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红外线配合青鹏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由于口服药物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和该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红外线配合青鹏膏剂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10/2007-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上海市市东医院康复医学门诊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0例,诊断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患者对试验及治疗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 =30)和对照组(n =40).②试验方法:治疗组在患处外涂青鹏膏剂的基础上再给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红外线治疗.③试验评估: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纳入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周后疼痛均有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②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基本一致,治疗1周和治疗2周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治疗组患者外用青鹏膏剂,未发生局部皮肤瘙痒、破溃等不良反应.结论:红外线配合青鹏膏剂具有能迅速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的作用,但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没有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6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二种不同参数的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两组均给予蜡疗、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凯  张翔  黄明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676-1676,1679
目的验证奇正青鹏膏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分为青鹏膏组88例(主要应用奇正青鹏膏剂),理疗组68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理疗组采用超短波治疗。结果青鹏膏组和理疗组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6.8%和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正青鹏膏剂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陈佳红 《中国康复》2013,28(1):54-55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肩痛、水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物理疗法可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月英  葛芳   《护理与康复》2018,17(9):74-76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青鹏软膏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扶他林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治疗前后采用手部水肿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法、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及对照组患者疼痛、水肿、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青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扶他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腱鞘内注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结果:总有效率A组93.93%、B组68.18%,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腱鞘内注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结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1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运动疗法结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90d;对照组45例,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90d。结果治疗90d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康复疗效方面,两组患者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中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ROM)、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关节稳定性5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疼痛、ROM、ADL3个方面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结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单独采用康复治疗要好。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新疗法及疗效。方法:利用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4例,与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8例作对照,两组均辅以相同的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有效率为92.0%,u=2.4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肩关节活动器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史文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154-154,177
目的对超短波并手法与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8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分为2组,综合治疗组和低周波组各24例。综合治疗组采用先超短波后手法治疗的综合方案。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仪肩部对置法,微热量。1次/d,20min/次,共30次。手法治疗包括两方面:①按摩推拿疗法:除按摩肩关节周围肌群外同时点压肩、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每次约5min。②关节松动术: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外展摆动及侧方滑动。手法治疗1次/d,35min/次,共30次。低周波组采用单一低周波治疗方案,治疗强度为耐受量。1次/d,25min/次,共30次。根据ConstantMurley法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的功能: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共100分。显效≥70分,好转46~69分,无效≤45分,有效=显效+好转。结果4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综合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低周波组[95.8%,83.3%(x^2=3.67,P〈0.05)]。结论采用超短波并手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以将生理学、物理学及生物力学效应紧密配合,与单一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相比,能够更显著地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在治疗肩关节周同炎方面的疗效差异,从而为体外冲击波在临床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共选取8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n=42)与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n=40)。体外冲击波频率为60次/min,强度为0.18~0.25ml/mm^2,每次治疗时共冲击1000次,每5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关节松动术治疗每天1次,每次持续30~40min,共治疗15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痛觉变化;选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法(C-M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ADL及ROM的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疼痛及C-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进行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关节松动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课题组以前的实验证实,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之大量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实验观察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和创伤骨科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②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③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④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各组细胞处理后12d,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培养上液碱性磷酸酶活性;于处理后14d,应用VonKossa染色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骨胶原结节形成情况。 结果:①经多次换液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梭形形态。处理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形态无明显变化。②Yon Kossa染色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明显多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F=165.18,P=0.00)。结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重要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之一,其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报道不多。实验拟验证和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处理:取人新鲜脐带(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24h后加入。②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并进行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的检测。 结果: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加入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P〈0.05)。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③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caspase-3的表达,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aspase-3活性则降低(P〈0.05)。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虽然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脱氢表雄酮在骨质代谢中具有良性作用,但还需要更加合理和深入的实验来剔除其衍生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以更好地明确脱氢表雄酮对骨质代谢的作用。实验拟进一步验证脱氢表雄酮硫酸酯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5—10/2006-10本院老年男性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诊断标准参照WHO新标准:所测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骨峰值2.5个标准差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从未用过性激素。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②试验方法:治疗组口服脱氢表雄酮硫酸酯100mg、钙尔奇D600mg;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600mg。③试验评估:6个月后测定骨密度、血生化指标、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以及副作用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纳入骨质疏松患者1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腰椎1、腰椎2-4、股骨颈、股骨上端部位骨密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治疗后治疗组脱氢表雄酮硫酸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骨钙素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P〈0、05)。对游离睾丸酮、雌二醇、前列腺特异抗原、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则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脱氢表雄酮硫酸酯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另选择志愿参加试验的健康成年人30人为正常组。②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渗湿通络法则下的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杜仲、川断、木防己、威灵仙、鸡血藤、独活、牛膝、白芍等)口服,1剂/d,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4粒,次,1次/d,连服4周。③评估:于治疗前和4周治疗后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①43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较健康人有异常升高(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②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宁  刘洁  阎英  张硕  李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265-1268
目的研究PTTG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将PANC-1细胞分为三组(①.未转染PANC-1细胞、②.转染阴性对照siRNA、③转染siRNA-PTTG),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组③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率为18.4±2.4%;组①和组②凋亡率分别为7.5±2.0%和6.9±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③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组①和组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③、组①和组②间bax mRNA和蛋白表达没有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③caspase-3活性升高,与组①和组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PTTG下调PTTG基因表达导致PANC-1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突变型54TFABP2与血脂障碍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相关。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分析突变型54TFABP2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和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检验科。 对象:选择2003—10/2005-04在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469名,男217名,平均年龄(56±10)岁;女252名,平均年龄(55±13)岁。除外肝、肾功能异常者,相互间无血缘关系;患者均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空腹12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 AU64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水平。②采集空腹静脉血1mL,枸橼酸钠抗凝,分离白细胞,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各组基因型分布频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血脂水平。②FABP254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 结果:①频率分布:男性54A/TFABP2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0.48,A/T0.42,T/T0.10:女性为A/A0.44,A/T0.46,T/T0.10。男性和女性突变型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33。男女间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脂:男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54TFABP2基因携带者有高血脂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类发育学的相关指标对组织构建有重要指导意义。了解和掌握苏州大学女性科教人员体质现状及等级分布规律,寻找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处方。 方法:2003年从苏州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群体中随机抽取25~69岁的女科教人员276人作为受试对象,对其体质方面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将所得数据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①女科教人员得5分的百分比最高的是身高标准体质量(83.1%),得0分值的百分比最高的是握力(17.5%)。3分以上比例最高的是身高标准体质量(91_4%),3分以下比例最高的是握力(75.7%)。②对女科教人员体质监测综合等级进行评定,各等级人数百分比顺序依次是:合格(45.8%)、不合格(30.1%)、良好(18.5%)、优秀(5.6%)。③女科教人员体质监测各年龄段等级统计中,优秀率最高的是30~34岁年龄段(20.0%),其次是25~29岁年龄段(18.8%);不合格率最高的是60~64岁年龄段(66.7%),其次是65~69岁年龄段(63.3%)。 结论:①从体质监测的单项得分看出,苏州大学女科教人员的握力值较小。②大部分女科教人员体质监测合格。③女科教人员体质在中年期出现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提取体质量120-150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取体质量180—200g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穿线不接扎血管;PBS溶液注射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PBS液;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8d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评价心脏功能,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移植细胞存活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24只建模成功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心脏超声检测显示与注射PBS溶液相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30.76±3.39)%,(24.06±4.71)%,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29.33±4.87)%,(23.05±3.94)%,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45±0.47)mm,(7.81±0.31)mm,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心肌梗死后即刻心外膜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③与注射PBS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P〈0.05),同时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病的惟一方法。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①对象和分组:收集2003—01/2007—02武汉市中心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和外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转至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患者16例。根据干细胞移植术后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6例,非糖尿病组11例,两组平均年龄45.2岁。②评估:分析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疾病状态(化疗次数、大剂量强化的次数、血压状态、糖耐量情况)、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的关系,以及移植后糖尿病对患者的影响。 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出现5例糖尿病:术前有糖耐量异常者其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无糖耐量异常者。②年龄大于40岁、曾经多次使用过含有糖皮质激素化疗方案的患者,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激素半年内撤离的患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年内未撤离者。③两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血药浓度的情况对糖尿病的发生无影响。④糖尿病组对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影响。 结论:年龄大于40岁、曾多次使用过含糖质皮激素的化疗方案、糖耐量异常、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体内过氧化脂质水平的明显升高,而自由基增多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骨康为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验方,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3-03/2006-03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和涉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年龄60-82岁),对照组65例(年龄60~85岁)。另设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组40名。上述人员对所用的治疗及检测指标均知情同意。③用药: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锁阳、龟板、丹参、川芎组成,采用自动煎药机水煎包装);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生产),两组同时口服西药常规降糖药,30d为1疗程。④评估: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正常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差异。 结果:①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骨密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④正常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超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