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提高液体摄入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液体摄入控制卡,评价两组患者干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透析间期干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液体摄入卡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及信息反馈,使患者接受长期控制水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液体摄入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液体摄入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改善血液透析效果,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何小宝 《淮海医药》2014,(6):616-617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将118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教育模式,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3个月干预后进行评定,93.3%的干预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干体质量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透析过程中高血压、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方式能较好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质量受到的护理干预对影响,使透析(HD)患者了解干体质量对于自身疾病的重要性。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偶数患者组成治疗组,奇数患者组成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还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干体质量的比值(IWGR%)、透析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变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控制患者体质量透析间期的增长幅度,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护理干预使透析患者了解干体质量的必要性,通过患者积极参与,能控制好理想的干体质量,即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还能降低透析各种并发症,延长生命。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每周一、周三、周五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每周二、周四、周六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干体质量控制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恒燕  蔡惠群  曹惠玲  李凤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15+117-115,1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的作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老年患者84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按照对照随机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作用明显.结论 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很大程度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透析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40-142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常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并发症预防知识、干体重概念、急诊就诊途径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规律透析、遵医、内瘘护理正确、按时自我监测、体质量控制良好及合理饮食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认知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的8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流程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满意问卷测评值、焦虑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治疗的依从性、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方法应用常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24例实施常规饮食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力衰竭、高血压、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心理护理配合常规饮食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满意度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使患者存活期延长,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服药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体重控制、贫血的纠正,对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的了解,对抗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其对血透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及体会,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的43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照组中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提高了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的健康状态及护理效果。结论优质护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首次血液透析行直接穿刺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情绪、心理和行为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透析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重度焦虑3例(9.68%),对照组14例(45.16%),观察组发生重度焦虑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抵触情绪,使其顺利完成透析,同时还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龙华新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肾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和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秀红 《首都医药》2022,(4):111-113
目的 探讨厌恶疗法对提高血液透析(HD)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接受HD治疗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厌恶疗法)和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依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9.72±12.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02±12.4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5例、>5%的患者为10例,研究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19例、>5%的患者为1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82%(45/46)比76.09%(3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09)。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邹咏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28-729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0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3例,从中随机抽取32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手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察组使患者和家属得到更多的健康信息,明显优于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力,依从性和治疗舒适度。结论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患者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及营养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其发生率,且治疗依从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了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时实施基础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性护理的同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干预并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67%和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0%和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4,P0.05)。结论 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治疗时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广大医院进行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