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妍  张苑  杨柳 《新中医》2021,53(17):17-21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但是发挥疗效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阻碍了中医药的推广。近年来发现脑-肠-菌轴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现代理论依据。笔者依据这一学说,综述近5年中医药在此方面的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疾病发挥作用,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肠易激综合征有影响,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目前也有较好的疗效.由此可知,这三者之间有一个环状的联系,可以分析其具体的联系,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肠同调"诊疗思路,具体包括温肾健脾调枢、养心健脾安神、疏肝健脾调神等治法,该诊疗思路也可被应用于针刺、艾灸、等多种治疗方式."脑肠同调"兼顾"脑""肠"多靶...  相似文献   

4.
查阅了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期刊文献,分别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针法研究、临床病例研究、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5.
脑肠轴功能紊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基础。基于脑肠互动理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脑神失调,肠腑失用","肝气郁滞"是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应重视情志因素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病变脏腑及消极情志同时进行调节。运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的"调神健脾针刺法"在临床诊治IBS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7.
郭耀晨  董筠 《四川中医》201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中医药治疗IBS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具有特色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BS-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王伟明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针对主要病机,常以疏肝健脾为主要治则,善用痛泻药方或参苓白术散、四神丸随症加减,灵活化裁,配合养心安神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2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比较2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2组患者治疗6周、18周后(随访时)IBS-S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BS-QO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IBS-D有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有一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络脉瘀阻型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发现络脉瘀阻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占全球人口的7%~10%[1],因参考的诊断标准(曼宁,罗马二,罗马三,自我诊断)、所选择的对象、接受治疗情况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患病率也不同[2]。利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可根据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腹泻便秘交替)以及未定型等4个临床亚型[3]。IBS影响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陈丹  江建辉  陶建华 《新中医》2024,56(11):117-123
目的:基于脑-肠相通理论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10例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 表(IBS-SSS) 评分、胃肠激素指标[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YIP) ]、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 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 ]、肠道菌群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 量表(IBS-QOL) 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74.55% (P< 0.05)。治疗后,2组生活干扰度、排便满意度、腹胀程度、腹痛天数、腹痛程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S、VIP、IL-6、TNF-α、IL-8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S、VIP、IL-6、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后,2组肠球菌、肠杆菌门丰度较治疗前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门丰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 察组肠球菌、肠杆菌门丰度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门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组IB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调神针刺法可有效调节IBS-D患者肠道菌群及胃肠激 素分泌,缓解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笔者检索针刺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针刺辨证治疗主要为肝郁脾虚证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9):1218-1219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证病机分析、选方用药及治法特点。方法:根据中医古典医籍及中医大家对泄泻的传统认识并联系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分析,选方用药,特殊治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论:文章中所提的病机分析和治法得到临床检验,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肖源诣  李军  欧阳希林  焦琳 《新中医》2020,52(20):167-17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筋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经筋与脏腑关系密切。经筋功能失常会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本文首先回顾古今文献对经筋理论的认识,运用中医经筋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病变发展规律,并由此分为3 期,各期治疗要务分别是“舒筋”“解结”“温经养筋”。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为该病的治疗找到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付月箫  张振强  谷灿立 《光明中医》2012,27(12):2526-2528
本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诊治思路及预防调护等方面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病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病程较长,常常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与肝、脾、心、肾等脏器有关,其主病机为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心神失调、肝失所养,或久病缠绵,均可致脾胃受损,日久即导致脾胃虚弱,情浊不分,混杂而下;在治疗上提出了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心论治和从瘀浊论治的诊治思路;并指出了做好预防调护对减少本病的复发、缩短疗程和增强疗效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灵枢》针刺深度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H  Tang XD 《中国针灸》2011,31(11):975-977
目的:观察运用《灵柩》针刺深度法在德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章门、中脘、天枢、关元、期门、曲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按照《灵枢·经水》篇,针刺深度1~6分( 2~12 mm),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周治疗2~3次,8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11/21),第2疗程为90.5%(19/21),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运用《灵柩》针刺深度法在德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是IB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且与脑-肠轴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IBS疗效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足三里等。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