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选择3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肠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给予14C呼气试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确诊住院HSP患儿52例,非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50例为正常对照,分别行胶体金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给予碳-13呼气测定,对胃肠型HSP者行胃镜检查.结果 52例HSP患儿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出阳性45例(86.5%),50例非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阳性8例(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例HSP患儿碳-13呼气阳性40例(76.9%);胃肠型HSP患儿10例,胃镜检查显示胃肠黏膜充血、糜烂,2例呈重度糜烂、充血.结论 HSP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阳性率明显增加,HSP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HSP胃肠型要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试验(1)选择60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试验(2)选择因HsP并发腹型的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再发性腹痛就诊的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4组患儿分别予以13C呼气试验(13C-UBT)。结果试验(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83;p<0.01),试验(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x2=4.54,p<0.05)。结论HP感染是HsP的原因之一,在治疗HsP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性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关系并指导治疗。方法对9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合并HP感染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P根治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93例过敏性紫癜中有41例合并HP感染44.09%,同时行HP根治后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消退,恢复快、复发率低,随访2个月~2年效果好。结论HP感染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治HP有利HSP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病人24例,其中2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根据过敏性紫癜是否反复发作,将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做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Hp感染。结果两组患者Hp阳性者总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伴消化道症状者Hp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伴消化道症状者Hp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对反复发作或伴明显胃肠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考虑进行Hp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Hp感染,防止过敏性紫癜复发。  相似文献   

8.
复发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反复发作的复发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86例难治型过敏性紫癜进行HP检测,并与15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对比.结果 150名对照组儿童中HP阳性23名,HP阴性127名,186例复发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HP阳性76例,阴性110例,经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难治型过敏性紫癜明显好转.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复发型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5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以~(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判定幽门螺杆菌是否发生感染的标准,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再将观察组~(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儿童分为治疗A组(常规性的治疗)10例和治疗B组11例(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复发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8例儿童血清抗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50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前、后壁黏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找幽门螺杆菌。结果①108份血清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2.7%(57/108),无消化道症状组为31.0%,有消化道症状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7岁、8~11岁、12岁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17.8%、36.8%、48.5%;③50例有症状组中,42例患浅表性胃炎,H.pylori感染率为76.0%,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感染H.pylori;④H.pylori感染的儿童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淋巴滤泡形成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的儿童胃黏膜。结论H.pylori感染在本地区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为观察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三联抗HP治疗。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合并HP感染的CD4+,CD19+等抗体表达。结果 ITP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CD4+下降,CD4+/CD8+下降,CD19+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治疗组比较,HP感染的ITP组在CD4+/CD8+比值下降及CD19+增高较之ITP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患儿合并HP感染大多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09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2组接受治疗;A组治疗方案为西米替丁15mg/(kg·d)、阿莫西林50mg/(kgod)、枸橼酸铋7~8mg/(kg·d)、甲硝唑15~20mg/(kg·d)疗程4周;B组为克拉霉素15mg/(kg·d)、洛赛克0.8mg/(kg·d)、阿莫西林50mg/(kg·d)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①溃疡治愈率:A组85%;B组96%;②Hp根除率:A组72.2%;B组92.7%;③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未根除者愈合率47%;二者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耐药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患儿护理方面的方法,为临床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40例患儿,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住院天数为6~18d,平均住院天数为11.7d。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儿给予不同的精心护理对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加丙种球蛋白,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对两组患儿腹痛、血便、皮疹消退情况、呕吐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分别为(2.8±0.7)d、(3.4±2.1)d、(4.8±0.6)d,对照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分别为(5.5±1.7)d、(6.0±2.6)d、(10.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复发2例(4.8%),对照组复发9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有效缓解症状,见效迅速,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CSU)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CCSU对Hp治疗的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CCSU儿童患儿为观察组,60例成人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1个月,对合并Hp感染者另给予根治Hp药物连用1个月。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分析两组血细胞计数等血清学指标。结果:对照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岁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1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p抗体表达情况与胃肠道症状呈正相关(r=0.461,P<0.05)。观察组抗Hp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在CCSU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10岁患者,Hp感染与胃肠道症状相关,根治Hp或有助于CCSU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刘文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03-310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根除HP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推荐一线根除方案为PPI或雷尼替丁枸椽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及阿莫西林中的两种抗生素,疗程7~14天,但其根除失败率高达20%.二线治疗方案包括标准四联方案(铋剂+四环素+甲硝唑+PPI)或三联方案(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于二线治疗失败的病人,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或使用新的抗生素.可供选择的三线治疗药物有喹喏酮类药物、四环素、利福布汀以及呋喃唑酮等,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也显示出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廉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99-400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所有患者均治疗两周后复查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0.97%,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和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高,用药简单方便,不良反应较少,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血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免测定法测定80例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p感染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