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于溶栓前、溶栓后第3~4d及第7~8d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除HCT外,溶栓后第3~4d及第7~8d血液流变学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3.
急 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 ,早期溶栓治疗可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2 0 %~ 35 % ,住院病死率降低 2 0 %~ 5 0 % ,因此尽早溶栓已成为临床上治疗AMI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在临床上观察了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为住院病人 ,共 3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6 .7± 10 .4岁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等诊断为AMI,其中前间壁梗死 11例 ,广泛前壁梗死 9例 ,下壁梗死 14例 ,后壁梗死2例 ,发病时间为 4 .2± 1.4h ,符合溶栓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中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沉的变化、方法 按WHO诊断AMI的标准选择病例,采用1992年全国统一的溶栓方案治疗,同时检测溶栓前后血液流变学中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等指标,并与溶栓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溶栓后AMI患者再通车78.6%;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沉等明显低于溶栓前,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AMI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障碍,尿激酶可以改善血流变学异常,尿激酶溶栓治疗对AMI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解不同剂量尿激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58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大、中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尿激酶(UK)100~120万U、25~45万U。用药后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冠脉再通率,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再通率;大剂量组64.3%(18/28);中等剂量组为20.0%(6/30)。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症状。溶栓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下降,而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而这种改变将有利于治疗AMI。AMI早期采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96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9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总有效率89.1%.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异常对血流状态、血管壁切应力、微循环血流灌注及血液有形成分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于2005年6月-2007年2月对我院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胰岛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3d后改为每日1次,共连续10d。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静点,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越是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其护理措施,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死亡率和预防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我院入院30例发病3h内确诊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经过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积极抢救及护理,仅5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转院,其余23例患者抢救存活,2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均有效控制。结论及时有效抢救和护理是急性脑梗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50例脑梗塞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噻氯匹定对脑梗塞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AR)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PAR非常显著地低干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各亚组治疗后PAR大多非常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4)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15.8±0.98;治疗后8.2±5.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5.
69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69例脑梗死住院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对脑梗死转归的影响,以便对高危因素及时予以干预.方法血液流变学数据资料源于住院病历.采用仪器MVIS-2010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系统.统计软件为SAS6.12,作配对t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生存的脑梗死组比较,死亡组的全血黏度增加(P<0.05),红细胞聚集性增强(P=0.001),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P=0.001),相对危险度(RR)均大于1.结论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与脑梗死病人的死亡事件显著相关.纤维蛋白原是预测脑梗死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对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MC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及阻塞部位血管再通和3个月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M1M2段阻塞41例(61.19%),M3M4段阻塞26例(38.81%)。溶栓后阻塞血管成功再通47例(70.15%),其中M1M2段28例(68.29%),M3M4段19例(73.08%),M3M4段阻塞再通率似高于M1M2段,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时间在发病6h以内者13例(19.40%),阻塞血管再通10例(75.92%),预后良好9例(69.23%)。发病时间在6h以上者54例(80.60%),阻塞血管再通37例(68.51%),预后良好者30例(55.56%)。发病6h以内溶栓者的阻塞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较6h以上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r=0.76)。6h以上溶栓易致颅内出血。结论MC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早期溶栓效果较好,晚期溶栓易并发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I)与其它血脂成份与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以及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测定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Ox-LDL,LDI-C,HDL-C,apoA,apoB,Cho-c,TG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ηb,ηP,ηr、HCT、EAI、TK与Ox-LDL,LDL-C,Cho-C呈明显正相关;ηb低切值,ESR、EAI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其中Ox-LDI与ηb(r=0.63),与TK(r=0.49)的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Ox-LDL,LDL-C,HDL-C,Cho-C等脂质的变化,能引起脑梗塞患者血液粘度改变,它们对脑梗塞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19.
王娜 《医学信息》2019,(23):180-182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行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效率(转诊时间、采血时间、抢救时间)、护理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间、抢救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44±0.19)min vs(6.03±0.15)min]、[(45.96±4.23)min vs(70.11±6.25)min]、[(37.30±4.15)min vs(62.35±3.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99±2.16)分vs(10.11±2.75)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54.36±9.25)分vs(48.30±8.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