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全程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术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值为(4.03±2.01)分,对照组为(5.36±2.18)分,实验组产妇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对剖宫产产妇提供围生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12月间收治9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产妇行一般护理,观察组产妇加强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估产妇对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0%(5例),观察组发生率为2.0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指导、护患沟通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给予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且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未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行剖宫产分娩的72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401例和对照组321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产妇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DVT形成,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钟夏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76-1777
目的: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观察剖宫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常规护理方式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以早期针对性实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患者下肢疼肿痛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8.02,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程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26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38例,按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1342例,在常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1周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6例(0.45%),肺栓塞1例(0.075%),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1.64%),下肢肿胀、疼痛17例(1.27%),肺栓塞8例(0.60%),两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剖宫产孕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各40例,对比两组剖宫产孕妇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孕妇的负性心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剖宫产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剖宫产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负性心理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住院部9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着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发生(0.0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3.91%(34/46),实验组满意率为93.48%(43/4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4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共66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共671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全程血栓、腓肠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均为0例。对照组患者深静脉全程血栓、腓肠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分别为7例、5例,占比为0.10%和0.75%,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60%,对照组为2.09%,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改善了预后,有效防治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围产期护理干预,讨论其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患者3例,对照组为15例;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4.00±1.10分,对照组为5.86±2.82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显著。结论:剖宫产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通过对患者开展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在多个方面减少患者的病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将围产期护理干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学敏 《大家健康》2016,(1):177-178
目的: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积极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剖宫产的9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47) ,采取常规护理 ,另一组为观察组(n=47) ,在此基础上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 ,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围产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 ,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给予行剖腹产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到我院行剖腹产的92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行剖腹产的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减少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检查直至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孕期、产后、分娩、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考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保障产妇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崔爱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3003-3004
目的: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围生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产妇出现下肢肿胀,发生率为5.0%;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0.0%,与观察组的97.5%的满意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生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DVT)护理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同期将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1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研究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0.983%)和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病率(0.9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06%)和(3.714%)(P0.05),观察组无肺栓塞情况发生,对照组出现了1例患者,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可有效的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对照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只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运动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王绪芬 《吉林医学》2012,(27):5976-59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 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2例(0.81%)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95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高危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预防措施,观察2组剖宫产产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0.00%、下肢深静脉发生率2.13%、下肢肿胀和疼痛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16.67%、2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产妇,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下肢肿胀和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对预防护理措施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