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84例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基本痊愈80.6%;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5%,术后基本痊愈62.3%。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术后24h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施辉  刘希光 《江苏医药》2002,28(5):324-326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空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向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或/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8例因粥样硬化所致急性或进展性脑血管栓塞病例,分为治疗组21例(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辅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17例(单纯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进行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性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积极、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3~6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应用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辅以其他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5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42例,无变化12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90%,血管再通率为75.4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PCI术组,溶栓组(41例)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CI组(46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3个月后,溶栓组和PCI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5%和95.7%,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溶栓组及PCI组患者LVEF分别为(54.1±7.6)%和(64.2±8.1)%,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2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均较为肯定,PCI对于提高术后患者血管再通率及LVEF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无效的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8例符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中重度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入院后经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给予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介入24 h经CT排除继发脑出血后给予抗栓、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入院后经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溶栓24 h经CT排除继发脑出血后予抗栓、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28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28 d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无效的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优于未行介入治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急性脑梗死行超选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距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12h,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30万U。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80%(4/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8.7%(11/16)。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3%(5/6)。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85.2%,症状无改善2例,溶栓术中出血1例,术后塞亡1例。结论早期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有无弯曲等情况,选择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复查均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通畅,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颅外段颈内动脉瘤临床较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既往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血管内介入的发展,针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75-67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成型加支架置入术的疗效与静脉内溶栓治疗进行对比评价。方法:对51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与同期146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介入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98.2%,其中TIMI--3级血流为96.5%。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因3例支血管病变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胸痛3例。静脉内溶栓组再通率67.1%,在院死亡1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死亡5例,反复性胸痛及再梗死128例。结论:急诊介入是抢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比较颅内外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技术操作的难易度,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110例患者分成颅内段、颅外段两组,颅内血管42例,颅外68例。支架置入点均为引起缺血事件的"责任"血管。对两组患者技术操作、术后并发症、短期随访(平均21±10.3个月)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颅外68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术中并发症10例,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中出现的短暂心率、血压下降。颅内42例技术操作39例成功,术后脑出血1例(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血管痉挛2例。结论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技术操作难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实施时应慎重;颅外血管支架置入成形术可操作性相对较大,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大;  相似文献   

13.
陈长兵 《黑龙江医药》2021,34(2):396-398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预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9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针对单一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介入治疗组,在单一溶栓组基础上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后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 d后,依据脑卒中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标准均较术前有所好转。其中介入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5.65%;单一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44.4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介入治疗组纵向比较降幅高于单一治疗组,且横向比较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经颅超声溶栓和尿激酶溶栓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颅超声溶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2h、1d及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CD检查血管再通率,联合组治疗后2h、1d及7d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经颅超声溶栓联合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疗法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8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 40例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 42例 ,除不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外 ,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 结果  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 5 %(2 6 / 40 ) ,常规治疗组为 14.3%(6 / 42 )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住院 4周内病死率为 5 %。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 2 3.8%(10 / 42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 )。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率,并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78例患者中痊愈47例(60.26%),有效23例(29.49%),无效8例(10.25%),总有效率为89.75%,血管再通率为73.07%对照组78例患者中治愈31例(39.74%),有效24例(30.78%),无效23例(29.48%),总有效率为70.52%,血管再通率为44.87%;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后,经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邵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37-138
目的分析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中血管再通后急性期发生再闭塞者1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急性期血管再闭塞率较高,本组资料显示为23.91%,患者多合并糖尿病者,高血压病,高血脂,长期大量吸烟。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大多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积极治疗,防止溶栓后早期血管再闭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4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行rt-pt动脉溶栓后未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rt-pt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溶栓后1d,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溶栓效果及血管再发闭塞情况。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立即行DSA造影,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9例,2例无再通,术后6个月中随访观察显示7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发闭塞,并2例因再栓塞死亡。实验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示血管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2例,1例无再通,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示2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再发闭塞,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提高动脉溶栓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