻滞不全发生率最高(P<0.05)。重比重组可逆性神经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对产妇神经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硬膜外注入 0. 75%丁哌卡因后置管与置管后注药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 37~56岁, 50~112kg, ASAI~II级, 随机分成A、B两组各 30例。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A组注入 0 .75%丁哌卡因 4ml和B组注入 1%利多卡因 4ml各加入 20μg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然后向头端置管 4cm, 平卧后各注入局麻混合液 (1 6%利多卡因 +0 .2%丁卡因+1 /20万肾上腺素) 初量, 术中酌情 40~50min注入追加量 3~6ml, 维持阻滞平面T8 以上。对比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 血压和心率变化, 感觉和运动阻滞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相比, 局麻药用量少 (P<0 .01), 血液动力学变化较轻 (P<0 .05), 感觉和运动阻滞较完善, 肌松满意和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注入 0 .75%丁哌卡因 4ml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的麻醉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安全有效并能达到较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TURP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实施腰麻。3组的腰麻用药分别为:A组0.75%罗哌卡因1.3ml,B组0.75%罗哌卡因1.3ml+舒芬太尼5μg,C组0.75%罗哌卡因2ml。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评价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高,B、C组患者镇痛完善,但C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病人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寻求对产妇分娩镇痛后需改行剖宫产手术的罗哌卡因最佳浓度。方法选择无产科并发症的足月(37~41 w)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0例,分别注射2%利多卡因、0.5%、0.75%和1%罗哌卡因,观察记录四组的镇痛效果;肌松效果;并发症以及MAP、HR、RR和SpO2的变化。结果镇痛效果:C、D组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松效果:C、D组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麻醉后MAP、HR显著改变及并发症较A、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硬膜外镇痛、肌松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二次剖宫产术480例,随机分为改良腰硬联合组、传统腰硬联合组两组。改良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1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立即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5m1,5min没有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后,根据麻醉平面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7-12ml;传统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2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记录两组产妇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范围及效果、术中疼痛强度、辅助用药情况、手术医生满意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改良腰硬联合组比传统组最高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更长,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升压药使用次数更少,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更高(P〈0.05);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效果、术中疼痛、辅助用药、手术医生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和传统式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一样好,但却更安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